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千企改造”助軍工企業拓寬發展路

經濟 民用航空 國企改革 環境保護 西部開發報 2017-05-20

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努力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近年來,國家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多方位支持軍民融合發展。《中國製造2025》中明確提出,要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和製造創新升級,到2025年,該等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重要領域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貴州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貴州航空工業發展變緩,航空企業面臨軍品陡降、民品開發一時接濟不上的困境。在創新發展的大潮中,貴州航空企業開始了艱苦的二次創業,依託軍工技術優勢,拓寬軍民融合發展之路,成功躋身貴州工業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位置。

作為三線建設重要聚集地之一的安順市,近年來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以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以旅遊商品、製藥、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的地方傳統產業增長極,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導的基礎產業增長極,工業經濟在全市經濟的主導地位日益加強。

目前,安順市有裝備製造企業50餘家,由航天航空、汽車製造和普通裝備三大類構成。其中,航空類基本為中央在安企業——— 貴航集團的49家全資子公司。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安順基礎良好,優勢得天獨厚。

2016年9月,安順市平壩區黎陽航空小鎮建設項目拉開序幕。依託航空小鎮建設,老三線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平壩區充分利用對黎陽軍工企業搬遷留下的閒置廠房,推動企業技改擴能工程,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對上世紀60年代建廠初期的山洞工廠、隱蔽車間、山洞職工宿舍等“三線”文化舊址升級改造,打造文化展示區,為軍民融合注入嶄新的文化內涵。一個以航空動力產業驅動、三線建設與軍工文化為特色底蘊的航空特色小鎮,成型見效指日可待。

作為2017年貴州“千企改造”龍頭企業之一,貴州黎陽國際製造有限公司緊緊抓住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依託貴州航空產業群和供應鏈優勢,以軍民融合為路徑,以民用航空領域為切入點,構建以民用航空發動機產品為主體、非航空產品業務和國家科研型號任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產業佈局,努力打造軍民融合新高地,建成高端裝備製造示範型企業,形成產品產業鏈條,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進出口總額3億美元,吸收社會就業超過500人的目標。

2007年1月,安順市召開軍工企業負責人迎春座談會。會議充分肯定了各家在安軍工企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並明確提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著力優化服務保障,全力支持各軍工企業在安順投資發展、做大做強。要進一步注重企業與地方聯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各項措施落地生根,努力形成軍工企業和地方黨委政府共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據介紹,一季度安順市千企改造技改投資完成2.5億元,完成省下達一季度目標任務2億元的125%。由於受整個市場低迷、用工成本增加、投資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全市“千企改造”工程項目推進較為緩慢。其次,由於部份企業因自身條件限制,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大數據信息化等手段引領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存在較多短板。

針對企業發展存在的各種困難,安順市計劃通過“四步走”強力推動千企改造工程———

第一,督促縣區根據年初制定目標,按進度抓好千企改造技改投資,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第二,對納入省、市、縣三級“千企改造”工程的項目,按月調度,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建設過程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第三,指導、幫助企業積極申報中央建設專項基金、省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貴工貸”、“貴園信貸通”等項目資金,爭取資金支持加強與金融系統對接,通過舉辦工業項目融資推介會等形式,協調金融機構、基金公司、政府平臺公司、擔保公司等單位,為企業改造做好融資服務;同時,2017年市級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安排重點向“千企改造”工程項目傾斜。

第四,全力抓好要素保障。加強國土、環保、金融機構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對接,在土地、融資、環評等要素方面做好保障。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支持,用於支持“千企改造”工程項目建設。

此外,安順市還落實相關優惠政策,通過“千企改造”工程助力工業企業拓寬發展路子———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修改、調整完善當中,將“千企改造”項目用地納入規劃,對千企改造項目用地開設“綠色通道”,審批要件從原來的21個減少至13個,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另外,“千企改造”項目用地優先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優先供地,應保盡保。同時,對項目用地提前介入,積極跟進,主動服務。2017年1-5月,全市共獲批建設用地共15個批次,總面積319.445頃;工業7個批次,面積為160.4639公頃,城鎮批次8個,面積為158.9811公頃,為我市“千企改造”相關產業項目提供了用地保障。

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相關文件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工業項目用地給予優惠政策,降低工業用地使用成本。比如:對行業無特殊要求的新建工業項目,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一般不應建造3層以下廠房;凡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新增工業用地,廠房建築面積高於容積率控制指標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從根本上幫助企業甩掉髮展的包袱。

2017年,安順市共申報省級“千企改造”工程重點項目89個,覆蓋裝備製造(15個)、建材(21個)、特色食品(17)、化工(5個)、電子信息(11)等多個領域。按改造類別主要有調結構補短板增效益22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42個、智能製造與兩化融合專項11個、節能環保與安全改造項目14個。覆蓋面廣、提質增效突出為最大的特點。積極申報國家、省專項資金支持,2017年共幫助133個項目申報省專項資金支持。對納入省、市、縣“千企改造”工程項目,按月調度。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千企改造”工程項目67個,總投資221.8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0.8億元。

安順:“千企改造”助軍工企業拓寬發展路

貴州黎陽國際製造有限公司車間

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各項優勢資源,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裝備製造業從三大軍工為主向軍民融合轉化,眾多電子產品生產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時,積極促進核心部件本地化生產,配套件向省內小微企業擴散,補齊產業鏈條,建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在競爭激烈的民用航空零部件外包生產企業中,貴州黎陽國際製造有限公司(下稱“黎陽公司”)無疑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也是“老三線”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榜樣。

成立50多年來,“老三線”黎陽公司一共生產了6000多臺各型發動機,為中國國防建設作了卓越貢獻,多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航空重大貢獻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科技一等獎”等國家級重大榮譽。榮譽的光環下,黎陽公司依託自身技術優勢,不斷增強研發能力,逐步融入國際設備高端製造體系,已經成為國際民用飛機制造商的重要夥伴。

黎陽公司有一個“絕活”,其加工生產的飛機發動機風扇軸精度只有頭髮絲直徑的四分之一。依靠這一獨門絕技,公司所生產的風扇軸已佔有全球50%的市場份額。正是看準這一技術優勢,世界主要飛機發動機供應商CFM公司把新一代LEAP發動機的旋轉零件外包給了黎陽公司。“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加工技術的基礎上,公司在生產零件中沒有使用以往的焊接工藝,而是使用整體鑄造技術,零件精確度從原來的0.2毫米縮小至0.02毫米,從而達到節省材料、提供材料利用率、減輕發動機自重等優勢。”黎陽公司總工藝師胡林榮介紹。

發展高端裝備製造,不僅要靠技術創新,還要有精密檢測工藝來保證產品質量。黎陽公司通過開發三座標精密檢測技術實現了檢測自動化,檢測精度能達到頭髮絲的三十分一。黎陽公司黨委書記鄭劍輝說:“我們已經脫離了原來的‘三來’加工模式,現在已經實現了同步研發工程。特別是同步研發的介入,讓我更加相信,我們‘中國製造’未來一定能佔據產業鏈製造端的制高點。”

黎陽公司的發展成就,得益於國家不斷深化國企改革的戰略舉措。2014年10月,黎陽公司引入北京中航國際作為戰略投資者,成立黎陽國際製造有限公司,實行經營骨幹持股,成為中國航發唯一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創新浪潮洶湧,大量新興人才被招募進來,而原來的老員工並沒有被公司所“拋棄”。“針對每一個老員工的實際情況,公司制定了不同的培訓計劃,加強對50來歲員工的培訓,同時優化公司設備操作軟件,讓操控簡單化,保證我們的員工人數不減少。”鄭劍輝說,在這次改革中,要轉換角色的不僅僅是這些老員工,就連曾是國企管理層的自己也感覺到了明顯的轉變,“我以前是國企員工,鐵飯碗,企業改制後,我也參與入股公司,現在是公司的一名職業經理人。”

資產重組後的黎陽公司繼承發揚“三線”軍工精神,取得驕人戰績。2016年,黎陽公司實現出口交付額達7300萬美元,人均產值達20萬美元,為國內行業第一。

企業的發展,少不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依託安順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平壩區政府推出了特色航空小鎮項目,對老三線工業基地的外部環境進行升級改造,讓老區換新顏。”中共平壩區委、常務副區長鄒斌介紹,航空小鎮一期將在今年6月完工,屆時黎陽公司將搬遷至新廠區,擁有了更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作為貴州“千企改造”工程的龍頭企業,黎陽公司借力貴州大數據發展戰略,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當前,黎陽公司正致力於打造省內高端裝備製造示範基地,依託其在民用飛機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製造領域的優勢,努力打造省內可供推廣的民航飛機發動機產品製造大數據應用試點。以“三線”軍工企業精益求精的精神,鍛造“中國製造”的品牌。

貴州航空工業的發展可追溯到解放前。1939年,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在貴州大定成立。1965年1月,根據中央批准的《國防工業一九六五年工作要點》有關調整一線、集中力量建設“三線”的要求,航空工業做出了堅決停緩一、二線建設項目,有計劃、有步驟地把地處一、二線大城市的企業向“三線”搬遷的決定。所有一、二線企業也隨之制定了往內地搬遷的方案。部分領導帶領機關幹部,深入上海、天津、南京等地,進行動員教育,現場審批搬遷方案,處於沿海地區的航空電器、燈具、降落傘、發動機附件等6個機載設備廠相繼搬遷,“三線”建設的序幕就此拉開。

大規模的“三線”建設首先在貴州展開。1965年3月,中央批准在貴州建設一套殲擊機基地,隨即調集千軍萬馬日夜酣戰。為加快進度,1969年2月,毛主席親自簽發調工程兵入黔施工的命令。

在“三線建設”中,貴州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重要聚集地之一,現在貴州還有5萬餘名航空工業職工。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重心的轉移,貴州三線企業發展變得緩慢。近年來,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航空事業、不斷加大對航空工業投入的背景下,貴州“三線”軍工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安順:“千企改造”助軍工企業拓寬發展路

航空工業安大機加分廠生產場面

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專、精、特、新” 打造世界級宇航鍛件供應商

5月5日,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振翅飛躍,翱翔藍天。作為C919飛機零部件的重要供應商之一,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航空工業安大”)黨委書記、董事長單振、總經理助理靳佔陽應邀參加C919的首飛儀式,代表航空工業安大全體幹部職工見證激動人心的時刻。能夠為國產大型客機翱翔藍天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全體航空工業安大人的榮耀和夢想。

5月17日,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在貴州安順舉行中國供應商大會。安順市副市長鬍金武認為,作為世界主要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貴州舉辦供應商大會,對於貴州航空企業軍民融合、貴州民用航空產業融入世界航空產業、加快發展壯大將起到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航空工業安大位於貴州省安順市東郊大橫山下,是一傢俱有50年發展史的鍛造專業化企業。2000年改制以來,公司各項業務蹄疾步穩,相繼開拓了民用航空發動機、飛機、船舶等新領域的生產。“十二五”期間,安大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稅收1.5億元。

作為貴州“千企改造”工程的龍頭企業,航空工業安大立足企業實際情況,圍繞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以建成中國特種鍛造基地、打造世界級宇航鍛件供應商為目標,制定了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目前,我們公司圍繞‘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系,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活力,打造鍛造產業集群,形成軍民融合示範園區。”單振介紹。

近年來,航空工業安大著力於科技創新,堅持走“專、精、特、新”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在高溫合金、鈦合金、鋁合金、鎂合金的鍛造和加工方面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尤其在高溫合金環形鍛件的精化工藝研究、鈦合金的應用研究等方面雄踞國內領先地位,產品遠銷英國、比利時、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工業安大是C919國產大飛機重要零部件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其為C919國產大飛機生產的鍛件,大多是承力件,是機身、機翼的重要基礎部件,如果把飛機比作一棟房子,其生產的鍛件就相當於房子的“承重樑”。單振自豪地說:“完成C919國產大飛機產品的研製生產任務,是我們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引以為豪的歷史使命。”

航空工業安大能有今天的成績,與企業體制改革分不開。“改革前,企業負擔重,承擔著託兒所、子弟學校、醫院、居委會、公安等多項社會職能。以前我們公司處室多達32個,職工人數達2000人。”公司總經理助理肖永祥說,改革後,公司深化推進收入與業績掛鉤的分配製度改革。此外,也深度推進“四大創新”,激活了發展的春水———

推進技術創新。堅持技術領先,找準中高端產品定位,與科研院所聯手,深入開展“產學研”工作,開展課題研究、技術攻關和工藝優化工作,不斷加強並保持企業專業技術的領先優勢。重視質量管理創新。強力推進質量風險管控,將“檢驗把關”的質量管理模式向“體系保證”轉型升級。

創建人才培養機制。聘請中國科學院、國家材料專家並引進國外專家指導科研和生產實踐,加快完善人才基地和人才團隊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加強能力創新建設。以項目建設為牽引,以創新發展為動力,引入政府、行業、社會各項資源,發揮現有資源的核心帶動作用,形成鍛造產業集群。

“‘千企改造’工程就是用好政府的資源平臺,做好我們企業的轉型升級。”單振說,航空工業安大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實現核心鍛造業務25億元以上,推動鍛造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產業規模實現25億元。

鍛件是一種加工流程。鍛件是金屬被施加壓力,通過塑性變形塑造要求的形狀或合適的壓縮力的物件。這種力量典型的通過使用鐵錘或壓力來實現。鍛件過程建造了精緻的顆粒結構,並改進了金屬的物理屬性。

鍛件需要每片都是一致的,沒有任何多孔性、內含物或其他的瑕疵。這種方法生產的元件,強度與重量比有一個高的比率。

按重量計算,飛機上有85%左右的構件是鍛件。飛機發動機的渦輪盤、後軸頸(空心軸)、葉片、機翼的翼樑,機身的肋筋板、輪支架、起落架的內外筒體等都是涉及飛機安全的重要鍛件。

飛機鍛件多用高強度耐磨、耐蝕的鋁合金、鈦合金、鎳基合金等貴重材料製造。為了節約材料和節約能源,飛機用鍛件大都採用模鍛或多向模鍛壓力機來生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