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合英解釋中信為何主動“縮表” :為降低資本消耗

金融 中信銀行 投資 經濟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8-28

8月25日,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在業績發佈會上解釋了該行的縮表原因:“年初,我行審時度勢,明確提出控制資產高速增長的‘控表’策略。後來因勢而變,又及時調整為‘縮表’策略。這些策略順應了大勢,踩準了貨幣市場趨緊、監管政策趨嚴的‘點’,把握了自營存款增長難的‘勢’,避免了資產負債不協調增長帶來的利潤侵蝕問題。”

中信銀行2017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信銀行資產總額為5.65萬億,較上年末下降4.72%。總負債為5.26萬億,較上年末下降5.19%。

方合英表示,在資產結構上,中信銀行做到了“一降一升”,主動壓降同業資產和應收款項類投資,其中應收款項類投資減少1936億,下降18.5%,同業資產減少2817億,下降51.5%。同時,確保信貸資產平穩增長,客戶貸款增加2132億,增長7.4%。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在年報致辭中表示,我們不唯規模論,把效益擺在首位,追求有效益、高質量的規模。上半年,我們主動降低表內外資產增速,壓縮同業資產,實現並表總資產的下降,風險資產規模增速得到適度控制。本行在控制規模、主動“縮表”的同時,上半年資本消耗速度放緩,效益和質量得到提升。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淨利潤240.11億元,同比增長1.74%。平均總資產回報率上升0.08個百分點至0.8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上升1.18個百分點至13.76%。

中信銀行也表示,上半年該行風險資產增速由去年末的14.31%下降至2.78%,非利息收入佔比提升近4個百分點至35.37%。低成本活期存款日均佔比提升5.5個百分點到50.24%,高成本協議存款大幅下降50.25%。

中信銀行6月末資本充足率為11.76%,一級資本充足率9.60%,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61%,資本補充的壓力仍較大。孫德順在業績發佈會上也表示:“ 資本充足補充的能力一直在對我們經營形成壓力,包括我行和我行所屬的子公司,對資本的需求也是比較旺盛,所以我們也在探索金融改革當中銀行股權方面的工作。”

在信貸結構調整上,中信銀行加大對零售業務的傾斜。報告顯示,中信銀行上半年新增貸款2131.68 億元,其中個人貸款佔比82.42%,個人貸款餘額佔比進一步提升至36.63%。

之所以加大對零售業務的支持,方合英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主要是這幾個因素,首先現在整個消費升級對個貸需求比較大。其次,上半年個人貸款定價比上半年新發生的對公貸款定價高大約50個BP,有比較高的收益率。其三是中信銀行零售轉型眾,以前在個人資產方面主要是負債和中收,還需要零售資產業務。第四是因為零售資產業務基本上都是以房產為核心的非常好的抵質押物,抵質押率非常高。

上半年中信銀行零售營收貢獻31.1%,同比提升6.1個百分點。中收佔比57.7%,同比提升10.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該行金融市場板塊實現營收 29.84 億元,同比下降 65.13%。其中,非利息淨收入 17.75 億元,同比下降 50.94%。

中報也顯示,中信銀行不良貸款、問題資產增速放緩,資產質量有所改善,風險壓力進一步釋放。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511.1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39億元,增長5.23%;不良貸款率1.65%,比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不良+關注”餘額1221億元,比年初下降27億元 ,“不良+關注”貸款率3.95%,比年初下降0.39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百年企業,實現基業長青。在這場馬拉松長跑中,比拼的是持久的耐力,關鍵是要管控好風險,世界銀行業的興衰沉浮也反覆印證了這一點。”

她表示,中信銀行把主動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強化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傳統類風險管理的同時,也特別關注交叉性金融風險等新型風險,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不存僥倖之心,努力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