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互聯網銀行的普惠金融實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專題

金融 浙江網商銀行 經濟 銀行 清華金融評論 2017-06-24
黃浩:互聯網銀行的普惠金融實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專題

文/浙江網商銀行行長黃浩

浙江網商銀行作為中國首批民營銀行試點之一,其成立之初就定位於以互聯網的方式服務“長尾”客戶,聚焦於服務小微客戶、服務農村市場、服務各類中小金融機構。本文認為,這些領域市場機會巨大,金融普惠需要數字驅動、場景融合,在打通交易鏈、物流鏈和資金鍊的同時,通過合作進一步完善金融生態。

“為你,我們開了一家銀行”,這是浙江網商銀行網站首頁的一句話,這個“你”可能是一位淘寶小店主、也可能是街邊麵店的老闆娘,還可能是一位農戶。這句廣告語也是網商銀行成立的初心,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所說,中國不缺一家金融機構,而缺一個去支持80%沒有得到良好金融服務的人,不僅中國缺乏,全世界都缺乏。因此網商銀行成立之初就定位於以互聯網的方式服務“長尾”客戶。在服務小微客戶、服務農村市場、服務各類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戰略下,2015年6月網商銀行作為中國首批民營銀行試點之一正式開業。截至2017年1月末,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服務的小微經營者就超過500萬,累計放款金額超過8000億元,且不良率低於1%。

服務小微需要數字驅動與場景融合

以往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難題不僅僅是因為其貸款需求的“小額高頻”,而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才是影響他們獲得貸款的核心難題,這要求銀行能夠建立一套互聯網信用體系,幫助用戶發現、積累、創造和消費信用,最終讓信用等於財富。網商銀行利用阿里巴巴B2B、天貓、淘寶、支付寶以及合作平臺上客戶積累的信用數據及行為數據,向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小微客戶發放“金額小、期限短”的純信用小額貸款,引入網絡數據實現在線資信調查,並用交叉檢驗技術輔以第三方驗證確認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將客戶在電子商務中的行為數據映射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讓小微企業的價值及信用得到更好地體現。

中國有數以億計的小微商家需要這樣的融資服務,尤其是依託於互聯網與電商從事銷售的網商,其貸款需求相對小額,可能在其進貨時只借幾天,且根據其銷售週期而貸款次數比較高頻,因此,網商銀行致力於服務這樣的小微商家。網商銀行的客戶中,一年貸款超過50次的小微企業佔比超過60%,戶均貸款週期只有7天,戶均貸款餘額為1.7萬元。截至2017年1月末,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服務的小微經營者就超過500萬,累計放款金額超過8000億元。從阿里小貸到網商銀行,經過6年的發展,網商銀行探索出了一條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模式:數字驅動,場景融合,生態共贏。在這樣的思路和服務構架下,網商銀行服務的一位客戶從2012年至今總計貸款3794筆,最小一筆僅有3塊錢,最大56000元,且沒有一筆逾期。

數據是信貸評估體系的基礎,貸款機構依託於科技的運用,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能力的提升逐漸改變著以往在准入、授信和定價三個環節中因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不足而採取審慎原則提高准入門檻的狀況。網商銀行基於阿里的數據優勢與商家誠信等級,以數據化讓點滴信用成為財富。目前,隨著移動支付的線下普及,讓每個人的支付、消費、交易等點滴行為都能轉化為數據,哪怕是路邊的煎餅攤、菜市場的蔬菜鋪,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積累起自己的信用。網商銀行依託這些數據,以及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彙總出10萬多項指標體系,創建100多個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這些風控技術讓小微企業不用擔保和抵押,憑藉信用就能進行貸款,也有效地將網商銀行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目前,網商銀行基於大數據對小微企業的授信可以實現三分鐘申貸,一秒鐘放款,全程零人工介入,大幅降低了信貸成本,提高了放款效率,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有效地促進了金融普惠。

場景化打通交易鏈、物流鏈和資金鍊

金融的發展和用戶的生活場景緊密聯繫,一旦植根於用戶的需求,這種結合就能煥發出蓬勃生機。2004年,為了解決淘寶用戶網上交易的擔保需求,支付寶誕生了。當時中國網購市場總量大概只有10億元,到2016年增長到4.8萬億元,12年間市場增長了4000多倍。對於金融普惠而言,要解決小微商家的資金問題,就要幫助商家打通交易鏈、物流鏈和資金鍊。

以電商平臺的小微商家為例,網商銀行的服務已融入到電商交易的各個場景,打通交易鏈路、物流鏈路與資金需求。商家從入駐電商平臺開店開始,網商銀行就可以提供從備貨、營銷、倉儲物流、收款到現金管理的全面金融服務,讓小微企業主的貸款就像“自來水”一樣便捷,什麼時候要、要多少、要多長時間,就像打開龍頭一樣隨開隨用,在他們最需要資金的時候滿足他們。結合消費週期,網商銀行還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滿足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的“彈性洪峰”,2016年雙11前後,網商銀行共為133萬家小微企業累計提供貸款超過500億元,支持商家在整個雙11週期內各個環節的金融需求。

場景化不僅僅能為電商解決資金問題,還能通過供應鏈金融和產業金融模式,將金融服務覆蓋到農戶,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幫助新型農業主體轉型升級。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2014年度《中國農村家庭金融發展報告》顯示,43.8%的農村家庭的借款依賴於民間借貸,僅有14.1%的農村家庭從銀行等正規渠道融資,因此農村金融潛在市場十分巨大。

今年以來,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已經被“一號文件”定為全年“三農”工作的主基調,而網商銀行在農村金融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扶植和幫助新型農業主體。螞蟻金服獨創的“龍頭企業+電商+保險+信貸”的金融扶貧模式,可以增強貧困戶自身信用評級和還貸能力,通過線上化交易,降低了信貸資金的挪用風險,幫助農業企業打開終端產品的電商銷售渠道。比如某養殖戶想擴大養殖規模,可以通過網商銀行的產業金融模式獲得貸款,這筆貸款存在其信用賬戶裡,專款專用,他在供應鏈下游企業的農村淘寶店裡購買飼料等,就從信用賬戶里扣款。這樣既可以保證農業養殖質量,又保證專款專用,從而降低金融風險。所有的貸款操作在家都能完成,非常方便,養殖戶還可以通過支付寶每個月及時還款積累自己的網上信用,後續有更高的額度貸款來擴大養殖。因此,農村金融服務於新型農業主體的關鍵在於整個產業鏈的服務,包括從生產的材料到最終的銷售,與其中可能出現的疫情風險等。目前,網商銀行跟淘寶天貓等電商“新零售”平臺合作,推動農村整個供應鏈的改革,以銷售為抓手將信息進行打通,信息連起來就讓金融有了可以甄別風險的基礎,通過信息知道實實在在的貨物銷售在發生,從這個角度來說,金融因為技術的力量與場景相結合,與供應鏈相結合,一起完成供給側的改革,這是非常重要的趨勢。

普惠金融的本質在於金融生態合作

要做普惠金融,以一家互聯網銀行一己的能力是有邊界的。因此,網商銀行希望將自身的金融服務能力“整體打包”輸出,依託互聯網的風險識別能力、科技系統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為各類中小金融機構、商業平臺提供系統建設、賬戶對接、資金增值、賬單管理、代扣還款、融資貸款等金融服務,為商業平臺、中小金融機構按需定製,幫助他們輸出自己的金融能力或者技術能力,更好地服務用戶。並通過與其合作進一步完善同業合作生態,促進網商銀行的平臺化發展。

如今,除了天貓、淘寶、1688平臺、支付寶等阿里生態平臺上的小微商戶外,餓了麼上的餐飲商家、滴滴平臺上的司機、運滿滿上的貨車司機,都可以享受到網商銀行的小微金融服務。網商銀行合作的平臺覆蓋餐飲、出行、貨運、租房、汽車、母嬰等各個行業。與此同時,網商銀行也希望為銀行、小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賦能,比如,網商銀行大股東螞蟻金服幫助小貸公司升級其信息系統服務平臺,降低其放貸成本。近期,網商銀行和浙江小貸服務公司進行了戰略合作,將聯手打造浙江省統一的小額貸款服務平臺,不僅為小貸公司服務,同時也為他們所服務的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專業、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區塊鏈、生物識別、雲計算和大數據處理能力等更多的技術運用於金融,並不斷以創新促進金融服務的提升,金融服務正在變得更加包容。在此過程中,服務成本高、有效覆蓋難、信息不對稱、風險管理難等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的核心難題也逐漸得到破解。這些現象正在譜寫和反映著未來的趨勢——由於技術的普及,成本的降低,體驗的提升,金融服務將更好的服務普通消費者、小微企業。金融普惠的本質正是在於金融生態中每一個角色和環節的緊密合作。

本文刊發於《清華金融評論》2017年5月刊,編輯:王蕾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