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讓我有這個機會為我熱愛的國家服務。”哽咽著唸完辭職聲明的最後一句,她轉身走向唐寧街10號的大門,背影極其落寞。2019年5月24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佈將辭去首相一職,英國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黯然下臺,讓長達3年的“脫歐”拉鋸戰陷入僵局。放眼全球,鬧心的又豈止英國一家:一邊是法國“黃馬甲”抗議不斷、美國頻頻向多國揮舞關稅“大棒”、中東緊張局勢加劇、利比亞戰事再起波瀾,一邊是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全球性威脅持續蔓延。人們不禁感慨:這世界怎一個“亂”字了得?風雲變幻的形勢對我國發展是危還是機?

為什麼說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演說,通篇充滿對我的敵意和誣衊,這被一些輿論稱為“新冷戰”的前奏。2019年以來,美國國務院的一些官員把中美關係聳人聽聞地貼上“文明衝突”的標籤,鼓譟“這是一場與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意識形態的鬥爭”。面對這種“黑雲壓城”的局面,人們不禁擔心,我國存在了近20年的發展戰略機遇期是否還能延續?對這一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我們的判斷清晰而堅定:戰略機遇期不僅存在,而且還將長期存在,因為時和勢都在我們這一邊。

近一百年來,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冷酷的冷戰,對戰爭的殘酷和無情記憶猶新。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100週年紀念日,6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在“一戰”停戰協定簽署地法國出席紀念活動,悼念逝者、傳遞和平,由衷祝願“我們的孩子們永遠不再經歷戰爭”。儘管當前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持續不斷,一些國家的民眾仍飽受戰火摧殘,但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可以說,我國發展仍然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

當今世界,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日益凸顯,人類正處在一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就在大家困惑迷茫之際,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相隔遙遠的國度、不同膚色的人民,因為中國倡議帶來的機遇重燃信心和希望。6年來,6萬億美元貨物貿易總額、900億美元直接投資、6000億美元工程合同……實實在在的成績單令人鼓舞。2019年4月25日,來自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餘名外賓齊聚北京,共同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規模、人數再創新高。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彼得·弗蘭科潘在其《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中講到,中國扮演了全球重組“催化劑”的角色。世界從來沒有如此關注中國、需要中國,這種在解決世界性難題中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我們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戰略空間。

“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這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面對西方孤立封鎖的豪邁宣示。在當時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下,偉大的中國人民靠著頑強不屈的意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戰勝了失業、災荒、通貨膨脹等重重困難,成就了東方奇蹟。經過70年的不懈奮鬥,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中國經濟已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無論有什麼樣的狂風驟雨,我們這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近14億人口、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都有信心有能力從容面對。這是我們的底氣所在,也是爭取戰略機遇期的力量所在。

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哪些新的內涵?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然帶來百年未有之不確定因素。這場大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失去了機即是危。從我們面臨的時與勢、危與機看,我國發展仍具有良好的內外環境和條件,只要我們學會利用危機,善於化危為機,就能在應對危機中創造出新機遇。

新機遇來自經濟結構之變。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發達國家紛紛推進“再工業化”、發展高端製造業,希望搶佔新一輪產業變革先機;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利用成本優勢,積極接納低端製造業轉移,對我形成“前堵後追”之勢。只有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才能打開新局面。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上,太原鋼鐵公司生產的厚度只有A4紙四分之一的“手撕鋼”備受青睞,即便關稅提高,海外客戶仍訂單不斷。這啟示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而全”走向“高又強”,中國經濟巨輪就能行穩致遠。

新機遇來自科技創新之爭。2018年,美國政府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售敏感產品,讓高度依賴美國芯片的中興幾乎陷入停擺狀態。這一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就會被卡脖子、牽鼻子,不得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痛點也是我們的突破點,它倒逼我們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奮起直追。當前,我們在一些前沿領域已有較好的基礎,我國科研人員、設備、資金等支撐條件今非昔比,加上旺盛的市場需求、強大的制度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動能。

新機遇來自深化改革之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許多人覺得放開市場後我們會撐不住,外國產品會大舉進入,“狼要來了”。事實證明,中國“入世”的近20年裡,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讓世界看到了若干個“雙贏”“多贏”“共贏”。現在美國跟我們搞經貿摩擦,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表面上看對我們不利,但實際上也給我們深化改革開放增添了外部動力。我們完全可以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快、開放之門開得更大,以改革開放新突破帶來社會生產力大躍升。

新機遇來自綠色發展之勢。研究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而中國對全球植被增量的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從曾經萬里飛沙的毛烏素沙漠,到被稱為“中國魔方”的草方格,中國創造的“綠色奇蹟”讓世界刮目相看。我們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並以堅定的決心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而這本身就是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們完全可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既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又拓展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發展空間。

新機遇來自參與治理之需。一段時間以來,一些發達國家撇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搞世貿組織改革,實際上是想另起爐灶,讓我們買“二次入場券”。過去,我們經濟體量小、影響弱,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方面話語權不大。現在我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與我志同道合者越來越多,我們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朝著於我有利的方向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為什麼戰略機遇期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

戰略機遇期是一定時代條件的產物,不論大國還是小國、陸地國家還是海洋國家,在一定時期都會出現戰略機遇期。農業文明時期生產工具的進步,大航海時代遠洋航行的發展,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解放,當今世界蓬勃興起的信息化浪潮,這一次又一次的戰略機遇與產業革命相關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出現,對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總體是平等的。善於抓住機遇就能發展崛起,坐失機遇就會落後於時代,甚至被歷史淘汰。

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國家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成功,很重要的就在於能夠認識機遇、判斷機遇、把握機遇。20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深刻把握中美蘇三方關係和力量消長的變化,利用美蘇矛盾,以“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為中國的生存發展贏得了戰略空間。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敏銳注意到世界開始出現由對抗轉為對話、由緊張轉為緩和的趨向,對戰爭與和平的關係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提出“大戰打不起來,不要怕,不存在什麼冒險的問題。以前總是擔心打仗,現在看,擔心得過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來”。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的論斷,為我們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戰略機遇期來之不易、稍縱即逝,抓住和維護戰略機遇期要付出艱鉅的努力。這個過程中既有合作和協商,也有對抗和鬥爭。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又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戰的準備,以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為延長戰略機遇期創造有利條件。在這個問題上,軍事鬥爭準備越充分,黨和國家在戰略上就越主動,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就越有保障。我們必須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能力,推動國防和軍隊實力盡快有一個大的提升,為國家發展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

(執筆:詹仲亞、葛騰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