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經濟預期修復 A股基本面支撐趨於上升

海外經濟預期修復

A股基本面支撐趨於上升

博時基金 魏鳳春

上週全球股市震盪略有上漲。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紀要偏鴿,美國銀行業一季報業績強勁,推動美股小幅上漲。A股因題材行情轉弱而小幅回調,中小創等成長題材板塊跌幅較大,港股震盪。

展望本週,海外經濟方面,海外宏觀環境從經濟動能不足,及流動性持續邊際放鬆開始轉向經濟預期的修復。表現為美國3月新增非農就業恢復強勁,引發經濟預期上修及國債利差轉正。並且可預計持續的流動性邊際放鬆,會帶來經濟在第二季邊際上的恢復。國內經濟方面,信用擴張的效果將顯現出來,預計二季度能夠保持向上的慣性。剔除地方債提前發行因素,社會融資規模(調整口徑為含一般地方債)存量在3月環比增速為0.99%,2019年第一季複合增長率好於2018年上半年和第四季。

具體來看,A股方面,行情或由估值和情緒修復轉為基本面驅動,信用的持續擴張將帶來經濟回升,所以基本面的支撐趨於上升,整體仍看好市場上行的勢頭。但是,過去幾周A股整體缺乏主線,科技、週期、消費輪動迅速,賺錢效應下降,內外資分歧也日漸加大。港股方面,國內外市場的增長預期仍有改善空間,這也意味著貨幣寬鬆預期會有調整,但還不構成風險資產上行的制約。港股估值吸引力和南下資金持續流入,將支撐港股短期表現。結構方面恆生國企指數或相對佔優。

篩選優質標的

關注醫療三大細分領域

上投摩根 張一甫

藥監、醫保、衛生等部門近年來環環相扣的政策協同,將重塑中國醫療購買系統,使其向合理化發展。展望未來,創新藥、消費類醫藥及醫療設備三大領域將成為醫藥行業重點投資方向。2018年,醫藥板塊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行情,先是在上半年大幅上漲,隨後在下半年受多重負面因素及市場整體下跌的影響而快速回落。今年以來,市場的整體回暖令醫藥股再度走強。站在當下時點,伴隨醫藥行業不斷擴容,行業整體估值的相對優勢將不再突出,行業內部細分領域之間的差異會逐漸變大,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展望未來,需要佈局符合政策導向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具體可關注三大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首先是創新藥,預計未來三年創新藥獲得的醫保資金比重將從當前的10%提升至40%,這意味著很多優質創新醫藥企業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其次是消費類醫藥行業。隨著居民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醫藥服務的滲透率也會不斷提升,最終使得行業內部出現一大批醫療消費類巨頭,而這在全球來看都是少見的投資機會。第三個細分領域是醫療設備,因為各大醫藥設備的進口替代趨勢已經十分明確,一些創新型的醫藥器械公司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醫藥投資的未來是擁抱創新

農銀匯理基金

得益於醫保局強勁的政策執行力,中國醫藥市場高價“神藥”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將得以改變,醫保資金騰籠換鳥,將把過去用於支付高價仿製藥、神藥的錢用來更有效服務人民群眾。而醫藥產業的未來,一定也屬於創新藥、創新器械及其產業鏈和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企業。未來的投資方向也會圍繞這些方向做重點佈局。

最近市場有一些疑問,比如第二次帶量採購馬上要到來,耗材集採的政策也即將出臺,會不會重演去年年中的行情,導致行業指數再次大幅下跌?但我們認為政策預期已經平穩,即使政策開始執行,市場也不會再像“4+7”一樣,產生大幅的情緒波動。

相比於政策,科創板將會對醫藥行業產生更大的影響。科創板對標納斯達克,而在納斯達克的醫藥板塊市值則高達一萬億美金,佔比8%左右,納斯達克醫藥指數長期跑贏標普500指數。

中國大量長期處於無收入、只能靠融資進行研發投入的公司也將因此注入新的活力,誕生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創新藥、醫療器械相關領域的企業。這些企業研發投入也將變成CRO/CDMO(醫藥研發服務/醫藥研發製造服務)企業的收入,帶動企業業績大幅增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