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金融供給側改革要著眼於讓市場發揮風險匹配作用

中國發展網訊 7月6日-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2019國際貨幣論壇開幕儀式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9》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召開。

論壇現場,姚洋教授就去槓桿和金融供給側改革發表演講。

姚洋:金融供給側改革要著眼於讓市場發揮風險匹配作用

演講全文如下:

首先,我們國家槓桿率的確是非常高,包括M2/GDP和企業負債率都表明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同時出現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我們很多企業的擴張都是靠高負債得到的,風險非常大。

面對這一問題,我國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

首先,去年的資管新政把銀行的表外業務歸到表內管理,嚴肅金融紀律,讓銀行不能再無限的擴大自己的槓桿。另一方面,資管新政把銀行的理財資管業務從銀行本身剝離,這樣有利於打破理財資管的“剛性兌付”,改變老百信的保本觀念。把這些資管產品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子公司,可以讓老百姓意識到這是獨立的業務,需要面對風險。

另外,對P2P進行的整頓也在進行。P2P在一定程度是活躍了金融市場,但是也有很多P2P的企業,發佈了虛假的項目,最後也爆發出來了很多的問題。去年開始整頓爭端P2P也取得了成效。除此之外,在小額信貸和助貸業務也進行了改進。

所以我個人覺得資管新政或者說金融供給側改革的第一階段取得了成效。下一步應該在這個基礎上收縮,,把我們過去20年搞的混業經營打破了,變成了分業經營,因為中國畢竟沒有達到美國監管的程度,搞混業經營我們還是風險太大。

但是往回收了以後,下一步怎麼辦?今年我們發現資金的供給又開始出現問題。一季度央行是放了很多的流動性到市場上,第一季度是放了8.4萬億,上半全年放了9萬億。另一個方面,財政也放了不少錢,大概有3萬億給地方政府,但是4月份政治局開會重新強調防控風險之後,我們發現市場上的資金又開始緊張。以包商銀行破產為契機,發現中小銀行獲得資金很困難。他們靠銀行之間的資金拆借,或者是發一些大額存單獲得資金,但現在得不到這些資金。這部分的銀行是風險偏好比較高的金融機構。他們不放錢,我們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得到錢就比較困難。

所以我覺得我們提這個金融供給側改革,下一步我們要想好,怎麼讓金融市場能發揮風險匹配的作用,怎麼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

我們現在金融監管延續了去年強監管,在正規金融裡邊基本上是接近強調零風險,我們每一筆信貸下去你不能有壞賬,你只要壞一筆就受處分。我們MBA的一個同學說到南京一個銀行的分行,那個辦公室裡邊5個人,只有1個人工作,其他4個人揹著處分,他們回家呆著不敢幹了,剩下的一個人是在玩手機,也不敢幹了。現在是項目1對1的管理,有一筆錢沒有收回來就要受處分,大家當然就不敢幹了。

信貸員理性的選擇肯定不給民營企業放貸。我們現在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我們正規銀行要給中小企業放貸,但銀行是不可能給中小企業放貸的,而且也不應該去放貸,因為中小企業就是信用低。

我們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不到3年,這種情況下你銀行理性選擇就是不給他放貸,放貸就等著虧掉。當然,一對一的管理更顯然過分,要求零風險,等於取消了金融的作用。

那我們怎麼去做下一步的改革呢?

可能兩方面內容。第一方面是我們的銀行還是要鬆綁。你不能搞這種一對一的這種管理,銀行總是要有一個風險的打包,他有些是做高風險的項目、也做低風險的項目,最後平均下來基本上可以。這種情況下,要給我們的銀行監管我覺得要鬆綁。

另一方面,我們的利率市場化提了這麼多年,事實上基本上是沒有往前走。我們的利率市場化能不能真正的往前推動一步?,當影子銀行比較興盛的時候,這個利率市場化基本上靠影子銀行實現了;但是,現在影子銀行基本上這個砍掉了,利率又不市場化了。所以,這個要重新提上日程。現在關於影子銀行,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是,現在偏好高風險的金融機構它已經很難得到資金了。當然這有可能這是暫時的,就是包商銀行事件給大家一個打擊,過了這個打擊大家回過勁來,可能中小銀行又可以得到資金。但是這個是沒有保障,即使他得到了資金,他這個資金也是不對的:,他這個資金的期限不匹配,借短還長。所以我們還是要想一些比較更長遠的辦法,使得這些風險偏好比較高的這些金融機構能夠得到長期資金。

具體怎麼去做?恐怕我們要好好想想,我也沒有想出來什麼好的辦法。怎麼讓大銀行把這個錢放出去?,這個在我們現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比較難的,大家都說我們銀行有很多錢,因為一季度畢竟發了那麼多錢,這個銀行的錢都擁塞在大型機構裡邊下不去。這是我們現在金融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巨大挑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