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利率越高,反而越能幫小微

金融 經濟 大數據 國內宏觀 宏觀經濟 王劍的角度 2018-12-05

中小微企業對一個經濟體貢獻巨大,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其貢獻大致可以總結為“985”,以我國為例,中小微企業數量佔全部企業九成以上(甚至95%以上),貢獻就業崗位約八成,貢獻約5-6成的GDP和稅收。其他大部分大型經濟體基本上都是這個比例,因此簡稱為“985”規律。尤其是,八成的就業,可見中小微企業是廣大基層民眾的謀生手段,是他們的生計與福祉,是不可不察的民生問題。各國政府均大力支持小微,本質是為了支持民生。

一、小微信貸是世界難題

中小微企業包括有關部門定義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同部門(工信部、銀保監會等)均有定義,相互之間會有些出入,大致都是通過員工數、產值等指標來定義,且不同行業也有不同。這種定義有時候會鬧一些烏龍,比如某大型央企剛剛新設一個子公司,由於它規模還小,於是符合了小微的定義。但這種“央二代”顯然不是我們日常所需要支持的小微。

而金融部門習慣按信貸規模來定義中小微企業。比如,一般經驗,大致信貸2000萬元以下稱中小企業,500萬元以下為小微企業,幾十萬乃至數萬元的,稱為微貸業務。不同類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甚至可以說天差地別。

然而,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信貸機構)如何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支持其發展,在目前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小微企業經營波動大,抗風險能力差,經營不夠規範,信息書面化極不充分,平均生存壽命在3年左右,給他們提供融資是風險很大的。銀行要為存款人、股東負責,不是來開慈善機構的,因此在小微業務上慎之又慎,這本身無可厚非。

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興起之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基於線下手段,對此幾乎難以著手。但國內外也有部分機構嘗試了一些方法,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經過幾十年探索,最後較為主流的模式,實質上是“人海戰術”,用大量的業務員,勤快地拜訪客戶,瞭解客戶,充分掌握信息,以此來保證信貸投放的安全,但這樣人均產能有限,每個客戶經理大概能跟蹤幾十家小企業(如果小企業同質化,則可跟蹤上百家,比如行業事業部模式,但這樣會產生很大的行業集中度風險)。這便會導致比較高的“信息生產”成本,即生產風險定價所需要的信息時,所需要消耗的成本。現行的做小微業務的銀行,所採取的方法,其實是博採眾長,既有傳統人海戰術的方法,也積極引進現代信息技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二、提高利率才能幫小微

利率,是資金使用的成本。金融規律告訴我們,利率一方面要覆蓋其資金和業務成本,另一方面也要覆蓋風險,才能使放款業務變得商業可持續。由於小微企業風險高,那麼就需要在利率中加入更高的風險溢價。再加上其信息生產成本高,這筆成本也要加到利率中去。從這一角度而言,小微信貸利率,在傳統業務模式下,是很難降下去的。

這時候,如果官方規定一個極低的利率,那很可能是無法覆蓋合理的信息生產成本和風險的,於是很多銀行只能選擇不做這個業務,因為它在商業上是不可持續的。而一旦放開利率管制,任由利率上行,當利率高到一定程度,可能覆蓋風險和信息生產成本之後,銀行反而願意嘗試了。

這就是小微信貸業務的一大特點:利率越高,越能支持小微(當然,這裡的高是指在一定幅度以內,也不能高到天上去)。這雖然看似有點違背直覺,但卻是符合金融規律的。

我們早年的利率市場化嘗試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規律。我國建國後,我國大部分時間是實施利率管制的,在早期,利率管制有助於動員資金,將資源集中於某些領域,快速實現工業化,其歷史功績容不得否認。但慢慢就體現出其弊端。1980年10月,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金鄉農信用社試行“利率浮動、以貸定存”,打響了改革開放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第一槍。1987年6月,人行批准《溫州市利率改革試行方案》實施,溫州市成為全國首個進行利率改革的試點城市。但這些還屬於小打小鬧,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1990年代以來,溫州市場經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國有行和很多股份行紛紛來溫州開設網點,對當地的農信社形成較大的競爭。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經濟中,利率管制已越來越不適應發展需要。2002年3月,人行在全國範圍內選取了8個縣(市)的農信社(城關網點除外,即市區、縣城的網點除外)開展試點,正式拉開了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序幕。溫州的有瑞安、蒼南兩縣入選試點,而後取得一定經驗後,推廣到全市357個農信社網點(不包括全市市區、縣城、樂清市柳城鎮的網點)。根據該改革方案,農信社存款利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浮30%,有利於它們與大銀行、民間借貸爭搶存款。同時,貸款利率可上浮70%。

貸款利率上浮的效果非常明顯,農信社向農戶、居民提供信貸的意願顯著提升,也遏制住了農村資金流向城市的局面。尤其明顯的是,支農信貸量明顯上升。而這些信貸搶佔了很多原先民間借貸的市場,民間借貸利率應聲下跌。這便充分印證了,只有加息,才能支持小微。

這項改革還有一個很可貴的副產品,就是讓當地的銀行、信用社初次參與了市場競爭,開始嘗試信貸營銷、差異化定價等曾經聞所未聞的工作。中間也出現了一些信用社存款定價過高導致存款流入很多,而貸款營銷不力,最終導致利差收入下降的局面(要是現在遇到這種局面就去買同業理財了,在當時可沒有同業理財可買)。這些目前看起來十分平常的銀行工作,在當時都是全新的課題。當然,也不排除在國內某些地區,有些銀行至今仍未學會這些工作……

也是藉助這次利率市場化改革,信用社搶佔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率先嚐試了中小微業務,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成果。實至今日,在東部沿海省份,城商行、農商行依然在當地銀行業佔據極高的市場份額,甚至成為當地第一大銀行。

而當時的大中型銀行,還繼續用基準利率為大型企業提供信貸,過得舒舒服服的日子。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若像美國那樣,將來大型企業都去資本市場融資了,銀行吃什麼。當然,他們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等到那一天,這些行長們早已財務自由等著退休了。

因此,加息才有助於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當然,這裡的加息不是說要提高利率基準,而是隻需要放開管制,讓銀行自行決定上浮比例。

三、小微好,才能小微信貸好

利率改革之後,溫州乃至浙江的信用社(及其後來改制而來的農商行、城商行)開始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浙江成為民營經濟強省,有這些銀行的功勞。但是,同樣,反過來,也正是因為小微企業的發展,造就了浙江的一批優秀的小微信貸銀行。

銀行作為金融業,服務實體,又依附於實體。銀行提供信貸服務,是給實體加槓桿(債務融資),加槓桿的功能,是讓好的更好,但無法讓壞的變好。一個企業不好了,大多情況下是無法通過借更多錢的方式來變好的。如果實體不好,銀行卻硬生生要把實體救起來?對不起,銀行不是沒這意願,而是確實沒這本事。救死扶傷,是禿鷲投資業務,絕不是銀行的業務,這是金融子行業的天然分工。所以,浙江湧現出那一批優秀小微信貸銀行的根本原因,是浙江有一群吃苦耐勞的先輩,用常人不能想象的睡車站、睡地頭的精神,創造了一群活躍的小微企業。所以,不是銀行使他們好,而是他們本身就好,銀行給他們加了槓桿,讓他們更好。

如果他們不好,銀行又給他們加槓桿呢?那麼下場就是銀行和小微一起死。請參考2011年溫州中小企業流動性風波。

而其背後,還有一群值得感謝的人,就是不太管事的政府。

建國後,浙江、福建作為海防前線省份,幾乎沒有佈局重工業,只有一些小型國企。1993年,國企改革,“抓大放小”,經營效益差的小型國企幾乎被賣個精光。因此,目前在浙閩很多縣域,除一些公用事業企業(能源、通信、供水等)外,幾乎看不到像樣的國企。這也意味著,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其實相對弱。而後,在發展過程中,政府除照章收稅之外,其他種種名目的收費很少(體現為“財政非稅收入/GDP”較低)。非稅收入中,一大部分是國有資產經營收入,另外還包括各種行政事業收費,這些,浙江和東南沿海省份都相對小。

其實,利率越高,反而越能幫小微

小微活躍的地區政府非稅收入相對少

當然,“小政府”也不是十全十美,就是公共設施會差很多,破爛而雜亂的城鄉建設,富裕的二線城市市中心的道路竟然坑坑窪窪,自古的文化強省現在卻教育醫療明顯偏弱,產業規劃也較缺乏。

在這樣的地面上,小微經濟就活躍起來了。因此,要想支持小微,銀行其實沒本事打頭陣。首先,是得有一個繁榮的小微群體。

四、減稅降費,放水養魚

2015年12月,國家宣佈建設臺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旨在通過發展專營化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服務新模式、支持小微企業在境內外直接融資、完善信用體系等舉措,探索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這是對臺州小微金融的褒獎,也是對臺州幾家著名的小微信貸銀行的褒獎。可是,問題又來了。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創造另一個像台州這樣小微遍地的經濟環境,那麼也就不可能複製台州那幾家小微信貸銀行的成功。

所以,要想支持小微,最好的辦法,叫“減稅降費,放水養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