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收購方案已提交 資金已部分到位

金融 上交所 基金 沙海林 南方都市報 2017-05-13

5月9日晚間,愛建集團股權爭奪事件有了新的進展。上海華豚在回覆上交所的問詢函時稱,其一致行動人的母公司廣州基金擬要約收購愛建集團30%股份,且相關方案已獲廣州市國資委批覆。

據接近本次要約收購的知情人士對南都記者透露,要約收購的方案已提交至愛建集團方,且要約收購的部分資金也已經到位。

不過上述說法並未獲得廣州基金方面的確認。愛建集團證券事務辦公室以及均瑤集團人士均對南都記者表示不方便迴應,相關情況以公告為準。

上海華豚不排除繼續爬行增持

在兩度延期回覆上交所問詢之後,愛建集團終於就“相關股東回覆上交所《問詢函》”事項進行了公告。

南都記者此前曾報道,證監會於4月17日審核通過了愛建集團的定增方案,向均瑤集團定增不超過1.85億股,定增完成後,均瑤集團將合計持有愛建集團17.67%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但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華豚企業及其一致行動人廣州基金國際出手,通過增持公司股份完成舉牌,同時高調宣佈爭奪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華豚集團在給上交所的回覆中稱,此次舉牌原系以取得愛建集團控制權為目的,並計劃在取得控制權後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相關規定對董事會進行改組。

據接近本次舉牌的知情人士介紹,此前舉牌方採用的是爬行增持,而正是鑑於愛建基金會將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信息披露要求的基礎上,考慮採取包括但不限於與均瑤集團形成一致行動關係等各項積極措施,公司的一致行動人廣州基金國際的母公司廣州基金才提出了擬要約收購愛建集團30%股份,廣州市國資委也於4月28日出具了相關批覆,同意了該方案。

若廣州基金最終收購成功,將成為愛建集團的控股股東,並依據相關法規改選愛建集團現有董事會成員,更換及任命高級管理人員。

為何對這一老牌金融公司志在必得?據前述知情人士介紹,主要基於兩點原因。一是看中愛建集團的金融牌照,其次,舉牌方認為愛建集團的法人治理結構不是很完善。“均瑤集團的經營思路不是金融,此前甚至想把乳業資產注入,被市場質疑後才改為了現在的定增方案。”該人士解釋稱。

據其介紹,由於要約收購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除此前承諾的在未來6個月內,擬繼續增持愛建集團不低於2 .10%的股份外,上海華豚集團不排除繼續爬行增持。

要約收購資金已到賬20%?

廣州市國資委在愛建集團的股權爭奪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南都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華豚企業於今年4月1日進行了增資擴股,引入了背靠廣州國資委的廣州匯垠天粵國際。匯垠天粵則為廣州基金國際的控股股東,同樣隸屬廣州市國資委。

而據前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要約收購的全部資金均來自廣州市國資委,“20%的資金在上週三已經到賬”。該人士強調,要約收購的方案已經提交給上市公司,不論是此前舉牌的資金,還是要約收購的資金均未使用槓桿。

在回覆上交所時,上海華豚亦強調,本公司本次增持的資金來源為本公司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最後出資人為本公司股東,不涉及資管計劃等融資安排。

以愛建集團停牌前的市值215億元計算,完成30%股份的要約收購,至少需64.5億元資金。

據上述知情人士稱,要約收購的資金由廣州財政劃撥,但並未透露具體數額。

不過,上述資金來源並未獲得廣州基金方面的確認。

此外,引起南都記者關注的是,在廣州基金的官網上顯示,2017年3月21日,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帶隊曾蒞臨羊城調研了廣州基金總部,沙海林表示:“希望廣州基金積極與上海開展合作,尋求新的共同發展機遇。”

停牌或是應對方案

愛建集團的股權爭奪日趨激烈,作為一家擁有多種金融牌照的企業,股權變更或許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首先被質疑的就是收購方的經營能力。在回答上交所質詢“成為愛建集團第一大股東後,華豚企業將如何用自身及股東的專業背景和經營優勢,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時,華豚企業的回覆顯得信心滿滿:公司董事長及主要股東之一顧頡在金融及地產領域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主要股東之一匯垠天粵是廣州基金的全資子公司,匯垠天粵的重點投向為新能源、環保、醫療、農業、高端製造、智慧城市、文化傳媒等行業;主要股東之一華豚集團業務涵蓋金融服務、科技實業、房地產等領域,可以憑藉各自的資源優勢提升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

此外,還有市場意見稱,愛建集團的控股權爭奪可能會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核準批覆。南都記者據此諮詢律師,贏了網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李龍龍律師對南都記者稱,以愛建信託為例,愛建集團持股99.33%,股東變更也是愛建集團內部股東變更,不必然導致受其控股的公司股東發生改變,因此不一定需要監管部門的審核。

但停牌似乎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愛建集團方面表示,由於相關內容尚需進一步核查,根據相關規定,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公司暫不申請股票復牌,公司股票繼續停牌。並未透露具體復牌時間。

不過,前述知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之所以選擇停牌,也有可能是阻止要約收購的一種手段。

採寫:南都記者 孫銘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