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精神病 不完美媽媽 動物 張慢聊情感 2019-08-12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和別人進行溝通?

第一,個人生理的需要。

有一項超過30萬人參與的近150項研究顯示,跟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比較密切的那些人的壽命,比孤立的人的壽命要長,溝通幫助人們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了健康。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一天跟別人進行短短10分鐘的溝通,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大有好處。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在在戰爭中被俘虜,他被單獨囚禁了6年。在這6年裡,他目睹了戰俘們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忍受不可沒人說話,有的人用敲牆壁的方式拼出單詞,進行溝通。但是,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如果被發現,會被處以酷刑,但是酷刑也不能夠阻止他們進行溝通,比起身體的痛苦,沒有溝通才更痛苦。

第二,個體被認同的需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有的嬰兒從出生之後就和人類隔絕了,他們被動物撫養大,我們把他們稱為狼孩,這些孩子即使回到人類之後,也無法跟人類進行溝通,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病人一樣,狼孩也像動物一樣吃東西,像動物一樣爬行,他們缺乏對人類的自我認同。

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與人溝通,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和別人進行溝通?

第一,個人生理的需要。

有一項超過30萬人參與的近150項研究顯示,跟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比較密切的那些人的壽命,比孤立的人的壽命要長,溝通幫助人們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了健康。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一天跟別人進行短短10分鐘的溝通,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大有好處。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在在戰爭中被俘虜,他被單獨囚禁了6年。在這6年裡,他目睹了戰俘們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忍受不可沒人說話,有的人用敲牆壁的方式拼出單詞,進行溝通。但是,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如果被發現,會被處以酷刑,但是酷刑也不能夠阻止他們進行溝通,比起身體的痛苦,沒有溝通才更痛苦。

第二,個體被認同的需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有的嬰兒從出生之後就和人類隔絕了,他們被動物撫養大,我們把他們稱為狼孩,這些孩子即使回到人類之後,也無法跟人類進行溝通,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病人一樣,狼孩也像動物一樣吃東西,像動物一樣爬行,他們缺乏對人類的自我認同。

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與人溝通,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個人社交的需要。

除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是誰之外,溝通也讓我們與他人之間有了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滿足我們的娛樂、感情、友誼等等的社交需求。

在對200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有豐富社交需求的人會更快樂。也有報告顯示,溝通良好的老夫老妻,比新婚的夫妻更有幸福感。

第四,實現我們目標的需要。

我們在要求別人做什麼,也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目標時,不得不跟別人進行溝通。這種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表現的現象,被心理學家叫工具性目標,溝通就是達成目標的工具。

在有的行業裡工具性目標很重要,溝通在這些行業裡甚至可以決定生死。在洛杉磯警察局,警察在解釋自己在槍擊事件中的過失時,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溝通不良”。還有研究發現,60%的醫療事故與溝通不良有關。

可見,溝通滿足我們的多種需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和別人進行溝通?

第一,個人生理的需要。

有一項超過30萬人參與的近150項研究顯示,跟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比較密切的那些人的壽命,比孤立的人的壽命要長,溝通幫助人們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了健康。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一天跟別人進行短短10分鐘的溝通,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大有好處。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在在戰爭中被俘虜,他被單獨囚禁了6年。在這6年裡,他目睹了戰俘們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忍受不可沒人說話,有的人用敲牆壁的方式拼出單詞,進行溝通。但是,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如果被發現,會被處以酷刑,但是酷刑也不能夠阻止他們進行溝通,比起身體的痛苦,沒有溝通才更痛苦。

第二,個體被認同的需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有的嬰兒從出生之後就和人類隔絕了,他們被動物撫養大,我們把他們稱為狼孩,這些孩子即使回到人類之後,也無法跟人類進行溝通,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病人一樣,狼孩也像動物一樣吃東西,像動物一樣爬行,他們缺乏對人類的自我認同。

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與人溝通,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個人社交的需要。

除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是誰之外,溝通也讓我們與他人之間有了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滿足我們的娛樂、感情、友誼等等的社交需求。

在對200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有豐富社交需求的人會更快樂。也有報告顯示,溝通良好的老夫老妻,比新婚的夫妻更有幸福感。

第四,實現我們目標的需要。

我們在要求別人做什麼,也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目標時,不得不跟別人進行溝通。這種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表現的現象,被心理學家叫工具性目標,溝通就是達成目標的工具。

在有的行業裡工具性目標很重要,溝通在這些行業裡甚至可以決定生死。在洛杉磯警察局,警察在解釋自己在槍擊事件中的過失時,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溝通不良”。還有研究發現,60%的醫療事故與溝通不良有關。

可見,溝通滿足我們的多種需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二,人際溝通有哪些原則?

第一,溝通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無目的的。

有的溝通有明顯的目的性,比如我們要求領導為我們加薪,我們會想自己該怎樣說話效果最好。而為那些沒有任何想法的信息交流,也屬於溝通。比如你的一聲嘆息,並沒有想表達什麼,可是別人也可以從你的嘆息聲中讀出很多內容。

第二,不溝通是不可能的。

在人際關係當中,處處存在著溝通,你的沉默是一種溝通,你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溝通;你直面問題是溝通,逃避問題也是溝通:溝通無處不在。

第三,溝通不可複製。

溝通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沒有哪兩件事是可以在相同時間、相同背景等等方方面面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重複發生,所以說溝通也不可能複製,你對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感覺心情愉快,而你對另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無動於衷。也就是說,你在此時用到的溝通,可能不適用於另外的情景。

第四,溝通不可逆轉。

我們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挽回,我們用的言辭也無法修改。

第五,溝通同時具有內容向度和關係向度兩方面。

溝通會涉及我們雙方在討論什麼樣的信息,關於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即內容向度。還涉及你對對方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喜歡對方或者不喜歡對方,即關係向度。

我們瞭解了這些溝通的原則,就可以明白,在人際交往中,哪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良好的溝通,而哪些因素卻不能。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和別人進行溝通?

第一,個人生理的需要。

有一項超過30萬人參與的近150項研究顯示,跟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比較密切的那些人的壽命,比孤立的人的壽命要長,溝通幫助人們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了健康。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一天跟別人進行短短10分鐘的溝通,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大有好處。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在在戰爭中被俘虜,他被單獨囚禁了6年。在這6年裡,他目睹了戰俘們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忍受不可沒人說話,有的人用敲牆壁的方式拼出單詞,進行溝通。但是,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如果被發現,會被處以酷刑,但是酷刑也不能夠阻止他們進行溝通,比起身體的痛苦,沒有溝通才更痛苦。

第二,個體被認同的需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有的嬰兒從出生之後就和人類隔絕了,他們被動物撫養大,我們把他們稱為狼孩,這些孩子即使回到人類之後,也無法跟人類進行溝通,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病人一樣,狼孩也像動物一樣吃東西,像動物一樣爬行,他們缺乏對人類的自我認同。

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與人溝通,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個人社交的需要。

除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是誰之外,溝通也讓我們與他人之間有了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滿足我們的娛樂、感情、友誼等等的社交需求。

在對200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有豐富社交需求的人會更快樂。也有報告顯示,溝通良好的老夫老妻,比新婚的夫妻更有幸福感。

第四,實現我們目標的需要。

我們在要求別人做什麼,也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目標時,不得不跟別人進行溝通。這種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表現的現象,被心理學家叫工具性目標,溝通就是達成目標的工具。

在有的行業裡工具性目標很重要,溝通在這些行業裡甚至可以決定生死。在洛杉磯警察局,警察在解釋自己在槍擊事件中的過失時,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溝通不良”。還有研究發現,60%的醫療事故與溝通不良有關。

可見,溝通滿足我們的多種需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二,人際溝通有哪些原則?

第一,溝通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無目的的。

有的溝通有明顯的目的性,比如我們要求領導為我們加薪,我們會想自己該怎樣說話效果最好。而為那些沒有任何想法的信息交流,也屬於溝通。比如你的一聲嘆息,並沒有想表達什麼,可是別人也可以從你的嘆息聲中讀出很多內容。

第二,不溝通是不可能的。

在人際關係當中,處處存在著溝通,你的沉默是一種溝通,你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溝通;你直面問題是溝通,逃避問題也是溝通:溝通無處不在。

第三,溝通不可複製。

溝通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沒有哪兩件事是可以在相同時間、相同背景等等方方面面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重複發生,所以說溝通也不可能複製,你對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感覺心情愉快,而你對另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無動於衷。也就是說,你在此時用到的溝通,可能不適用於另外的情景。

第四,溝通不可逆轉。

我們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挽回,我們用的言辭也無法修改。

第五,溝通同時具有內容向度和關係向度兩方面。

溝通會涉及我們雙方在討論什麼樣的信息,關於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即內容向度。還涉及你對對方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喜歡對方或者不喜歡對方,即關係向度。

我們瞭解了這些溝通的原則,就可以明白,在人際交往中,哪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良好的溝通,而哪些因素卻不能。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三,如何讓自己成為人際溝通的高手?

瞭解了溝通的原則,我們就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

第一,要成為溝通高手,面對不同的情境,就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

由於溝通有不可複製和涉及到關係向度,所以我們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明白,在不同樣的情境中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

比如說,有的人適合開玩笑,而有的人喜歡你一本正經的跟他說;在有的場景中,我們使用幽默可以達到良好的溝通,而有的場合我們卻需要莊重。

第二,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多練習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得來。

當我們認識到我們需要改進我們的溝通技巧時,我們就進去了學習溝通技巧的覺醒期。

當我們在初次運用這些溝通技巧時,會感覺很不適應,表明我們還在學習溝通技巧的笨拙期。

如果進行了大量的練習,我們就會漸漸讓自己的溝通技巧運用自如,這時就進入了熟練。

再之後,我們會表現得更好,這個時候就進入了整合期,這時我們就會對各種溝通技巧自然而然的運用起來。

溝通是一種技能,只要練習定有提高。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和別人進行溝通?

第一,個人生理的需要。

有一項超過30萬人參與的近150項研究顯示,跟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比較密切的那些人的壽命,比孤立的人的壽命要長,溝通幫助人們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了健康。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一天跟別人進行短短10分鐘的溝通,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大有好處。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在在戰爭中被俘虜,他被單獨囚禁了6年。在這6年裡,他目睹了戰俘們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忍受不可沒人說話,有的人用敲牆壁的方式拼出單詞,進行溝通。但是,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如果被發現,會被處以酷刑,但是酷刑也不能夠阻止他們進行溝通,比起身體的痛苦,沒有溝通才更痛苦。

第二,個體被認同的需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有的嬰兒從出生之後就和人類隔絕了,他們被動物撫養大,我們把他們稱為狼孩,這些孩子即使回到人類之後,也無法跟人類進行溝通,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病人一樣,狼孩也像動物一樣吃東西,像動物一樣爬行,他們缺乏對人類的自我認同。

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與人溝通,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個人社交的需要。

除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是誰之外,溝通也讓我們與他人之間有了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滿足我們的娛樂、感情、友誼等等的社交需求。

在對200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有豐富社交需求的人會更快樂。也有報告顯示,溝通良好的老夫老妻,比新婚的夫妻更有幸福感。

第四,實現我們目標的需要。

我們在要求別人做什麼,也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目標時,不得不跟別人進行溝通。這種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表現的現象,被心理學家叫工具性目標,溝通就是達成目標的工具。

在有的行業裡工具性目標很重要,溝通在這些行業裡甚至可以決定生死。在洛杉磯警察局,警察在解釋自己在槍擊事件中的過失時,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溝通不良”。還有研究發現,60%的醫療事故與溝通不良有關。

可見,溝通滿足我們的多種需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二,人際溝通有哪些原則?

第一,溝通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無目的的。

有的溝通有明顯的目的性,比如我們要求領導為我們加薪,我們會想自己該怎樣說話效果最好。而為那些沒有任何想法的信息交流,也屬於溝通。比如你的一聲嘆息,並沒有想表達什麼,可是別人也可以從你的嘆息聲中讀出很多內容。

第二,不溝通是不可能的。

在人際關係當中,處處存在著溝通,你的沉默是一種溝通,你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溝通;你直面問題是溝通,逃避問題也是溝通:溝通無處不在。

第三,溝通不可複製。

溝通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沒有哪兩件事是可以在相同時間、相同背景等等方方面面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重複發生,所以說溝通也不可能複製,你對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感覺心情愉快,而你對另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無動於衷。也就是說,你在此時用到的溝通,可能不適用於另外的情景。

第四,溝通不可逆轉。

我們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挽回,我們用的言辭也無法修改。

第五,溝通同時具有內容向度和關係向度兩方面。

溝通會涉及我們雙方在討論什麼樣的信息,關於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即內容向度。還涉及你對對方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喜歡對方或者不喜歡對方,即關係向度。

我們瞭解了這些溝通的原則,就可以明白,在人際交往中,哪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良好的溝通,而哪些因素卻不能。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三,如何讓自己成為人際溝通的高手?

瞭解了溝通的原則,我們就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

第一,要成為溝通高手,面對不同的情境,就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

由於溝通有不可複製和涉及到關係向度,所以我們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明白,在不同樣的情境中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

比如說,有的人適合開玩笑,而有的人喜歡你一本正經的跟他說;在有的場景中,我們使用幽默可以達到良好的溝通,而有的場合我們卻需要莊重。

第二,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多練習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得來。

當我們認識到我們需要改進我們的溝通技巧時,我們就進去了學習溝通技巧的覺醒期。

當我們在初次運用這些溝通技巧時,會感覺很不適應,表明我們還在學習溝通技巧的笨拙期。

如果進行了大量的練習,我們就會漸漸讓自己的溝通技巧運用自如,這時就進入了熟練。

再之後,我們會表現得更好,這個時候就進入了整合期,這時我們就會對各種溝通技巧自然而然的運用起來。

溝通是一種技能,只要練習定有提高。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成為溝通高手,就要很好地認識別人。

兩種方法幫我們識別他人。

1.多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我們在看見一個老朋友悶悶不樂時,我們可能會想,是不是我們的哪些不當的行為冒犯了他?也可以想,他最近是不是遇到了哪些煩心的事?或者還可以想,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也許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別人,認識別人,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對對對方產生誤解,也可以避免我們反應過激,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

2.有同理心。

同理心指的是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對方的處境。

很多人認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溝通能力。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也指出了同理心的重要性,當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理解對方的感受時,我們會更容易跟對方達成共識,溝通會變得更容易。

第四,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自我監控,很好地瞭解自己。

好的溝通,不僅需要我們通過多角度考慮問題和具備同理心去認識別人,更要求我們認識自己。

而自我監控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自我監控,可以讓我們用一種超然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行為,及其對別人的影響,讓我們不斷地質問自己“我做得怎麼樣”,當發現自己有哪裡做的不對時,我們會做出積極的調整,這將更有利於我們的進步。

第五,重視承諾。關心人際關係的人比較注重對別人的承諾。比如,我們願意花時間陪伴對方,而不是敷衍對方;跟別人聊天溝通的時候我們願意傾聽,而不是隻顧表達自己;在瞭解對方的看法之後,我們能夠調整自己的想法。

"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女精神病人被醫生認為是瘋子,需要每天給她吃藥她才能安靜。她每天就像狗一樣吃東西,像狗在地上爬行,像狗一樣沖人狂吠。大家都認為她的精神病已無可救藥。

有位心理學家在大家的一致反對聲中,開始了對於這個女病人的治療。他坐在女病人的身邊,不停地跟她說話,當然,女病人不會迴應他。有時候,她還會襲擊他,這時候他並不還擊,而是採取消極的躲避措施。

等女病人安靜下來,他還會繼續跟她進行交流,不停地跟她說話。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女病人突然跟他有了互動。漸漸地,這個女瘋子變成了正常人。這位心理學家就是著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他說,後來他在街上遇到這個病人,她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溝通對於人有多麼重要,人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人甚至會失去對群體的認同,就像上面那個瘋子一樣,她把他自己當成了狗。當心理學家像人一樣對待她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人類了。

溝通對人如此重要,但是,有一項對4000多名成人的調查研究顯示,他們對自己狗的瞭解,勝於對自己鄰居的瞭解。也就是說許多人並不善於溝通。

《溝通的藝術》一書內容非常廣泛,對溝通這一主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本書暢銷30年,在美國出版了14個版本,它的作者是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克特,他們兩個人還出版了多本教材。

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我們為什麼需要溝通?我們需要知道的溝通原則有哪些?我們如何成為溝通高手?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和別人進行溝通?

第一,個人生理的需要。

有一項超過30萬人參與的近150項研究顯示,跟家人和朋友的關係比較密切的那些人的壽命,比孤立的人的壽命要長,溝通幫助人們創造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了健康。另外,還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一天跟別人進行短短10分鐘的溝通,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和智力大有好處。

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曾在在戰爭中被俘虜,他被單獨囚禁了6年。在這6年裡,他目睹了戰俘們與世隔絕的生活,由於忍受不可沒人說話,有的人用敲牆壁的方式拼出單詞,進行溝通。但是,他們這種溝通方式如果被發現,會被處以酷刑,但是酷刑也不能夠阻止他們進行溝通,比起身體的痛苦,沒有溝通才更痛苦。

第二,個體被認同的需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報道,有的嬰兒從出生之後就和人類隔絕了,他們被動物撫養大,我們把他們稱為狼孩,這些孩子即使回到人類之後,也無法跟人類進行溝通,就像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病人一樣,狼孩也像動物一樣吃東西,像動物一樣爬行,他們缺乏對人類的自我認同。

由此可見,溝通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唯一方法。如果不與人溝通,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個人社交的需要。

除了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自己是誰之外,溝通也讓我們與他人之間有了聯繫。這些聯繫可以滿足我們的娛樂、感情、友誼等等的社交需求。

在對200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有豐富社交需求的人會更快樂。也有報告顯示,溝通良好的老夫老妻,比新婚的夫妻更有幸福感。

第四,實現我們目標的需要。

我們在要求別人做什麼,也就是實現我們自己的目標時,不得不跟別人進行溝通。這種要求別人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表現的現象,被心理學家叫工具性目標,溝通就是達成目標的工具。

在有的行業裡工具性目標很重要,溝通在這些行業裡甚至可以決定生死。在洛杉磯警察局,警察在解釋自己在槍擊事件中的過失時,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溝通不良”。還有研究發現,60%的醫療事故與溝通不良有關。

可見,溝通滿足我們的多種需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二,人際溝通有哪些原則?

第一,溝通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無目的的。

有的溝通有明顯的目的性,比如我們要求領導為我們加薪,我們會想自己該怎樣說話效果最好。而為那些沒有任何想法的信息交流,也屬於溝通。比如你的一聲嘆息,並沒有想表達什麼,可是別人也可以從你的嘆息聲中讀出很多內容。

第二,不溝通是不可能的。

在人際關係當中,處處存在著溝通,你的沉默是一種溝通,你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溝通;你直面問題是溝通,逃避問題也是溝通:溝通無處不在。

第三,溝通不可複製。

溝通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沒有哪兩件事是可以在相同時間、相同背景等等方方面面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重複發生,所以說溝通也不可能複製,你對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感覺心情愉快,而你對另一個人微笑,他可能會無動於衷。也就是說,你在此時用到的溝通,可能不適用於另外的情景。

第四,溝通不可逆轉。

我們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無法挽回,我們用的言辭也無法修改。

第五,溝通同時具有內容向度和關係向度兩方面。

溝通會涉及我們雙方在討論什麼樣的信息,關於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即內容向度。還涉及你對對方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喜歡對方或者不喜歡對方,即關係向度。

我們瞭解了這些溝通的原則,就可以明白,在人際交往中,哪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良好的溝通,而哪些因素卻不能。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三,如何讓自己成為人際溝通的高手?

瞭解了溝通的原則,我們就要採取適當的方法,讓自己成為溝通高手。

第一,要成為溝通高手,面對不同的情境,就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

由於溝通有不可複製和涉及到關係向度,所以我們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明白,在不同樣的情境中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

比如說,有的人適合開玩笑,而有的人喜歡你一本正經的跟他說;在有的場景中,我們使用幽默可以達到良好的溝通,而有的場合我們卻需要莊重。

第二,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多練習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得來。

當我們認識到我們需要改進我們的溝通技巧時,我們就進去了學習溝通技巧的覺醒期。

當我們在初次運用這些溝通技巧時,會感覺很不適應,表明我們還在學習溝通技巧的笨拙期。

如果進行了大量的練習,我們就會漸漸讓自己的溝通技巧運用自如,這時就進入了熟練。

再之後,我們會表現得更好,這個時候就進入了整合期,這時我們就會對各種溝通技巧自然而然的運用起來。

溝通是一種技能,只要練習定有提高。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成為溝通高手,就要很好地認識別人。

兩種方法幫我們識別他人。

1.多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我們在看見一個老朋友悶悶不樂時,我們可能會想,是不是我們的哪些不當的行為冒犯了他?也可以想,他最近是不是遇到了哪些煩心的事?或者還可以想,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也許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別人,認識別人,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對對對方產生誤解,也可以避免我們反應過激,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

2.有同理心。

同理心指的是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對方的處境。

很多人認為同理心是最重要的溝通能力。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也指出了同理心的重要性,當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理解對方的感受時,我們會更容易跟對方達成共識,溝通會變得更容易。

第四,要成為溝通高手,就要自我監控,很好地瞭解自己。

好的溝通,不僅需要我們通過多角度考慮問題和具備同理心去認識別人,更要求我們認識自己。

而自我監控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自我監控,可以讓我們用一種超然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行為,及其對別人的影響,讓我們不斷地質問自己“我做得怎麼樣”,當發現自己有哪裡做的不對時,我們會做出積極的調整,這將更有利於我們的進步。

第五,重視承諾。關心人際關係的人比較注重對別人的承諾。比如,我們願意花時間陪伴對方,而不是敷衍對方;跟別人聊天溝通的時候我們願意傾聽,而不是隻顧表達自己;在瞭解對方的看法之後,我們能夠調整自己的想法。

《溝通的藝術》:正確認識人際溝通這些事,你也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總之,《溝通的藝術》一書,讓我們明白溝通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為我們提供了提高我們溝通技能的方法。只要我們勤於練習,我們的溝通技能一定會大有進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