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機電兩年鉅虧20億 溫州創業板第一股隕落

金龍機電兩年鉅虧20億 溫州創業板第一股隕落

時代週報記者 劉科 發自杭州

昔日的“溫州創業板第一股”金龍機電(300032.SZ),成為了A股首家員工持股計劃遭強平後,又被起訴追債的上市公司。

11月28日,金龍機電公告稱,2018年7月10–24日期間,長城證券將“成長1號”員工持股計劃持有的公司728萬股股票強制平倉。由於平倉處置所得金額不足以支付長城證券向成長1號提供的融資本金以及固定收益,故長城證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金龍機電支付相關融資本金差額、固定收益等,合計金額暫計4224.02萬元,並要求金龍機電原董事長金紹平、金龍集團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自2018年以來,金龍機電鉅額虧損、股權質押回購接連違約、控股股東破產清算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發酵,金龍機電深陷泥潭。

員工持股計劃虧損七成被強平

員工持股計劃,本是希望通過持股可能實現的未來收益來吸引、保留優秀員工,加深公司與員工利益捆綁,市場通常將其當做是安全墊。

可惜的是,金龍機電恰恰坑了員工的真金白銀。2015年2月,金龍機電發佈成長1號員工持股計劃,成長一號資金來源為員工自籌資金1225萬元、公司控股股東金龍集團向參與員工出借1225萬元。同時,約定由長城證券提供融資資金7350萬元,其槓桿融資倍數高達3倍,共計9800萬元開展以金龍機電為標的證券的股票收益互換交易。

按約定,長城證券是7350萬元固定利息的收取方和標的股票浮動收益的支付方;成長1號是標的股票浮動收益的收取方和成長1號中所融資7350萬元固定收益的支付方。

該員工持股計劃於2015年02月11日完成股票購買,共計364萬股,購買均價為26.9元/股。同年5月,金龍機電實施每10股轉增10股後,該員工持股計劃持股增加至780萬股,除權購買價攤薄為13.45元/股。

2017年11月底,金龍機電曾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其間,其控股股東金龍集團擬轉讓控制權,但由於未達成一致意見,該事項於4月底終止。今年5月中旬復牌後,金龍機電連續6個跌停,導致金龍集團多筆股票質押平倉壓力陡增。

2018年7月,長城證券將成長1號所持的全部股份進行了強制平倉,成交金額僅為3335.49萬元,尚不足覆蓋長城證券7350萬元固的融資資金。

被平倉時,金龍機電股價不足6元/股,虧損幅度為65.94%,這項本被認為是為員工謀福利的項目,最終卻導致員工血本無歸。

成長1號持股計劃設三個鎖定期,12個月後、24個月後和36個月後分別解禁40%、30%與30%,並以2014年淨利潤為基數,設定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淨利潤增長分別不低於150%、225%與325%作為收益分配考核。若達成上述規定的當期業績目標,金龍集團按員工自籌出資每期餘額,承諾保證最低投資收益率每年50%。

12月3日,金龍機電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三批解禁之前都沒有減持過,公司目前正在準備應訴,案件估計會等到明年開庭。”

除員工持股計劃被強平之外,自2018年以來,金龍集團已連續爆發多筆股票質押逾期違約事件。此後,金龍機電接連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金龍集團質押股票接連出現違約,涉及長城證券、東北證券、華創證券等。

截至2018年11月30日,金龍集團共持有金龍機電股份2.00億股,佔總股本比例24.95%,但99.98%處於質押狀態,另外99.99%則處於司法凍結狀態。

從巔峰到命懸一線

2009年12月,位於浙江溫州樂清的金龍機電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傳統馬達、線性馬達和觸摸屏等產品,是國內最大微特電機生產企業之一。其中馬達的客戶主要是蘋果、華為等手機廠商,一度佔據國產手機40%和全球20%的市場份額,被業內視為是標準的“蘋果概念股”。

上市後,金龍機電利潤持續走低。以2013年為例,是年公司淨利潤為2116.13萬元,扣非淨利潤僅328.59萬元。

在業績走低的背景下,金龍機電開始籌劃資產重組。2014年,金龍機電先後以4.97億元和4.75億元收購了博一光電和甲艾馬達100%股權。

併購完成當年,金龍機電淨利潤突破1億元,是2013年的5.5倍,2015年淨利潤更是達到3.27億元,2016年盈利1.36億元。然而2017年,金龍機電卻鉅虧4.18億元。

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2017以後,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由增量市場往存量市場轉變,在產能利用率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需面臨產品單價下降以及產品結構性調整的雙重壓力,一些前期經營上財務風險較大的企業,開始在業績和財務上觸雷。

除行業週期性外,將金龍機電進一步拖入泥潭的,正是前述兩次併購後的突然“業績變臉”。2014年在收購甲艾馬達和博一光電時,形成的商譽分別為2.82億元、3.55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博一光電主營產品液晶顯示模組主要應用於 4.0–7.0 尺寸的高端智能手機;甲艾馬達主要從事微特電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是小功率直流電動機。

三年內,甲艾馬達的業績完成率為107.08%;但博一光電的完成率僅為82.4%。在2017年,博一光電的營業收入為8.14億元,同比下降55.81%;淨利潤為2334.48萬元,同比下降57.6%。甲艾馬達的營業收入為2.91億元,同比增加0.34%;淨利潤為4325.66萬元,同比下降35.12%。

兩年鉅虧20億

進入2018年,金龍機電被深陷債務危機的控股股東金龍集團牽連。

2017年,金龍集團發行了總額10億元的可交換債,由於債務危機,相繼發生了股份凍結、質押股權違約等事件,遭遇華融證券、東北證券、東證融匯證券等券商強平。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自2018年2月以來,金龍機電就在籌劃控制權變更。今年4月,金龍集團擬轉讓金龍機電股權給溫州當地國資,但由於雙方未達成共識,股權轉讓一事終止。金龍機電失去了變為國企的可能,金龍集團也無法抽身。

8月2日,金龍機電發佈公告,稱金龍集團陷入債務危機,可能進入破產程序。金龍集團曾分六次總共向建行樂清支行借款1.73億元。由於金龍集團出現債務危機,到期後,金龍集團無力償還貸款,故建行樂清支行向法院申請對金龍集團進行破產清算。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今年9月,樂清市政府針對此案曾召開協調會,除建行樂清支行外,主要債權人農行、中行、興全基金均不希望金龍集團破產清算。

目前,建行樂清支行對金龍集團要求破產清算的申請已經撤回,但危機並未得到真正緩解。

金龍機電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鉅虧4.5億元,此後虧損態勢擴大。2018年三季報顯示,三季度淨利下滑超600%,前三季度鉅虧15.54億元。

如果算上金龍機電在2017年虧損的4.18億元,不到兩年時間,該公司的虧損已接近20億元。

此外,直接導致公司大幅虧損的,是資產和商譽大幅減值13.13億元,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已經計提計商譽減值5.83 億元。

令金龍機電倍感壓力的還有,其2016年7月完成的定增再融資所發行的1.38億股,發行價為18.1元/股,但其中的逾1.24億股在2017年7月27日解禁上市流通以來,其股價皆低於定增發行價,並且從今年5月15日至今,其股價跌幅已超過70%。截至12月3日報收3.44元/股,與定增發行價相比下跌81%。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