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有能力抵禦外部衝擊

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金融業是否有足夠能力抵禦外部衝擊?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衝擊有限。2019年中國經濟開局良好,能對金融市場形成有效支撐,目前行業韌性顯著增強,進一步的影響會更小。

受訪專家也一致認為,中國金融業有能力承受外部變化的衝擊。政府強大的管理能力和有效的應對政策可以有效抵禦、化解外部變化的衝擊。

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理事會專家萬喆對國際商報記者闡述了她對中國金融業充滿信心的原因:首先,中國整體經濟基本面向好,韌性較強,這為中國整體的金融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其次,中國政府對金融業的管理能力非常強,中國金融業市場化、法治化改革不斷深化,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風險防範和穩定器的作用。這讓金融市場自身有了能夠對衝風險的能力和保障。

蘇寧金融研究院投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顧慧君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也持相同觀點:“中美經貿磋商目前處於膠著狀態,但因為中國經濟體量比較大,即使輸美商品被加徵25%的關稅,根據國內外各個機構的估算,其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衝擊仍然較小,整體可控。”

顧慧君還表示,在應對外部風險方面,中國政府有比較豐富的政策選擇和政策工具,這些政策的組合運用可以有效抵禦、化解外部變化帶來的衝擊。

顧慧君舉例說,比如2016年以來主動去金融槓桿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為應對外部變化帶來的衝擊打下了堅實基礎,爭取到較大的迴旋餘地。同時,近幾年金融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2018年出臺了資管新規、2019年成立了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完善制度和加強組織建設紮緊了防範風險的籬笆。

推動改革 保障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與實體經濟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推進金融業深化改革能夠更加有效地提振實體經濟。在萬喆看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標誌著中國金融業改革在關鍵制度創新上實現了突破,從以前的銀行為主導逐漸發展為資本市場為主導,進而帶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

“科創板改革帶來的制度設計一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力將體現在科技的競爭力上。誰能夠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科技創新企業和人才,誰就能在全球競爭中佔領先機。”萬喆說,中國已經開始未雨綢繆地朝這個方向發展。

不過,萬喆也坦言,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視中美貿易摩擦或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利影響。為應對市場變化,郭樹清表示,中國將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堅定不移推進金融業開放,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在應對經貿摩擦中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萬喆還提到,未來中國金融業還需補齊短板。“中國企業在合規意識上和國際法的人才隊伍培養上有所欠缺,因此要加大合規的力度,研究透當地的法律法規。要擁抱改革、擁抱開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