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氏璧,肯定是我國曆史上最出名的一塊玉,跟它有關的歷史人物數不勝數,例如卞和、藺相如、秦始皇等等。它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是任何一塊美玉都無法比擬的。

"

和氏璧,肯定是我國曆史上最出名的一塊玉,跟它有關的歷史人物數不勝數,例如卞和、藺相如、秦始皇等等。它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是任何一塊美玉都無法比擬的。

和氏璧的故事

然後可惜的是,這塊傾國傾城的帝王之玉早已不見蹤影,咱們不僅無法睹其風采,就連它是什麼材質都不知道。

五代時前蜀道士杜光庭《錄異記》卷七“異石”中記:“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這是歷史上對和氏璧最可靠的描述。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猜想:

在一個漆黑無比的夜晚,一顆流星劃過夜空,落到了荊山之中

有一天,一個叫做卞和的人,沒事幹,就走到了荊山上,正當在低頭尋思的時候,眼前一亮,哎呀,這是個什麼東西呢,怎麼感覺有點不一樣呢?再仔細瞧瞧,卞和左看右看,前前後後看了一盞茶的功夫,瞬間瞳孔放大,頭髮直立,臉泛紅,脣發青,就彷彿長了透視眼能看透一樣,斷定這就是一塊上好的玉石。

這個時候的卞和還是很崇拜他的楚王的,就想著把這塊石頭獻給楚王,興許能換個一官半職。厲王叫來玉石專家鑑別。專家也分不清這是啥玩意,於是就說這是一塊石頭,左右,來啊,把這個欺君瞞上的小人拖出去,砍掉他的左腿。可憐的卞和就這樣平白無故的左腿沒有了。隨著他回來的,就是那塊冷冷的石頭。

好多年過去了,殘暴的楚厲王嗝了,他弟弟楚武王上位了。卞和的做官夢猶在,厲王不接受,武王萬一接受呢?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獻給武王,於是武王又叫專家來鑑定。專家又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呀!”武王也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又把卞和的右腳砍掉了。

又過了好多年,武王也掛了。他兒子當王了,就是楚文王。年邁的卞和來到楚山腳下,想到如今雙腳已廢,再也做不了官了,於是抱著璞玉在楚山腳下痛哭了幾天幾夜,眼淚哭幹了,連血也哭出來了。卞和堅定的望著前方,雙手撫摸懷裡的這個寶貝,呢喃著:也許這是我在世上存留的之後一段時光了吧,但是隻要有我在,就必然讓你閃耀於世人面前!

文王一看,你是第三次來了吧,為什麼?

卞和答道:我死故我死,你把這個石頭開了吧!

文王還想鑑定一下,可是專家不在了。於是命匠人打開石頭,所有人眼睛都直了!還真的多虧了卞和啊,不然這絕世寶物是無法見獻於天下了。

這就是和氏璧,後來的傳國玉璽,然而故事才剛剛開始。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帝一統六國,把和氏璧做成了傳國玉璽

——公元前206年十月,漢高祖劉邦率軍入咸陽,得始皇帝璽。號曰傳國璽。

——西漢末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權,逼孝元太后取璽,太后怒,以璽投地,其角小缺。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全。

——公元23年十月,王莽兵敗被殺,校尉公賓就得傳國璽,趕至宛,獻於漢更始帝劉玄。——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189年八月,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北宮避難,玉璽失蹤。

——公元191年,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於宮中井內,得傳國璽,後為袁術所奪。袁術死,歸曹操。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稱帝,建立魏國,於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

——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冉閔殺後趙皇帝石鑑,得傳國璽,建立冉魏政權;後被東晉趁危詐得。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

——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樑,陳的更迭。

——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一統中國,傳國璽入隋。

——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殺,蕭後與遺腹子楊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號為隋王。

——公元630年,唐朝李靖率軍討伐突厥;蕭後與楊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公元907年,唐末,天下大亂,朱全忠廢唐哀帝李祝,奪傳國璽,建後梁。

——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之歸於後唐。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塘帶契丹軍攻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也有說法認為,此後出現的傳國璽已非真品。)

——公元1096年,宋哲宗紹聖三年,傳國璽為咸陽縣民段義掘地得之,歸於宋朝。

——公元1126年,靖康之亂,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也被金國掠走,再次失蹤。

——公元1294年,蒙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京城大都,傳國璽忽現出現,被人拿著沿街叫賣。御史中丞崔彧命人購得,傳國璽歸入蒙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蒙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傳國璽第三次失蹤,也是最後一次失蹤。朱元璋曾遣徐達深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元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璽,結果空手而返。

——此後,明清兩代多有獻玉璽者,然而皆為贗品。真正的傳國璽已不知所蹤。

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來看,人們為了得到它,使盡了各種手段,最後,得到過它的人都死了。因為,它是一塊來自外星球的隕石,有輻射!

那麼為什麼卞和活的那麼久呢?因為那時候和氏璧外有一層厚厚的皮啊,厚到皇家玉雕師都無法辨別的呈度。不得不說卞和是個厲害人啊!

以上劇情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以下推斷皆為空想,如有不對,還請指正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是什麼樣的,至今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釐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御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御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和氏璧”產生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春秋時期楚厲王楚文王,即公元前757至公元前677年約80年之間。

2.地點:楚國的荊山,即今湖北襄陽市南漳縣境內。

3.特徵:“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

猜想1:獨山玉,河南南陽獨山玉的產地與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陽最近,所以獨山玉的可能性較大。然而獨山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被開採利用,至卞和所處的春秋時期已普遍流傳,楚國的玉石鑑定高手們沒理由不識獨山玉。

猜想2:和田玉,璞就是藏有玉的石頭,外面是石頭,美玉藏中間,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點。然而,不管是和田籽料還是山流水料,都特徵明顯,當時宮中不乏玉石鑑定高手,由此可見卞和所獻的不一定是和田玉

猜想3:拉長石,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和氏璧為拉長石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根據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記述“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符合拉長石的變色光學效應,且杜光庭曾隨唐僖宗入蜀避亂,親眼見過傳國玉璽,其描述應該可信。但拉長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顯的區別,而且傳說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狀,有較厚的皮殼,拉長石卻未曾見到似有皮殼的形態出現過。

猜想4:月光石,1986年,地質考古學家郝用威在全國地學史學術會上以《和氏璧探源》為題宣佈了這一發現:“和氏璧為月光石,產於神農架南漳西部沮水之源的板倉坪、陰峪河一帶,那裡是當年卞和抱璞之處……”然而,在當時已玉比德的文化背景下,能作為傳國玉璽的玉一定是端莊大氣的,月光石未免太跳脫了吧

猜想5:綠松石,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章鴻釗,根據杜光庭杜光庭的《錄異記》和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對和氏璧顏色現象的描述,認為產自湖北荊州地界的“和氏璧”,可以解釋為綠松石巖,俗名“襄陽甸子”。因為綠松石是湖北特產的玉石,正在古代所謂荊州地界之內,而且,綠松石通常有一層外皮。

猜想6:蛋白石,蛋白石幽藍深奧,光幻變彩,質地純淨,如凝脂膠凍,和氏璧的很大可能性就是中國西部的蛋白石。

猜想7:藍田玉,藍田玉產自陝西藍田,價值不是很高,是玉石中的低檔玉石,想來不會被搶來搶去

猜想8:隕石,既然地上找不到這種玉,那就只有天上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