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一、金融與科技融合程度不斷加深

1 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中國金融科技有望走出龍頭企業

1.1 金融與科技融合範圍更廣、方式更加多元

金融科技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 30 多年中金融和科技不斷融合過程中演變的形態。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金融電子化,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雲計算,大數據。

縱觀金融與科技的融合過程可以總結以下特點:融合範圍更廣、方式更加多元,科技逐漸滲透金融業各個細胞,成為不可分割的部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不再只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是逐漸深入到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方方面面、全生命週期。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互聯網金融系統經過 10 年的發展已經從第一代架構進化到第四代架構,逐步實現去 IOE 化,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實現自主可控。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1.2 金融科技國內外競爭格局:國外起步較早,中國後來居上

美國科技公司十年前開始佈局金融版圖,中國金融科技緊跟美國,得益於中國巨大的網民數量和電子商務培養的用戶習慣,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出現領先全球的態勢並開始全球化佈局。支付寶已接入海外 26 個國家超過 12 萬線下商戶門店,微信支付已登陸 13 個海外國家和地區,覆蓋超過 13 萬線下門店。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從全球來看,中國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最為良好的外部環境,未來金融科技行業有望走出龍頭企業。全球金融科技競爭格局從行業、客戶體驗、生態三個維度來看,共有 7 個金融科技中心,中國 4 個,美國 2 個,英國 1 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為金融科技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1.3 中國金融企業主動擁抱信息科技

中國金融企業主動擁抱信息科技,中國在金融行業應用大數據 IT 較多,僅次於互聯網和電信,金融領域中銀行業 IT 投資規模最大,約為證券 IT 投資的 5倍、保險 IT 投資的 4.5 倍。在銀行脫媒的背景下,銀行在精細化管理、風控能力和服務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銀行業加大信息化投資。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在中國,銀行與科技的融合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80 年代,發展至今銀行科技生態圈逐步建立。傳統銀行科技與新興銀行科技運用技術出發點不同:過去,銀行更多從自身需求出發建設 IT 系統,滿足記賬、內部核算、風控和監管等要求,主要服務櫃員、客戶經理等內部員工及監管部門;今天,金融科技主要關注點是用戶,目標是解決用戶的痛點、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的體驗。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 銀行多元化佈局金融科技

傳統銀行開始探索科技驅動的創新發展路徑,佈局金融科技,深化金融科技在各個業務場景的應用。銀行業發展金融科技普遍存在三種模式:1.投資併購:銀行建立或者參與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金融科技公司;2.內部研發:銀行在已有信息技術部門或者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親自佈局金融科技;3.戰略合作: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或向金融科技公司直接購買產品或者服務。大型銀行佈局金融科技方式多元化,自建、投資、跨界合作,積極向同業輸出金融科技服務。中小銀行更多是選擇“內部研發+外部合作”。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據普華永道《2017 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中國概要》,目前中國 48%金融機構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服務,40%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是合作關係,未來 3至 5 年,68%金融機構將增加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1 內部研發:技術人才資源充足大型銀行的選擇

銀行突破內部信息部門發展金融科技的侷限,成立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是明智之舉。對於銀行來說,相比於投資併購,內部研發可以更好地控制技術、人才和資源,但是,技術開發與維護成本高,開發週期長,應用較慢。由於銀行內部人才不足、創新阻礙大等原因,銀行內部研發一般採用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形式。

目前,已有 2 家國有銀行,5 家股份制銀行和 1 家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它們在向內輸出技術支撐同時,也在尋求面向外部同業或非銀機構的合作。平安銀行的金融壹賬通目前已建立國內最大的金融雲服務平臺,為超過 420 家銀行和 2300 多家非銀機構提供服務。興業數金服務客戶超過 300家銀行。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2 投資併購:國外已成趨勢,國內仍在試點

目前,國外銀行投資金融科技公司已成趨勢,中國銀行投資併購處於嘗試階段。根據 MEDICI Research,2018 年 1 月到 11 月,全球共有 59 家銀行投資 94家金融科技公司,投資類型廣泛,包括大數據分析、信用及徵信、保險、理財、借貸等。2016 年 4 月,中國銀監會、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提出《支持銀行業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允許銀行成立子公司從事科技創新創業股權投資,為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營造良好環境。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3 戰略合作:目前各類銀行佈局金融科技的普遍選擇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組織靈敏度、場景深入度及底層技術開發度等方面仍達不到 BATJ 等互聯網企業旗下金融公司的水平。因此,許多銀行選擇與外部科技公司合作,迅速提升自身相關能力,同時,直接向金融科技公司購買產品或服務將是中國銀行業佈局金融科技的重要手段。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017 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和互聯網巨頭 BATJ 開展合作,合作範圍涉及銀行業務各個領域,為四大國有銀行降本增效的同時,精準地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3 未來發展:應用場景豐富,輕型化趨勢

3.1 小前臺:無人銀行未來有望普及

降本增效是傳統銀行業的首要任務,無人銀行的普及將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從而實現降本增效。2018 年建行開設全球首家無人銀行,無人銀行可將現有網點業務向自助設備以及網絡遷移,複雜業務尋求虛擬機器人或是遠程坐席輔助,而網點定期駐點人員主要進行現場秩序管理,業務授權風控,產品零售營銷等,最大程度發揮人的服務主觀能動性。未來銀行增設無人銀行或將成為趨勢。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從需求方來看,對新科技理解度、接受度高、注重辦理效率的年輕客群將成為銀行無人零售業主要客群,未來無人銀行有望替代傳統網點。根據阿里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消費新趨勢》報告,80、90 年輕客群成為目前及未來零售行業的主要客戶群體,線上移動化消費習慣已成趨勢。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3.2 大中臺:大數據分析處理支持小前臺運轉

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傳統商業銀行在用戶數據分析挖掘方面還有巨大提升空間。當前,在各行業中,銀行業數據用量最多,銀行坐擁龐大的用戶資產、交易數據,但對於數據價值的利用卻非常有限。一方面,銀行不同板塊、不同條線之間數據尚未實現互通;另一方面,銀行在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儲備上也嚴重落後。未來,商業銀行只有真正充分挖掘自身客戶數據價值,才能做到深入理解客戶需求,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根據愛分析市場成熟度評價模型,從市場規模、基礎設施、應用範圍來看,金融大數據和其他行業相比滲透更深入,已進入成熟期。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3.3 跨界合作,豐富金融服務應用場景

跨界合作,豐富金融服務應用場景可以拓寬客戶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一方面,隨著電商的蓬勃興起,許多金融服務應用場景逐漸向線上遷移,銀行可以通過運營直銷銀行、和互聯網平臺科技公司合作獲客活客;另一方面,O2O 模式日漸普及,許多線下金融服務使用場景與線上打通,未來銀行可通過構建“一站式”金融超市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週期。金融服務交付場所逐漸由實體網點向各類生活消費場景轉移。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增加轉賬場景將成為銀行豐富金融服務應用場景的重要切入點。根據 2018 年CTR 手機銀行用戶行為調查,手機銀行業務使用功能中轉賬場景居多,小額轉賬排名第一,創新功能關注點包括場景化移動支付業務,未來移動支付將成為銀行必爭之地。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3.4 證券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速

國內兩大證券交易所自誕生之日起就採用電子撮合交易系統,奠定了中國證券市場信息化發展方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證券業已基本實現電子化、無紙化、網絡化的交易結算體系。未來,證券數字化轉型是由硬件到軟件、由服務證券系統到服務客戶的轉變。走在金融科技前列的華泰證券近年來信息技術投入大幅提升,各大券商紛紛開啟自營 APP 競爭模式。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我國可以借鑑國外投行數字化轉型模式:全面數字化轉型、特定領域的數字化創新、核心業務的數字化。頭部券商可以選擇全面數字化轉型,佈局生態圈,內外部加速金融科技創新;中型券商可以利用區域化優勢,專注特定領域;而小型券商受限於人力和資源,可以聚焦核心業務的數字化,以外包開發為主。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二、面對三重挑戰,金融企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供給側改革、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加速銀行脫媒,倒逼銀行業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1 供給側改革促使金融機構佈局調整

我國實行金融供給側改革,調整金融企業佈局,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深化階段,去槓桿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和國企槓桿依然較高,民企和中小企業融資不足。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決定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現階段的金融佈局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匹配,不同於美國大銀行吞併小銀行的發展路徑,我國支持中小銀行差異化發展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雖然受到政策支持,但是受限於經驗、人才、資金不足,中小銀行很難和規模大、頭部效應明顯的大銀行競爭,但是中小銀行可以通過購買 IT 產品和服務縮小和大型銀行的差距,化後發優勢為市場先機,發揮區域性優勢,提供高效的差異化服務。以常熟銀行為例,常熟銀行 2018 年投產線上金融科技項目 104個,同比增長 38.67%,公司打造流程化、移動化、線上化一流的小微金融信貸工廠,提升小微信貸業務效能2.3倍,自主研發推廣農村集體資金管理系統,推廣至常熟市 7 鎮 4 街道、174 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常熟市覆蓋率 75%。

公司整合行內外大數據,零售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上線,平均風控判別時間從原來的 20 多分鐘下降到 15 秒左右。

對比發達的資本市場,我國直接融資比例仍然較低,未來直接融資佔比進一步提升,擴容證券 IT 市場。另外我國頭部券商集中度低於美國,未來券商行業整合預計會帶來更多 IT 系統改造升級的機會。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 利率市場化倒逼金融機構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利率市場化打破銀行傳統盈利模式,“存貸匯”盈利模式面臨挑戰,倒逼銀行轉型升級。在傳統管制利率下,銀行可以通過低成本吸收資金、高利率發放貸款,從存貸利差中獲得穩定利潤。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淨息差加速下滑,淨利潤增長率也大幅下降,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逐年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儲蓄率卻在階梯式下降。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金融產品市場化趨勢愈加明顯,存貸差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銀行間競爭加劇,因此銀行尋求更加多元的盈利模式。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3 互聯網金融浪潮推動傳統金融機構變革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弱化銀行作為金融媒介的角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大量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牌照,打破商業銀行對線下支付的壟斷,銀行支付結算功能逐漸弱化,結算業務的巨大收益被逐漸分流。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互聯網金融推動銀行智能化、輕型化、數字化轉型,銀行物理網點開始出現負增長,離櫃率大幅提升。網上銀行起步早於手機銀行,用戶規模和使用率穩步提升,2012 年手機銀行用戶規模不到網絡銀行用戶規模的四分之一,使用率不及網絡銀行使用率的三分之一,到 2018 年上半年,手機銀行的用戶規模和使用率均接近網絡銀行。作為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先鋒,2017 年招商銀行 App開啟“網點+App+場景”模式,實施“移動優先”策略。2018 年兩大 App“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月活躍(MAU)達 8,104.67 萬,較上年末增長 47.24%。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華泰證券是券商行業數字化改革先鋒,於 2014 年推出了移動財富管理終端“漲樂財富通”,旨在更高效、更智能地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打造專業化財富管理業務體系。截至 2018 年,漲樂財富通累計下載用戶數達 4,569.71 萬,年月均活躍用戶數達 663.69 萬,較去年增長 13.65%,最高月活達 723.69 萬,連續四年保持證券行業排名第一。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三、金融科技企業助力金融機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1 銀行科技行業規模大、集中度低

我國銀行業 IT 投資規模巨大且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銀行業 IT 市場廣闊增速放緩但仍居高位。銀行業 IT 投資規模 2017 年為 1014.0 億元,預計 2021 年達到 1488.7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10.1%。銀行業 IT 市場規模 2017 年為 339.6億元,預計 2021 年達到 737.0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21.4%。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銀行IT行業共有三大細分領域,業務類解決方案始終是是銀行業主要投資點,管理類關注度逐漸超過渠道類解決方案。2011-2017 年,管理類解決方案佔比提升 5.5%,渠道類解決方案佔比下降 3.5%,說明銀行近年來渠道方面數字化改革有所成效,管理類數字化轉型成為關注點。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除了銀行 IT 投資總額,還要看戰略性、可自由支配的 IT 投資,用在銀行創新技術和產品研發,銀行 IT 投資佔比最多的硬件更多是為了運行銀行而非支持科技創新,但 2011-2017 年硬件投資佔比下降 14%,IT 服務和軟件佔比分別提升 11.7%和 2.3%,IDC 預計 2022 年 IT 服務和軟件佔比將超過計算機硬件,預計將擴容金融軟件和 IT 服務市場份額。

2011 年到 2017 年,在 IT 投入規模方面,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農商、農信之間的差距有所收窄。2011 年到 2017 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 IT投資規模從 58.6%下降到 43.8%,股份制銀行則從 13.8%上升到 21.0%,而城商、農商、農信也從 18.3%上升到 30.4%,說明中小型銀行的 IT 需求不斷擴大。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銀行科技三大細分行業龍頭略有不同,國有化趨勢明顯。2011 年 IBM 市佔率排名第三,但是 2017 年中國銀行 IT 前三大廠商已全部是中國科技企業,證明國內金融 IT 企業競爭力日益凸顯,國內廠商佔據主導地位。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銀行 IT 行業比較分散,據 IDC,前五大廠商市佔率不足 20%,2011 年和 2017年銀行 IT 行業前三大廠商市佔率保持在 15%左右。2018 年銀行 IT 整體市佔率排名前五的廠商是:文思海輝、宇信科技、神州數碼、長亮科技、科藍軟件。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從銀行 IT 市佔率前五廠商擅長領域可以總結頭部廠商三大解決方案中的細分領域關注點:業務類解決方案中的核心業務系統和信貸管理,管理類解決方案中的商業智能和客戶關係管理,渠道解決方案中的網絡銀行、移動銀行、直銷銀行、自助銀行。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1.1 業務類解決方案是重點

業務類解決方案是銀行 IT 最重要的子領域,其中佔比最高的是核心交易系統和支付清算系統。核心交易系統未來佔比預計保持在 40%以上,支付清算系統在未來三年年複合增長率最高,過去四年信貸管理系統增長最快,主要因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帶來信貸管理系統升級改造的需求。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宇信科技在業務類解決方案市佔率排名第一,業務覆蓋核心業務系統、信貸操作系統、中間業務系統。宇信核心系統解決方案,在核心繫統產品能力和實施能力方面有先進的產品原型,完善的方法論以及技術支撐平臺,最大限度的保證核心系統實施過程中的業務連續性,並減少項目的實施風險。同時核心系統解決方案可根據客戶的需要靈活組合,其中核心繫統,前端系統、ESB 系統以及實施工藝平臺都是可以分拆的產品。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根據螞蟻金融科技,南京銀行引入螞蟻金服分佈式架構 SOFAStack,分佈式數據庫 OceanBase,以及大數據平臺能力,搭建中小銀行開放服務平臺“鑫雲+”,從架構設計到上線投入生產用時僅 5 個月。截至 2018 年 6 月底的最近 8 個月中,“鑫雲+”平臺新客戶數達到 390 萬,每日貸款額從 1 萬人民幣上升至 10 億人民幣,同時客戶體驗不受影響,平均處理時間小於 1 秒。

1.2 管理類解決方案關注度提升

外部競爭日趨激烈,內部經營模式面臨考驗,精細化管理成為近年來銀行管理的核心內容,商業智能和風險與合規管理關注度最高。2018 年,商業智能是最大子市場、商業智能和風險與合規管理在管理類解決方案中佔比最多超過60%,未來 3 年這一佔比將會保持在 60%。過去 3 年,監管報送系統、風險與合規管理、金融審計和稽核系統以及商業智能成長速度較快,超過 20%。未來 3 年風險與合規管理和商業智能增速繼續保持,監管報送系統和金融審計和稽核系統增速有所下滑。目前各大銀行基本實現數據集中儲存和分析,商業智能將基礎數據轉化為決策信息提高銀行決策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風險管理下分四個子市場: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市場最為成熟,越來越多銀行開始關注操作風險和利率風險,但是基數還較小、市場較分散。銀行風控管理有效信息密度較大,即在需要數據驅動的同時,信息密度又相對較大。2012 年開始不良貸款餘額呈上升趨勢,中國銀行監管機構對銀行風險控制的加強,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逐年提高,因此,可以合理估計未來風險管理市場將保持約 27%的速度增長。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宇信科技在管理類細分領域市佔率第二,主要業務包括後臺資源管理解決方案、商業智能、客戶關係管理。商業智能在管理類解決方案中佔比第一,且未來佔比仍將提升。宇信科技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包括管理駕駛艙(戰情室),績效管理分析平臺,企業統一調度平臺,統一報表平臺。

人力成本在銀行佔比較高,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商業銀行都十分注重績效管理工作。宇信科技績效管理分析平臺涵蓋多種考核對象,支持多種考核模式;考核指標全面,可靈活配置;考核方案靈活配置,支持分機構獨立考核。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1.3 渠道類管理方案卓有成效

網絡銀行和手機銀行的普及證明銀行渠道改革卓有成效,網絡銀行、手機銀行成為未來銀行服務客戶的主要場所,網絡銀行、手機銀行成為拓展中間業務的重要手段,大型商業銀行逐步完成網銀、手機銀行的上線升級,中小型銀行也逐步增加建設投資。大型商業銀行渠道建設比較完備,業務系統快速變更帶來渠道整合升級需求;中小型銀行還處在渠道管理系統建設階段,將產生更多渠道類解決方案增量需求。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銀行“以客戶為中心”意識提升推動銀行進一步深化渠道改革。渠道解決方案中網絡銀行、移動銀行和直銷銀行佔比較多,但是隨著網銀系統的完善以及PC 段向移動端轉移,未來移動銀行和直銷銀行的佔比都將超過網絡銀行。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銀行卡系統主要是處理借記卡和貸記卡等業務開發的系統。借記卡的功能不斷擴充,系統已經建立處於完善階段,信用卡近年規模和速度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一、二類銀行紛紛成立信用卡中心,三類銀行受監管要求影響,僅有少數城商行具備髮卡資格,信用卡系統建設剛剛起步。未來銀行 IC 卡換芯工程將為銀行 IT 企業帶來更多渠道類業務增量。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宇信科技在渠道類解決方案的市佔率排名第一。通過業務事件管理,解決渠道間橫向業務互動問題,實現跨渠道服務與營銷,支持精準營銷與交叉銷售;通過多渠道統一管控,實現渠道與設備的標識統一化與全生命週期管理;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2 中國金融改革持續深化為證券 IT 行業帶來增量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持續深化,將為證券 IT 系統改造帶來更多增量。科創板將登錄中國資本市場的舞臺,在此之前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資管公司都需要改造系統,新增科創板登記結算系統。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統計,2012 年-2018 年證券公司在 IT 投入上持續增長,6 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16%,2015 年牛市同比增長 50%以上。2015 年至 2017 年,在證券 IT 投入分佈中,外購軟件和服務佔比顯著提升。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我國金融市場是自然投資者為主導,且個人投資者數量增速快,按交易量計算,2017 年自然投資人佔比 82.01%。未來智能投顧業務市場前景廣闊。據 Statista估算,2017 年,中國智能投顧管理的資產超 288 億美元,其年增長率高達 261%,資產規模緊隨美國,預計到 2022 年,中國智能投顧管理資產總額將超 6600億美元,用戶數量超過 1 億。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發達國家晚,但是我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每年保持增長,證券 IT 企業直接受益於證券基金公司數量的增長,證券公司建立時較大的一次性投入和後期每年升級和維護費用共同推動證券 IT 行業穩定增長。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3 科技賦能保險開啟互聯網保險時代

保險科技細分領域眾多,發展勢頭良好。類似銀行科技解決方案,保險科技解決方案可以分為業務類、管理類和其他。全球金融科技 250 強中有 20 家屬於保險行業。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自 2011 年以來,我國互聯網保險公司數量和互聯網保險收入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提升,保險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參保人數 2013-2018 年複合增長率在 10.91%,保險科技企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融合、挑戰、轉型

中國人保健康引入螞蟻金服的金融及分佈式架構 SOFAStack 和金融級分佈式數據庫 OceanBase 等技術能力,構建新一代互聯網保險雲核心業務系統,和原電商平臺相比,處理能力提升上千倍,支持彈性擴容,出單時間達到每秒1000 單;外部渠道產品接入效率提升 6 倍;新產品上線時間縮短 80%以上。

四、投資建議

供給側改革、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倒逼銀行加大科技投入,金融科技行業市場規模大,投資空間廣闊,金融科技中銀行 IT 最具發展潛力,根據 IDC,銀行業 IT 投資規模 2017 年為 1,014.0 億元,預計 2021 年達到 1,488.7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10.1%。銀行業 IT 市場規模 2017 年為 339.6 億元,預計 2021年達到 737.0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21.4%。國外金融機構或科技公司佈局金融科技早於中國,但是中外金融體制差異明顯決定著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路徑異於國外,美國大銀行兼併中小銀行,中國鼓勵中小銀行的發展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大銀行資源多經驗豐富,發展金融科技對內增效的同時可以對外輸出,中小銀行受到國家的支持,發展區域化競爭優勢,但對於中小銀行,底層科技和系統層面自主自控難度太大,依賴外包已成定局,在選擇外包金融科技輸出方時,會更加註重那些能同時輸出流量和用戶的金融科技服務商。

和其他科技企業類似,金融科技企業普遍具有業績波動大、盈利不穩定等特徵,行業分散,集中度低,可比公司較少,因此不適用傳統估值方法。我們認為對科技類公司估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初創期:市場需求旺盛、空間巨大,行業剛剛萌芽,行業集中度較低,但是營業收入未見明顯改善。這一階段,市場佔有率高、壁壘明顯、商業模式優秀、客戶依賴程度高的企業最先受益,因此可從這三個維度對公司進行評價。

2. 成長期: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行業競爭格局逐漸清晰,營業收入逐漸穩定增長,但盈利未見明顯改善。這一階段需要關注研發投入能否支撐企業未來的營業收入以及研發的投資回報率,可以運用 P/S 或者 PEG 進行估值。

3. 成熟期:市場進入成熟期,行業龍頭顯現,企業盈利開始企穩,這一階段開始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運用 P/E 進行估值。

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剛剛萌芽,營業收入較低且增長具有波動性,行業較分散,市場佔有率高的企業正在逐步擴張,增厚企業技術護城河同時,改善商業模式,增強客戶依賴程度。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正處於第一階段。未來業務類解決方案仍是重點,管理類解決方案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渠道類改革卓有成效,但中小銀行仍能帶來增量。建議關注整體市佔率排名第二,渠道類管理類業務類解決方案市佔率排名前三的宇信科技,整體市佔率排名第三,渠道類和業務類解決方案優勢明顯的神州數碼,整體市佔率排名第四、管理類解決方案競爭力較強的長亮科技,整體市佔率排名第五的科藍軟件軟件,以及重點服務中小銀行、業務類解決方案後起之秀潤和軟件。證券科技方面建議關注恆生電子、金證股份。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報告來源:川財證券;分析師:方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