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大資管監管:打破剛性兌付 擠壓套利空間

金融 私募 基金 投資 金融界 2017-06-15

隨著居民財富的積累和居民理財意識的增強,資管行業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資管行業規模將達180萬億。資管行業交叉混業加劇,對以分業監管為主的監管體系提出挑戰。利用監管套利的現象時有發生,滋擾著資管行業的健康長足發展。

大資管行業粗獷式發展 出現大量幣驅逐良幣

資管行業覆蓋面變成金融領域最廣泛的,過去主要集中在比較傳統的公募基金、證券資管、保險的資產管理。到了現在,已經覆蓋了包括銀行理財、信託、私募等等很多領。

新三板私募產品到期大考:流動性缺失退出壓力陡增

目前市場上存續的新三板私募基金產品中,大多成立於2013~2015年,尤其在2015年成立的更是佔絕大比例。毫無疑問,今明兩年會有為數不少的新三板基金陸續到期,如何順利變現退出成為即將到期的基金頭等重要的大事。

5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增至12.79萬億元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了最新私募登記備案數據,截至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1.91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超過5.45萬隻,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實繳規模9.22萬億元。據發現,證券私募與股權及創投私募呈現冰火兩重天之勢,今年前5個月,股權及創投私募實繳規模已增長將近1萬億元,而證券私募的規模卻大幅縮水4000億元左右。

阿爾法策略失靈 前5月僅10%量化私募盈利

受到市場風格的影響,今年量化對衝私募比較難熬。數據顯示,前5個月僅有一成左右的量化對衝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據瞭解到,市場“一九”行情持續,大盤股飆漲,小股票陰跌,加上持續的負基差,是造成量化私募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

VC行業的競爭,10%的變量才是取勝的關鍵

從14年掀起的創業風暴開始,企業融資需求暴增,相應地,VC也在批量化的誕生。中國的創投行業正在經歷第二次裂變,整個VC行業也在發生改變,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VC們慢慢向投資的早期和前端遷移。在這個無法特別擴張的行業中,VC們做投資有90%的重合,但每家機構都有10%的特色,這10%體現在投資風格、投資策略、投資方法等層面,是VC機構在擁擠的創投市場搶先跑出來的關鍵。

今年第七家金融租賃開業 剛面世就拋出兩個“補血”計劃

據悉,廣東首家省屬金融租賃公司——廣東粵財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已於日前開業。該公司首期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廣東粵財控股、明陽智慧能源集團、中國通號分別出資佔比35%、35%、30%。截至目前,全國共開業了63家金融租賃公司(不含3家金融租賃專業子公司),註冊資本累計逾1800億元。其中44家由商業銀行參控股發起設立,尤其是近年中小銀行紛紛把金融租賃作為綜合化經營的第一突破口。

證監會祭出組合拳圍堵IPO造假

為防止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的情況,監管層對擬上市企業質量實行全流程審核把控,且不僅僅限於後端發審會上的從嚴把關。對IPO造假,證監會的態度非常明確:零容忍。

綠色信託發展有待政策引導

發展綠色信託,是信託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綠色信託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事物,理論體系還不成熟。同時,信託公司綠色信託業務模式也不明確,仍需要深入探索和加強培育。

房企融資渠道受阻 資產證券化提速

近期,銀監會向各銀監局下發《檢查要點》,其中將違規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列入檢查要點。不斷從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房地產資金鍊正全線收緊,房企要在優勝劣汰中“勝出”,一方面需提升回款能力,另一方面也需探索包括資產證券化在內的新型融資渠道。

用益研究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