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國未來十年民用機場佈局定調。其中,安徽與上海、江浙、福建等華東六省一市將共同打造華東機場群,我省除了目前合肥、安慶、阜陽、池州、黃山擁有民用機場外,2025年前還將增加蕪宣、蚌埠、滁州、亳州、宿州五個機場,形成十大機場總體佈局。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世界級機場群,而在全國,定位世界級機場群的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地區。不少知名物流企業也在入駐空港拓展業務。圓通計劃在合肥設立空港轉運中心,新增2條國內貨運航線;順豐在已有1條“合肥-深圳”國內貨運航線基礎上,計劃增開“合肥-天津”貨運航線。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國未來十年民用機場佈局定調。其中,安徽與上海、江浙、福建等華東六省一市將共同打造華東機場群,我省除了目前合肥、安慶、阜陽、池州、黃山擁有民用機場外,2025年前還將增加蕪宣、蚌埠、滁州、亳州、宿州五個機場,形成十大機場總體佈局。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世界級機場群,而在全國,定位世界級機場群的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地區。不少知名物流企業也在入駐空港拓展業務。圓通計劃在合肥設立空港轉運中心,新增2條國內貨運航線;順豐在已有1條“合肥-深圳”國內貨運航線基礎上,計劃增開“合肥-天津”貨運航線。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下一步,合肥空港將增開合肥至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同時開通至東南、西北、東北、華北等國內全貨機航線。根據貨運需要,隨時開通口岸進口產品的臨時貨運包機。幾年來,新橋機場航空貨運增速不斷加快,貨郵吞吐2018年有望達到10萬噸,2020年有望突破15萬噸。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國未來十年民用機場佈局定調。其中,安徽與上海、江浙、福建等華東六省一市將共同打造華東機場群,我省除了目前合肥、安慶、阜陽、池州、黃山擁有民用機場外,2025年前還將增加蕪宣、蚌埠、滁州、亳州、宿州五個機場,形成十大機場總體佈局。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世界級機場群,而在全國,定位世界級機場群的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地區。不少知名物流企業也在入駐空港拓展業務。圓通計劃在合肥設立空港轉運中心,新增2條國內貨運航線;順豐在已有1條“合肥-深圳”國內貨運航線基礎上,計劃增開“合肥-天津”貨運航線。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下一步,合肥空港將增開合肥至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同時開通至東南、西北、東北、華北等國內全貨機航線。根據貨運需要,隨時開通口岸進口產品的臨時貨運包機。幾年來,新橋機場航空貨運增速不斷加快,貨郵吞吐2018年有望達到10萬噸,2020年有望突破15萬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剛建省會時,人口只有5萬人,不敵當時的安慶、蕪湖一半之多。但是隨著省內大力扶持合肥發展,遷來外地的企業和學校在合肥,使得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學生、老師在此生活。 這幾年合肥的發展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不論是作為集全省之力來支持合肥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還是一個個令人為止驚歎的規劃發展。伴隨著合肥發展的結果,就是對於全省通達度變高,向心力增強。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國未來十年民用機場佈局定調。其中,安徽與上海、江浙、福建等華東六省一市將共同打造華東機場群,我省除了目前合肥、安慶、阜陽、池州、黃山擁有民用機場外,2025年前還將增加蕪宣、蚌埠、滁州、亳州、宿州五個機場,形成十大機場總體佈局。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世界級機場群,而在全國,定位世界級機場群的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地區。不少知名物流企業也在入駐空港拓展業務。圓通計劃在合肥設立空港轉運中心,新增2條國內貨運航線;順豐在已有1條“合肥-深圳”國內貨運航線基礎上,計劃增開“合肥-天津”貨運航線。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下一步,合肥空港將增開合肥至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同時開通至東南、西北、東北、華北等國內全貨機航線。根據貨運需要,隨時開通口岸進口產品的臨時貨運包機。幾年來,新橋機場航空貨運增速不斷加快,貨郵吞吐2018年有望達到10萬噸,2020年有望突破15萬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剛建省會時,人口只有5萬人,不敵當時的安慶、蕪湖一半之多。但是隨著省內大力扶持合肥發展,遷來外地的企業和學校在合肥,使得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學生、老師在此生活。 這幾年合肥的發展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不論是作為集全省之力來支持合肥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還是一個個令人為止驚歎的規劃發展。伴隨著合肥發展的結果,就是對於全省通達度變高,向心力增強。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所以合肥越來越成為省內人發展的首選之地,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人安家合肥,在此定居。 人口越多,合肥發展的底氣越足,發展的速度也越快。2019年,安徽省已連續第七年出現外出人口迴流現象

過去8年,合肥的小學生人口增長位居全國第三!現在合肥的人口增幅不差,未來也應該不錯,給城市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按照這個說法,接下來合肥每年湧入的人口就在18萬左右!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國未來十年民用機場佈局定調。其中,安徽與上海、江浙、福建等華東六省一市將共同打造華東機場群,我省除了目前合肥、安慶、阜陽、池州、黃山擁有民用機場外,2025年前還將增加蕪宣、蚌埠、滁州、亳州、宿州五個機場,形成十大機場總體佈局。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世界級機場群,而在全國,定位世界級機場群的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地區。不少知名物流企業也在入駐空港拓展業務。圓通計劃在合肥設立空港轉運中心,新增2條國內貨運航線;順豐在已有1條“合肥-深圳”國內貨運航線基礎上,計劃增開“合肥-天津”貨運航線。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下一步,合肥空港將增開合肥至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同時開通至東南、西北、東北、華北等國內全貨機航線。根據貨運需要,隨時開通口岸進口產品的臨時貨運包機。幾年來,新橋機場航空貨運增速不斷加快,貨郵吞吐2018年有望達到10萬噸,2020年有望突破15萬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剛建省會時,人口只有5萬人,不敵當時的安慶、蕪湖一半之多。但是隨著省內大力扶持合肥發展,遷來外地的企業和學校在合肥,使得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學生、老師在此生活。 這幾年合肥的發展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不論是作為集全省之力來支持合肥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還是一個個令人為止驚歎的規劃發展。伴隨著合肥發展的結果,就是對於全省通達度變高,向心力增強。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所以合肥越來越成為省內人發展的首選之地,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人安家合肥,在此定居。 人口越多,合肥發展的底氣越足,發展的速度也越快。2019年,安徽省已連續第七年出現外出人口迴流現象

過去8年,合肥的小學生人口增長位居全國第三!現在合肥的人口增幅不差,未來也應該不錯,給城市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按照這個說法,接下來合肥每年湧入的人口就在18萬左右!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合肥主要是作為軍事要地存在的,並不是經濟、文化中心

"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合肥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城市之一。如果將城市人格化的話,合肥是最具逆襲基因,實現由草根到精英、由青蛙到王子逆襲的典範。其實在國家大發展格局中,過去的安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錯過了太多機遇。大力發展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都沒有安徽啥事,中部崛起之時中心又是武漢,長沙等地,合肥的實力過於薄弱。從開放上海浦東的時候,安徽就提出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合肥過去可謂一窮二白。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8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如今合肥蓬勃發展的關鍵點在於開放包容創新,科技引領城市靈魂。當一些地方發展沉醉在過去的輝煌和現在的中心位置之時說到合肥,更多的是著眼未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肥的戰略不僅是皖江,還有中原,古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承東啟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一個省如果沒有一個核心城市做為支撐和分配必然會被強大的周邊省市虹吸的命,短時間內安徽依託長三角的發展遠不及打造省會合肥為中心來的靠譜。有人可能會反駁了那麼江浙又怎麼說?其實姑且我們不討論江浙為沿海開發優先省份可以得到全國力量的供給和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江浙地區也逐漸開始意識到省內 核心城市的重要性,江蘇省已經明確提升南京在江蘇省內的首位度,看南京當前趕超蘇州和無錫就能發現。蘇州做為長三角對外開放窗口經濟固然發達,但蘇州行政區比較少。所轄經濟強市縣各自競爭難以形成蘇州中心大市,產業上過於依賴上海對接,尤其是臺資和外資的比重過高一旦形式變化受波動影響大,所以我們會發現蘇州目前連副省級城市都沒被賦予,飛機場也沒有更別提高校等資源。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們看看浙江,浙江的杭州早已經將臨安等市直接納入自己的區,經濟發展也一度趕超了寧波市。為什麼要繼續提升合肥在安徽首位度?今年廣西提到“要提高南寧首位度.江蘇省提出以國家和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幹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為頭號工作。”杭州將蕭山、餘杭併入主城區經濟甩開寧波、濟南將萊蕪市整體併入,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江西提出大南昌戰略……如果安徽再不發展合肥,等著被“收割”?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說到安徽,合肥正在發力的時間也只有近一二十年,皖江城市帶合肥經濟圈做大後,它的輻射能力增強,周邊資源會向其積聚。合肥經濟圈的快速發展,吸引周邊資源的聚集是毋庸置疑的,這是當初建立合肥經濟圈的初衷,讓那些外流周邊外省的資源迴流。從而通過合肥為安徽的中心點打通省內各市縣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皖江流域,淮河流域和江淮運河,高鐵樞紐,高速,航空等讓皖南與皖北能夠以合肥為中心鋪開從而真正留住安徽的資源使之優先在合肥先壯大做強與外部形成競爭合作關係取得自己的核心話語權,也就是說過去安徽的資源,人力過於流向江浙一帶,而現在合肥都市圈的興起已經開始有實力與南京競爭分奪一半左右的羹。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交通樞紐也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八縱八橫中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高鐵網布局無疑讓安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未來安徽本省內的聯繫和對外競爭合作將更加緊密,也就是說安徽發展的“阻點”通了。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

城市群就像一個‘籠子’,大家樂意進籠子是一個好事,進了籠子就要受到約束,尤其是生態環境要共同保護,要尊尋這個圈子的規矩和發展規律。而安徽經濟發展已經加快融入長三角所以必須以一個牽頭羊進入。未來十年,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城鎮化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的關鍵時期。

以合肥為中心的佈局讓安徽承東啟西和聯南接北作用雙發揮,在全國的地位顯著提升。我省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肥市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皖江八市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阜陽、蚌埠成為中原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安慶、六安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黃山、池州成為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集聚與帶動效能雙加速,網絡化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合肥都市圈不斷壯大,以19%的國土面積集聚了25%的人口,創造了34%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在全省發展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日益突出;皖江城市帶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重點地區;皖北城市群逐步探索出農業地區“四化”協調發展的城鎮化路徑,發展實力不斷提升。縮短時空、拉近距離是一體化發展的應有之義。合肥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雙節點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合肥最亮的城市名片。2017年初,合肥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此拉開了共同肩負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帷幕。 產業創新是合肥加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分工、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未來,隨著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的日趨完善,合肥聯手邁向產業中高端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合肥與滬寧杭相比,合肥都市圈與其他4個都市圈相比,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努力在公共服務上縮小與滬寧杭的差距。如果多年前,將合肥和南京放在一起來必選,絕大多數人不會在意,甚至可能會將其當成玩笑,主要原因在於,其一,兩者關係不大,基本無甚交集,一個隸屬東部,身處長三角腹地,一個隸屬中部,積極謀劃皖江;其二,一個體量巨大,經濟發達,早已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後期階段,一個體量弱小,經濟落後,剛步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猶如一個成年與一個少年,但如今則今非昔比,成年人雖仍處壯年,但步伐開始遲緩,老態初現,而少年則長成青年,英姿勃發,豪情萬丈,雖然力量暫時難敵壯年,但未來有無限可能,前景可期。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雖然貴為安徽的省會,但即使把她放在長三角所有的城市當中看,似乎有人還是把她看成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卒”。但就是這樣的“小卒”幾十年時間,合肥以敢叫日月換新顏的雄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以上下求索創新求變的氣魄,凝眾志、聚合力,推動製造業的車輪滾滾向前。 一座座製造業高峰日漸隆起。 一大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了突破,一大批頗具科技含量的智能產品成為市場“爆款”,一系列頗有合肥特色的智能化實踐享譽全國。“合肥智造”正在急速崛起。 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佈局於此,從無到有,躍升為“後起之秀”。

合肥製造業叢林,鬱鬱蔥蔥。既有備受時代關注、海內外揚名多年的行業“領頭羊”,也有遠離繁華沉心研發、十年如一日專注細分市場的“小巨人”。它們一舉一動撥動著全球製造發展的脈搏,它們一笑一顰吸引著細分行業關注的目光,它們一張一弛影響著城市智慧生活的步調……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之所以提到合肥,是因為合肥的發展速度引人矚目,近十年來,合肥經濟總量增長3.7倍,財政收入增長4.2倍,本外幣存款額增長4.9倍。經濟總量先後趕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長春、福州、哈爾濱和西安,從中下游躍入“十強”。根據2017年第一季的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報告顯示,石家莊、桂林、南昌、合肥和武漢成為今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入量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從2007年至今,合肥常住人口從491萬增長到779萬,增幅達21.6%。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也就是說,接下來合肥每年淨增人口在18萬左右,而做為新型開放科技城市這麼多人口的新融入談何知名度不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許多年裡都保持著低調。然而,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理科研究中持續不斷地開闢新天地,這座城市正在進入全球視野。改革開放之後,在“科學的春天”這樣的時代氣氛中,科大聲名鵲起。最初主要是教育方面的成就,例如少年班、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比中國在高鐵、電信、超算等領域後來居上做到第一還要了不起,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而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絕大部分都出自科大,或者與科大有合作,科大無疑已經是量子信息研究的國際中心之一。潘建偉、郭光燦、杜江峰等研究組,顯著地提升了科大、合肥和整個中國的出鏡率和國際形象。高鐵“八縱八橫”的重要節點圖中可以看到,合肥超過武漢、廣州,成為了全國高鐵交通“節點”靠前的城市。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秦漢之前並沒有像西安、洛陽、太原那樣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在中國城市中也排不到最前面,但跟外國那些歷史不到一千年、甚至只有兩百多年的城市相比,合肥卻絕對是綽綽有餘。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我國未來十年民用機場佈局定調。其中,安徽與上海、江浙、福建等華東六省一市將共同打造華東機場群,我省除了目前合肥、安慶、阜陽、池州、黃山擁有民用機場外,2025年前還將增加蕪宣、蚌埠、滁州、亳州、宿州五個機場,形成十大機場總體佈局。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機場共同打造長三角地區世界級機場群,而在全國,定位世界級機場群的只有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地區。不少知名物流企業也在入駐空港拓展業務。圓通計劃在合肥設立空港轉運中心,新增2條國內貨運航線;順豐在已有1條“合肥-深圳”國內貨運航線基礎上,計劃增開“合肥-天津”貨運航線。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下一步,合肥空港將增開合肥至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同時開通至東南、西北、東北、華北等國內全貨機航線。根據貨運需要,隨時開通口岸進口產品的臨時貨運包機。幾年來,新橋機場航空貨運增速不斷加快,貨郵吞吐2018年有望達到10萬噸,2020年有望突破15萬噸。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合肥在剛建省會時,人口只有5萬人,不敵當時的安慶、蕪湖一半之多。但是隨著省內大力扶持合肥發展,遷來外地的企業和學校在合肥,使得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學生、老師在此生活。 這幾年合肥的發展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不論是作為集全省之力來支持合肥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還是一個個令人為止驚歎的規劃發展。伴隨著合肥發展的結果,就是對於全省通達度變高,向心力增強。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所以合肥越來越成為省內人發展的首選之地,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人安家合肥,在此定居。 人口越多,合肥發展的底氣越足,發展的速度也越快。2019年,安徽省已連續第七年出現外出人口迴流現象

過去8年,合肥的小學生人口增長位居全國第三!現在合肥的人口增幅不差,未來也應該不錯,給城市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2030年,合肥人口預計將突破1000萬,按照這個說法,接下來合肥每年湧入的人口就在18萬左右!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合肥主要是作為軍事要地存在的,並不是經濟、文化中心

為何安徽將繼續壯大合肥首位度?

以前說起合肥,外界最容易想到的是勞務輸出、叉車、張遼和包公等。 以後說起合肥,外界首先想到的將會是雲集的學者、卓越的基礎研究、蓬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 科學,重新定義了城市的氣質。 科學,創造無限可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