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中區20個高端項目集中籤約

濟南市中區20個高端項目集中籤約

集中籤約現場。

12日下午,市中區舉行2019“品質市中 聚力賦能”雙招雙引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與涵蓋新能源、金融、互聯網、高端智庫等領域的20家企業簽約,其中包括8家資金募集規模達460億元的基金、金融類企業,實現多業態集聚,打造金融產業高地,推動地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片 齊魯晚報記者 於悅

通訊員 李猛

培育“良田沃土”

百億元規模基金落戶

外商投資興業,凝聚人才資源,首要是抓服務、優環境、聚產業。近年來,市中區相繼出臺《關於加強市場主體建設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品質市中 人才強區”計劃實施方案(試行)》等政策,高質量謀劃產業發展佈局。活動現場,隨著“雙招大使”及“產業顧問”的選聘,市中區開放開發的熱潮撲面而來。

近年來,市中區緊扣《濟南市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聘請專業機構高質量謀劃全區產業發展佈局,做強現代金融、智能製造兩大優勢產業,培育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創新設計三大新興產業,多核驅動,協同發展,讓市中區成為企業發展、人才匯聚的“良田沃土”。

據瞭解,本次簽約的20個項目中,既有上海寶鋼氣體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這種世界500強企業,還有廣州曉蘭客車、山東赤子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也有山東省資本市場研究院、山東齊魯新經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為市中區攻堅突破注入強勁動能。值得一提的是,簽約項目中還包括中美綠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京東雲計算有限公司等8家基金、金融類企業,資金募集規模達460億元,進一步提升了金融產業的發展活力、集聚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實力。

釋放政策紅利

助力企業揚帆遠航

企業和人才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石,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政府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繫。

高質量招商引才同樣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市中區優化自身政策,杜絕“抽屜政策”,出臺“解癢政策”,針對市級出臺的優惠政策,市中區採用“N+1”的模式來落實。在此基礎上,市中區整合出臺《濟南市市中區企業上市扶持辦法》,對申請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公開發行上市的IPO企業、境外公開發行上市的企業,均提供資金扶持及相關政策支持;出臺《雙招雙引及安商穩商重大事項一事一議工作試行辦法》,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實行“一事一議”制度,滿足投資商不同的需求,確保政策落地合規高效。

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動的細胞,營商環境好起來,市場主體“活”起來,經濟發展才會生機勃勃。市中區出臺《關於加強市場主體建設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聚焦產業引導,減輕企業稅負,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聚焦創業扶持,降低准入門檻,激發全區創新創業活力。聚焦創新發展,強化平臺建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聚焦金融支持,加大服務力度,不斷優化企業融資環境。聚焦人才保障,完善引才機制,加快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聚焦環境品質,深化政務改革,全面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打造“智力”引擎

凝聚“人才第一資源”

企業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引導,同樣離不開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市中區實施“品質市中 人才強區”戰略,紮實做好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重點實施“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培養引進工程、“重點骨幹企業精英人才”培育工程、“各領域優秀人才”打造工程、“各領域青年人才”引進工程,讓育才、引才、聚才氛圍愈發濃厚。

一系列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讓市中區人才發展的“軟環境”不斷優化。對於人才而言,服務就是吸引力、凝聚力。市中區推進“只要你來市中幹,一切手續我來辦”服務舉措,對人才創辦的企業設立“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在住房補貼、人才公寓、子女入學、醫療保障和創業融資、科研配套等方面做好服務保障;設立人才服務中心,開設人才服務“專窗”,配備人才服務專員,建設人才公共服務信息平臺,讓人才享受“不跑腿或跑一次”的優質服務,培育拴心留人沃土,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住、用得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