'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

八王之亂的爆發,使得西晉的國力江河日下,幾十萬將兵被捲入這場亡國的斷魂曲中,西晉百姓更是無故受害。西晉八國之亂爆發的原因,多數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選了個傻兒子司馬衷做繼承人。晉惠帝一語“何不食糜肉”,使賈南風更加確信了這位皇帝無知與無能,以致後來牝雞司晨,賈后專政;亦使諸多藩王藉以賈后及其心腹弄權誤國為由,各懷野心的王爺們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世鬧劇。即使賈南風伏誅,他們也沒有停止攻伐,八王之亂長達16年之久。公元306年,鬧劇終於落幕,可還未給西晉朝野上下喘息之機,胡人的鐵騎,已開始踐踏中原。元氣大傷的西晉如將傾大樹,軀幹在疾風驟雨中又苟延殘喘了10年。公元316年,一位號稱大漢劉氏皇族後裔的匈奴人,給了這棵滿身空洞的大樹最後沉痛的一擊。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六十餘年長期分裂中的短暫統一,可謂是“曇花一現”。

"

八王之亂的爆發,使得西晉的國力江河日下,幾十萬將兵被捲入這場亡國的斷魂曲中,西晉百姓更是無故受害。西晉八國之亂爆發的原因,多數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選了個傻兒子司馬衷做繼承人。晉惠帝一語“何不食糜肉”,使賈南風更加確信了這位皇帝無知與無能,以致後來牝雞司晨,賈后專政;亦使諸多藩王藉以賈后及其心腹弄權誤國為由,各懷野心的王爺們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世鬧劇。即使賈南風伏誅,他們也沒有停止攻伐,八王之亂長達16年之久。公元306年,鬧劇終於落幕,可還未給西晉朝野上下喘息之機,胡人的鐵騎,已開始踐踏中原。元氣大傷的西晉如將傾大樹,軀幹在疾風驟雨中又苟延殘喘了10年。公元316年,一位號稱大漢劉氏皇族後裔的匈奴人,給了這棵滿身空洞的大樹最後沉痛的一擊。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六十餘年長期分裂中的短暫統一,可謂是“曇花一現”。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晉武帝司馬炎,估計怎麼也想不到,江山交給子孫的手裡,才短暫地走過二十多年,西晉就退出歷史的舞臺。其實,司馬炎在位時,完全有幾次機會避免後世的八王之亂,可是由於他多次猶豫未果,聽信旁人所言,終究誤了晉朝幾世創立的基業。

"

八王之亂的爆發,使得西晉的國力江河日下,幾十萬將兵被捲入這場亡國的斷魂曲中,西晉百姓更是無故受害。西晉八國之亂爆發的原因,多數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選了個傻兒子司馬衷做繼承人。晉惠帝一語“何不食糜肉”,使賈南風更加確信了這位皇帝無知與無能,以致後來牝雞司晨,賈后專政;亦使諸多藩王藉以賈后及其心腹弄權誤國為由,各懷野心的王爺們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世鬧劇。即使賈南風伏誅,他們也沒有停止攻伐,八王之亂長達16年之久。公元306年,鬧劇終於落幕,可還未給西晉朝野上下喘息之機,胡人的鐵騎,已開始踐踏中原。元氣大傷的西晉如將傾大樹,軀幹在疾風驟雨中又苟延殘喘了10年。公元316年,一位號稱大漢劉氏皇族後裔的匈奴人,給了這棵滿身空洞的大樹最後沉痛的一擊。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六十餘年長期分裂中的短暫統一,可謂是“曇花一現”。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晉武帝司馬炎,估計怎麼也想不到,江山交給子孫的手裡,才短暫地走過二十多年,西晉就退出歷史的舞臺。其實,司馬炎在位時,完全有幾次機會避免後世的八王之亂,可是由於他多次猶豫未果,聽信旁人所言,終究誤了晉朝幾世創立的基業。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其實,司馬炎也知道皇太子司馬衷智商有缺陷,也動過換太子的念想。一日,他和楊皇后說起此事,可是楊皇后勸道:“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司馬炎畢竟也經歷過三國末期,三國群雄爭霸的場面,深深映入他的腦海中。《三國演義》中,賈詡一句“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打消了曹操廢長立幼的想法。不知司馬炎是否想起了袁紹和劉表的前車之鑑,便也作罷。從封建宗法制度的角度,皇后所言,合情合理,但後繼者所選非人,晉武帝為宗法所限,這件事確實是缺乏深謀遠慮。再加上楊皇后枕邊風吹地好,而且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幼時聰慧,有高祖父司馬懿之風。司馬炎很是喜歡這個孫子,改換太子的心思便與日俱減了。

"

八王之亂的爆發,使得西晉的國力江河日下,幾十萬將兵被捲入這場亡國的斷魂曲中,西晉百姓更是無故受害。西晉八國之亂爆發的原因,多數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選了個傻兒子司馬衷做繼承人。晉惠帝一語“何不食糜肉”,使賈南風更加確信了這位皇帝無知與無能,以致後來牝雞司晨,賈后專政;亦使諸多藩王藉以賈后及其心腹弄權誤國為由,各懷野心的王爺們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世鬧劇。即使賈南風伏誅,他們也沒有停止攻伐,八王之亂長達16年之久。公元306年,鬧劇終於落幕,可還未給西晉朝野上下喘息之機,胡人的鐵騎,已開始踐踏中原。元氣大傷的西晉如將傾大樹,軀幹在疾風驟雨中又苟延殘喘了10年。公元316年,一位號稱大漢劉氏皇族後裔的匈奴人,給了這棵滿身空洞的大樹最後沉痛的一擊。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六十餘年長期分裂中的短暫統一,可謂是“曇花一現”。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晉武帝司馬炎,估計怎麼也想不到,江山交給子孫的手裡,才短暫地走過二十多年,西晉就退出歷史的舞臺。其實,司馬炎在位時,完全有幾次機會避免後世的八王之亂,可是由於他多次猶豫未果,聽信旁人所言,終究誤了晉朝幾世創立的基業。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其實,司馬炎也知道皇太子司馬衷智商有缺陷,也動過換太子的念想。一日,他和楊皇后說起此事,可是楊皇后勸道:“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司馬炎畢竟也經歷過三國末期,三國群雄爭霸的場面,深深映入他的腦海中。《三國演義》中,賈詡一句“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打消了曹操廢長立幼的想法。不知司馬炎是否想起了袁紹和劉表的前車之鑑,便也作罷。從封建宗法制度的角度,皇后所言,合情合理,但後繼者所選非人,晉武帝為宗法所限,這件事確實是缺乏深謀遠慮。再加上楊皇后枕邊風吹地好,而且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幼時聰慧,有高祖父司馬懿之風。司馬炎很是喜歡這個孫子,改換太子的心思便與日俱減了。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第二件事,就是為太子司馬衷選妃。晉武帝本想選“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的衛瓘之女,可楊皇后這時出來,在皇帝面前盛讚賈充之女賈南風賢良淑德,是為太子妃絕佳人選。楊皇后如此推薦,多因受賈充之妻、賈南風之母郭槐之財。晉武帝耳根子軟,又一次為皇后所誤,將“貌醜而性妒”的賈南風選入宮中,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後來,賈南風無子,見司馬遹聰慧而非己出,怕影響自己皇后的地位,便妒由心生,設計陷害,誣其謀反,終廢了司馬遹的太子之位。如果司馬炎當時堅持己見,立衛瓘之女為太子妃,就沒有後來的賈后專政,八王之亂很可能不會爆發,西晉這個大一統的王朝,也不會在歷史的長河裡,匆匆而過。

"

八王之亂的爆發,使得西晉的國力江河日下,幾十萬將兵被捲入這場亡國的斷魂曲中,西晉百姓更是無故受害。西晉八國之亂爆發的原因,多數人認為,主要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選了個傻兒子司馬衷做繼承人。晉惠帝一語“何不食糜肉”,使賈南風更加確信了這位皇帝無知與無能,以致後來牝雞司晨,賈后專政;亦使諸多藩王藉以賈后及其心腹弄權誤國為由,各懷野心的王爺們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世鬧劇。即使賈南風伏誅,他們也沒有停止攻伐,八王之亂長達16年之久。公元306年,鬧劇終於落幕,可還未給西晉朝野上下喘息之機,胡人的鐵騎,已開始踐踏中原。元氣大傷的西晉如將傾大樹,軀幹在疾風驟雨中又苟延殘喘了10年。公元316年,一位號稱大漢劉氏皇族後裔的匈奴人,給了這棵滿身空洞的大樹最後沉痛的一擊。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六十餘年長期分裂中的短暫統一,可謂是“曇花一現”。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晉武帝司馬炎,估計怎麼也想不到,江山交給子孫的手裡,才短暫地走過二十多年,西晉就退出歷史的舞臺。其實,司馬炎在位時,完全有幾次機會避免後世的八王之亂,可是由於他多次猶豫未果,聽信旁人所言,終究誤了晉朝幾世創立的基業。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其實,司馬炎也知道皇太子司馬衷智商有缺陷,也動過換太子的念想。一日,他和楊皇后說起此事,可是楊皇后勸道:“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司馬炎畢竟也經歷過三國末期,三國群雄爭霸的場面,深深映入他的腦海中。《三國演義》中,賈詡一句“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打消了曹操廢長立幼的想法。不知司馬炎是否想起了袁紹和劉表的前車之鑑,便也作罷。從封建宗法制度的角度,皇后所言,合情合理,但後繼者所選非人,晉武帝為宗法所限,這件事確實是缺乏深謀遠慮。再加上楊皇后枕邊風吹地好,而且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幼時聰慧,有高祖父司馬懿之風。司馬炎很是喜歡這個孫子,改換太子的心思便與日俱減了。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第二件事,就是為太子司馬衷選妃。晉武帝本想選“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的衛瓘之女,可楊皇后這時出來,在皇帝面前盛讚賈充之女賈南風賢良淑德,是為太子妃絕佳人選。楊皇后如此推薦,多因受賈充之妻、賈南風之母郭槐之財。晉武帝耳根子軟,又一次為皇后所誤,將“貌醜而性妒”的賈南風選入宮中,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後來,賈南風無子,見司馬遹聰慧而非己出,怕影響自己皇后的地位,便妒由心生,設計陷害,誣其謀反,終廢了司馬遹的太子之位。如果司馬炎當時堅持己見,立衛瓘之女為太子妃,就沒有後來的賈后專政,八王之亂很可能不會爆發,西晉這個大一統的王朝,也不會在歷史的長河裡,匆匆而過。

八王之亂本可在晉武帝手上避免,可惜一一錯失良機

還有一事,就是司馬炎在臣子多次勸諭後,心中也不踏實,決心考考太子司馬衷的政務能力。賈南風大懼,便讓張泓為槍手,寫好草稿,悄悄送進東宮,讓太子謄寫。司馬炎也沒底,當看見送來的判詞條理清晰,處事得當,心中大喜,告知那些老臣們,太子還不錯。其實,晉武帝不廢太子,或許是因為司馬衷並不像史書記載的那樣愚昧之極。八王之亂時,朝廷兵敗,晉惠帝流亡,百官潰逃,唯有嵇紹護衛天子。皇太弟司馬穎的士兵找到他們後,將嵇紹拉下馬車。惠帝喊道:“忠臣也,勿殺。”士兵們卻答道:“奉太弟令,唯不犯陛下一人。”嵇紹不幸殞命於亂刀之下,宋朝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也以嵇紹為忠臣的楷模。嵇紹的血飛濺到惠帝衣裳,惠帝悲痛不已。而後,侍從為惠帝浣衣,惠帝答曰:“嵇侍中血,勿浣也。”史臣在記錄這段史事時,也不免感慨“孰言惠帝憨愚哉!”由此可見,惠帝司馬衷也是個極其心善之人,也能辨識忠臣,司馬炎不願換太子,可能也是看中了司馬衷的善良的一面,再加上司馬衷之子司馬遹年幼聰慧,換太子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可惜,司馬衷的善良並不能在諸多王爺和賈后的攻伐之中有立足之地,只是一個傀儡被眾人利用。如果當時司馬炎能下定決心,換個聰慧的兒子當繼承人,那些有勃勃野心的藩王,大多隻能鎮守疆土,不敢興風作浪。而賈后,更無法登上歷史的舞臺。可惜,晉武帝的心軟以及盲目地對楊皇后的聽從,最終為西晉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作者:清風來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