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美國的算盤打錯了?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又該如何挖掘改革的潛力和保持開放的定力?日前,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行的“朗潤·格政”論壇上,與會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為什麼說美國的算盤打錯了?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美國失算了

從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開始,特朗普就一直抱怨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並以此為藉口,不斷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然而,一年過去了,對於特朗普政府來說,結果似乎並不太理想。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為6210億美元,較2017年擴大688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總額4192億美元,較2017年擴大436億美元。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美國之所以從中國進口產品,是因為這些產品在其本國存在需求但生產成本較高,而中國製造的產品價廉物美,“這是貿易的基本原則”。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中國出口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物美價廉,美國對中國生產的日用消費品依賴度極高,很難在短期內找到同等體量的替代來源。

周世儉給出了一組數據:中國出口的玩具佔美國進口的86%,旅行箱包與鞋類的佔比超過了60%,傢俱佔44%,紡織服裝佔37%;機電產品大類佔21%,其中,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佔94%,數碼相機佔40%。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指出,就拿紡織品來說,中國的勞工成本大概是美國的兩成,中國出口大量的汽車也是因為中國的勞工成本比美國要低,即使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勞工成本也比較低,但這些國家沒有全產業鏈,而中國在製造業方面有全產業鏈。

林毅夫指出,一個國家如果有貿易逆差,那是因為消費太多、儲蓄不足造成的。要解決貿易逆差,必須從國內看,怎麼來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如果想用增加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歐洲以及日本的關稅來解決貿易逆差,結果會適得其反。

曾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認為,美國全球貿易全面失衡是美國經濟狀況的結果,假設將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消除,這種不平衡只會轉移到其他國家去。

林毅夫指出,特朗普老要用貿易逆差和所謂的“不公平競爭”的方式來談,實際上是看到中國發展得這麼快,想來遏制中國發展。

中國有足夠工具箱應對

對於中美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想打、不願打,但也絕不怕打。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指出:“如果有人打到家門口,我們必然會奉陪到底。”

事實上,除了對美國加徵關稅給予反制,過去一年來,中國也採取了系列措施降低企業的成本。

周世儉表示,決定出口企業盈虧的關鍵政策包括匯率、利率和出口退稅率。這三個數據分別涉及企業的利潤、成本和資金週轉率。

今年4月1日起,中國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稅賦,降低增值稅率,製造業等行業的適用稅率由16%降至13%,交通運輸、建築等行業適用稅率由10%降至9%。

周世儉指出,多年以來,中國的增值稅稅率是17%,去年降到16%,今年從4月1日開始降到13%,等於增值稅下降了4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的成本明顯下降了。

在林毅夫看來,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繼續堅持既定方針,全面深化改革和開放,取得高質量的發展,讓中國的發展與願意和中國搞好關係的國家共享。“全世界每年30%以上的增長來自中國,要是美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就會退出世界財富500強。”

餘淼傑則認為,從長期來看,應對美國的挑釁,中國應該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美國現在佔中國的出口只有19%,中國在其他市場大有可為,應該加強或重視金磚五國自貿區的建立。比如印度、俄國、巴西等,這三個國家加起來佔中國的出口總額達到7%、8%左右。

此外,餘淼傑認為,中國還應繼續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合作,中國出口到東盟10國已經佔到12%左右,需要加大與這些國家的合作。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郭凌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