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第一資源聚焦 為發展大局聚力

經濟 創業 民主 時政 韶關新聞網 2017-05-07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人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論述,為我們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發揮人才作用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組織部門承擔著對人才工作牽頭抓總的重要職責,更應自覺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重要論述,把此落實到人才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不斷提升人才工作服務發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一、轉變觀念,深化“聚才”好思想

要實現人才工作有為、有位、有發展,就必須在服務發展大局中找準基本定位和作為空間,切實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一是要突出全局意識。主動跟進和對接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從思想深處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人才”的理念。從觀念上打破“就人才抓人才”的思維定式,從體制上破除人才工作“單兵作戰”的工作模式,牢固樹立人才工作“一盤棋”的思想,實現人才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頻共振、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二是要注重效益考量。人才工作說到底就是投入工作,要在人才投入上舍得花錢,有計劃、有步驟地紮實推進人才工作。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的人才工作理念。把人才經濟社會效益的發揮作為工作的核心目標,善於在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入點、結合點上謀劃工作,為發揮人才效用搭好平臺、建好載體,實現以人才促發展、以發展聚人才的共贏。三是要著眼長遠考慮。要更加清醒認識到人才工作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事關民生福祉,要牢牢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用服務全局的眼光來謀劃人才工作,用創新發展的眼光來推進人才工作。對未來發展的人才需求,站高一層謀劃、超前一步研究,為人才引領發展蓄足後勁。

二、創新機制,練好“愛才”硬功夫

推進人才事業發展,必須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解決影響人才集聚和作用發揮的突出問題,形成更加科學、更具活力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一是要勇於開拓創新,拓寬“引才”渠道。招才引智是改善人才結構、提升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最經濟、最實用的方法。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有針對性地制定招才引智計劃,到先進發達地區舉辦政策推介和引才活動,努力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態、寬闊的視野,拓寬引人渠道,創新柔性引才引智方式,重點吸引外來人才、努力激活現有人才、全力培養未來人才,確保人才引進的針對性、準確性、及時性、規範性和科學性。二是要加強培養培訓,提升“育才”水平。要圍繞培養造就高素質的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隊伍,進一步優化教育培訓的結構和佈局,重點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實用性人才。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充分借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共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通過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發展各類專業化培訓機構,構築起年齡、知識、專業、能力等梯次配備的產業發展人才體系。三是要堅持人盡其才,提高“用才”效能。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要改革企事業單位人才選拔任用方式,把優秀人才放到關鍵崗位使用、放到一線經受鍛鍊,使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成長經歷、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業,做到人崗相適、用當其時、才盡其用。要改革人才分配製度,推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股權、期權激勵制度,真正讓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報酬,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三、優化服務,拿出“留才”真舉措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要把優化服務作為抓好人才工作的生命線來抓,設身處地、想方設法為各類人才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一是要厚植土壤造氛圍。廣泛動員全社會來關心人才、關注人才、關愛人才,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厚植尊重人才的社會土壤,營造愛才敬才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摒棄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的現象,進一步倡導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成為社會共識,在全社會營造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濃厚氛圍,讓人才得到尊重、體現價值。二是要優化環境強保障。協調引導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作用,大力完善和創新人才政策保障,營造公平公正的政策法制環境、激發活力的創業發展環境、條件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在戶口申辦、家屬隨遷、子女就學、醫療保險等方面為人才廣開綠燈,讓優秀人才生活、工作更加體面、更加舒心。三是要以人為本重關愛。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關愛機制,優先推薦優秀人才成為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人才的跟蹤服務,定期採取座談交流、談心談話等形式,及時掌握人才的思想動態和工作狀況,幫助排解壓力,有效化解問題;開設人才工作服務熱線,廣泛聽取各類人才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的開展上門提供政策、信息和諮詢服務;完善各級領導幹部聯繫人才制度,組織開展好重大節假日走訪、慰問優秀人才活動;繼續做好高層次人才療休養、健康體檢等工作,努力形成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生動局面,不斷為發展大局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