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這對“老朋友”合作又有新動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時稱,要把中德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他表示,雙方應保持開放前瞻意識,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人工智能、數字化和5G等新興領域加強合作,共同培育和開拓未來市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默克爾在共同會見出席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的兩國代表時也表示,兩國政府積極支持對話論壇就“彼此眼中的你我”、氣候變化、數字化教育、職業培訓、中德科研合作、老齡化等六大領域提出的合作建議,願為雙方開展合作提供有利條件。

"

中德這對“老朋友”合作又有新動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時稱,要把中德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他表示,雙方應保持開放前瞻意識,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人工智能、數字化和5G等新興領域加強合作,共同培育和開拓未來市場。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默克爾在共同會見出席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的兩國代表時也表示,兩國政府積極支持對話論壇就“彼此眼中的你我”、氣候變化、數字化教育、職業培訓、中德科研合作、老齡化等六大領域提出的合作建議,願為雙方開展合作提供有利條件。

中德加強經貿合作,為何選了這幾個領域?

中新社記者 金月全 攝

為何“一拍即合”?

作為世界兩大主要經濟體,中德持續加強多領域經貿合作,既有必要,也有基礎。

一方面,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推進製造業升級,提高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解決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伴生的一系列問題等方面,均需要向在這些領域已有成熟經驗的發達經濟體“取經”。

而受貿易保護主義升溫、英國“脫歐”前景不明等因素影響,德國二季度經濟已出現環比下降,陷入衰退風險增大。在此情況下,通過對外經貿合作拉動經濟增長,對德國來說是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上升,前景越發晦暗之際,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老牌發達國家,中德加強經貿合作也有助於為世界注入信心。

如習近平所言,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嚴重威脅世界和平穩定,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中德作為兩個負責任大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強戰略溝通、協調和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這不僅對中德兩國,對世界都愈顯重要。

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則為兩國更緊密攜手奠定了基礎。近年來,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德國則是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據官方數據,今年1-7月,中德雙邊貿易額達1069.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德國對華新增投資11.7億美元,同比增長62.7%。

對中國近年來在經貿領域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議,德國也大多持積極態度。德國是首批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發達國家之一,也是率先對“一帶一路”建設表示歡迎的歐洲國家。

用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的話說,如今中德經貿關係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還要緊密,“是少有的合作關係”。

挑選這些領域,有何深意?

此次中德兩國領導人確定的合作領域和方向大有講究。

有些是合作基礎好、潛力大的“朝陽產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智能製造,中德在該領域已合作多年。

此外,兩國汽車行業合作也可圈可點。以寶馬為例,自2013年以來中國就一直是寶馬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寶馬還在中國建立了在德國之外的最大研發網絡,涵蓋了所有研發職能。此次中國領導人專門提到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方面加強合作,正有與時俱進,將汽車產業合作推向更高水平之意。

有些則屬於雙方共同面臨的挑戰。例如,作為發達國家,德國老齡化出現較早,因此在探索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上起步也較早。眼下中國老齡化進程也在不斷加速,可以借鑑和吸取德國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再如,針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中德也有必要更緊密攜手,共同維護《巴黎協定》,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

還有一些領域,兩國可以“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例如在職業培訓方面,中國有強烈的發展需要。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高層已經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做好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要求加快培養更多技能人才,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而作為老牌製造業強國,德國以高級技工眾多聞名於世,在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方面優勢明顯。

此前,中德兩國已於2018年7月簽署了關於深化兩國高校和職業教育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稱,今後中國可以進一步借鑑德國開展職業培訓的有益經驗,提高自身職業教育水平。

數字化教育領域中德兩國也大有可為。德國日前推出更新版數字化戰略,其中包括建立雙元制職業教育數字資源交換平臺,建設“數字德國”項目瞭解不同人群的數字化能力等。而中國也正在大力推進“智慧教育”,計劃在2020年底前啟動建設10個以上“智慧教育示範區”。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雙方可以互學互鑑,相互促進,實現共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尋找合作新藍海外,中德兩國還更加註重加強溝通交流,為合作減少“心結”。在中德對話論壇2019年會議提出的六大合作領域中,“彼此眼中的你我”居首。

在崔洪建看來,這實質上是一個相互認知的問題,即雙方怎麼看待彼此發展現狀與未來。在中國國家實力增強背景下,當前德國一些人對中國未來發展走向不無疑慮。

“對他國的認知是影響一國對該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崔洪建稱,如果不能通過良性互動,使兩國各個層面特別是民間層面形成對彼此的客觀、理性認知,將給中德關係長期健康發展帶來壓力和阻礙。因此,把“彼此眼中的你我”放在六大合作領域之首,對中德合作穩步推進尤有必要。

他表示,選擇這些領域加強合作,意味著中德兩國均希望推動雙邊關係邁向更高質量,更好惠及彼此和世界。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李曉瑜

編輯:陳昊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