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進高質量發展仍需四方面努力

經濟 投資 金融 宏觀經濟 財經 界面新聞 2018-12-16

多位經濟學家日前在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辦的2018首屆中國經濟傳媒大會上表示,我國經濟今年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不確定性更多,風險挑戰更加複雜。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通過加強在優化市場環境和資源配置、鼓勵創新、完善制度環境等4方面工作來推進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體上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好、穩中有變、穩中有優的格局。展望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呈現出下行壓力更大,不確定性更多,風險挑戰更加複雜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形勢和環境,最關鍵的還是要保持定力,也就是堅定不移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的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完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不斷增強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充分釋放中國經濟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張軍擴說。

“中國今年預期增長全年實現6.6%沒有問題,但是明年可能有所降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當下世界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國際形勢日常複雜多變,特別是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正在醞釀一場深刻的變革。但即便是有所降低,中國實現兩個翻一番的戰略目標仍然是有信心能夠實現,這表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勁。

專家表示,高質量發展關鍵要靠體制機制來推動,今後一個時期應著重從著力構建優質優價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著力完善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和結構優化升級的體制環境、完善促進創新的制度環境,以及加快改革開放充分釋放發展潛力等四方面來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張軍擴表示,其中一個關鍵就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特別是產業升級的方向方式,以及產業優勝劣汰與重組黨的的干預。

“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靠創新,而且將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什麼樣的技術、產業具有更好的前景,什麼樣的技術和產業要被淘汰,都需要通過市場來檢驗。政府的作用更多轉向功能性、社會性的方面,切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為市場的發揮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張軍擴說。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關鍵就是大幅度提升產品的質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創新和提升質量的根本動力在於優質優價優勝劣汰。但當前在不少行業,國家標準過低和執行不嚴格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政府主要著力點要放在這方面。通過環境、質量、安全等技術標準實施,社會性規制保護公眾利益,既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形成倒逼機制實現優勝劣汰促進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張軍擴表示。

據介紹,近年來通過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和雙創,我國的創新環境總體到了改善。未來將進一步改革教育體制培育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和更大的工匠隊伍,進一步改革科研立項管理制度和科研成果制度,使產學研更好融合,並進一步改革政府監管為社會市場主體創造更好的環境。

“要著力通過開放和完善制度環境來充分釋放發展潛力,這對於保持穩定的增長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無論從供給側要素優勢還是需求側增長空間來講,我國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這個潛力的釋放需要通過改革提供環境。”張軍擴說。

例如,雖然目前我國勞動力成本高於一些發展國家,但與美國發達國家相比,不僅成本優勢明顯,還有勞動者數量龐大的明顯特點。但目前稅費成本、資源成本、物流成本高啟,導致不少製造業領域的成本比在美國還高。如果通過改革把稅費富達降低,打破壟斷增強競爭,使資金、物流成本降下來,就可以為我們本來具有的優勢創造條件。

另外,在投資方面,張軍擴表示,現階段仍然存在巨大的投資需求空間,在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垃圾汙水處理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投資需求空間。但這些投資大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不是可以直接商業化的投資,如果可以通過財政、金融結構的創新建立新形勢下的投融資體制,從而釋放國內投資需求的空間也會從需求側實現更大的增長新動能。

“從經濟增長和動力來看,無論使GDP增長規模還是人均收入增長規模,對於2020年兩個翻一番重要目標都是沒有問題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壓力和挑戰”,徐洪才表示,未來在脫貧攻堅、環保治理,以及防控重大風險方面還有一定的挑戰。

“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美國的貨幣政策和宏觀變化不確定性,以及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大幅度貶值,經濟市場出現了大幅度波動等情況在明年可能還會延續。這些都使我們對明年的困難要準備得更充分一些。但同時,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對穩定,改革創新開放穩步推進,這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徐洪才表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