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應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趨勢變化(南財快評)'

經濟 投資 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 銀行 投資快報 2019-09-13
"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股市廣播報道)

近日,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同時額外對相關城商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顯示出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在數量工具之外,有分析認為,在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實現貸款利率換錨後,進一步降低MLF利率以進一步降低實體貸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

在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有必要為市場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當然,此次降準並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考慮到貨幣政策量價可能一起放鬆,在當前的環境下,可能產生"資產荒",即相對於寬鬆的成本更低的流動性,在經濟下行期,資產端的風險加大,相對應的優質資產減少,其結果是相對過多的流動性追逐過少的優質資產。

事實上,從日本的經驗看,當貨幣寬鬆後,市場會出現"遊資化"現象,即廉價資金為了獲得收益會不斷嘗試突破管制進行各種創新進行投機和套利。中國目前已經強化了監管防火牆,嚴格治理這類"遊資化"現象,但是仍然需要警惕某些資金會在一些未知的領域和市場興風作浪。

另一方面,中國更需要防範的是銀行資金過多地流向"優質資產"。在發生了資產荒,優質企業和項目會獲得更多議價能力,從而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這種好處會刺激他們充分利用來投資新的項目、併購或者多元化擴張,可能由此犯下錯誤。

1980年代的美國公司曾經創紀錄的借貸以進行大規模的併購,使得他們承擔了過多的債務,但是,當1990年代初期經濟開始出現小型衰退時,美國企業的倒閉數量創下戰後新紀錄。儘管美聯儲繼續不斷下調利率,這些企業也只能緩解了債息成本壓力,並出售資產來修復資產負債表。

事實上,2008年後,中國貨幣政策寬鬆以及國企作為無風險的"優質資產",導致大量信貸流向央企(國企)。當投資過熱而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時,央企投資的項目過多,投資過於平均,效率較低,資產回報率過低,自然就會抬升央企的債務壓力。也就是說,當優質企業擁有廉價的充足資金後,很可能進行低效率的規模擴張,作出錯誤的決策,導致產能過剩,資產負債表惡化,這點是央行必須提防的風險。

我們處於一個出清週期之中,同時,需要投入創新事業以及維持適當規模的政府債務用於基建。貨幣政策可以為這個複雜的過程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但無法承擔結構性改革任務。若是用金融政策刺激增長,歷史經驗表明將會製造更大的風險,增加脆弱性。中國做出了周到的防範,但也要關注優質企業和有能力繼續發債的地方政府的投資行為,避免他們也醞釀風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