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通脹壓力,美國加息了,中國是否已經不遠?

經濟 投資 美國 匯率 蕭老師 2017-03-27

2017,想必全球市場都不平靜,對於中國來說,2017年的經濟成為了世界經濟的“關鍵詞”,咱們在當下這個全球經濟減速的逆流之中為世界經濟撐起了一片希望。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和專家看來,通脹預期正在演變為現實,蔬菜水果雜糧漲聲一片,“菜奴”、“果奴”等新鮮詞彙也都冒了出來。

面對通脹壓力,美國加息了,中國是否已經不遠?

圖片來自網絡

在巨大的通脹壓力面前,加息被頻頻提及,美國帶頭加息了,諸葛亮的增灶退兵的套路,正在按部就班地上演,就如我們把所有的槓桿空間用到盡頭,才更深切地體會到不改革不行一樣。下一個加息的會是誰呢?中國?不是的,接下來英國退歐加上法國大選,覺得下一個最先加息的是英國。果不其然,英國昨晚的數據顯示,2018年8月底之前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67%上升至100%,還可能提前到5月。

那麼中國央行呢?中國正在經歷又一輪的通貨膨脹——從瓶裝水到麵包的價格都在上漲。1998~2003年,在一輪通脹之後中國開始了通貨緊縮,這是由產能過剩和勞動力剩餘造成的。到了2004年,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勞動力剩餘狀態的結束,中國重回通貨膨脹。中國的新一輪通脹說明,為走出經濟放緩而加大投資嘗試是誤入歧途;應當做的是提振家庭的消費能力,而不是向他們徵稅。首先,產能過剩依然是一個問題,事實上變得更加嚴重了。因為2008年危機之後,中國刺激經濟的努力大大增加了產能,而全球經濟的疲軟使得需求不足。這就是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長期下降的原因。

面對通脹壓力,美國加息了,中國是否已經不遠?

圖片來自網絡

其次,大宗商品價格正在下降。但儘管如此,物價依然在上漲。這是因為地方政府已經設計出一套完善的機制,從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環節收錢。中國的通脹很大程度上是向家庭徵稅,以此來為政府部門籌資,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延長投資週期。在東亞的“出口+投資”發展模式中,這二者是並行的。當出口因為需求疲軟或競爭原因而放緩時,投資也必須放緩,否則就會出現鉅額的收支逆差,並導致金融危機。

央行不上調存貸款利率,是呵護國內經濟,因為我們還沒到這一步,加息對中國經濟轉型有利有弊,但總體而言是利大於弊,尤其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估計加息之後,人民幣匯率也會做相應調整,預估人民幣升值幅度不會超過5%。如果我們加息了,將誤傷國內經濟和股市,只是為了消除滯漲的話,那麼加息對於經濟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聚焦時事,為了更多的把握經濟動脈。看中博弈利潤的這種過程,更看重技巧上的超脫,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活魚會逆流而上,死魚才隨波逐流。對投資感興趣卻無從下手或者你久在投資市場苦戰不勝,可促膝一談,夜話交易心法,以求灌頂一悟。專業成就品質,實力鑄就信譽。

文/蕭毅華(229656207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