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經濟 日本 能源 宋朝 黃河新聞網 2017-06-20
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山西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全省國土面積15.7萬平方千米,含煤面積5.7萬平方千米,佔近40%。如今的煤炭產業在山西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形成了“一煤獨大”的局面。煤炭如此重要,你對山西煤炭的開發史瞭解多少?

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山西最早關於煤炭的記載

關於山西地區煤炭的最早記載,見於春秋末戰國初的《山海經》,其《北山經》雲:“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玉,多涅石。”“賁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這“涅石”就是古代對煤炭的稱呼。據考證,孟門、賁門二山皆在山西南部。由此可知,山西煤炭最遲在戰國初期已見諸文字記載了,其發現年代自然還要久遠得多。

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早期多用於日常生活

煤炭發現之後,首先用於生活方面,記載北朝時期歷史的《北史·王劭傳》記載,王劭在作晉陽縣令時,曾說“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火”;唐朝時期,日本僧人圓仁法師在前往長安途中,也看到了太原附近普遍用煤燒飯的情形,“出城西行三四里,到石山名為晉山,遍地有石炭,近遠諸州人,盡求而燃,料理飯食,極有火勢。”

此外,煤還被用作治療一種瘡的藥物,有的地方還用煤來寫字、作畫,故又稱煤為“石墨”。

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宋金時期:用於手工業生產

宋代,煤炭就已成為冶煉、燒石灰、燒磚、製陶、釀酒等工業行業的重要能源。特別是以煤作燃料和還原劑的方爐坩堝鍊鐵法在山西得到廣泛運用。這些行業的大量需求,使“仰石炭以生”的民戶數量逐漸增多。《宋史。食貨志》記載:“河東鐵炭最盛”。

與此同時,宋朝還對煤炭實行官賣制度,在產煤地區設官,掌管煤炭開採和銷售,向煤窯戶和賣煤商人課稅。金滅北宋後,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石炭生產國,用煤相當普遍。

明清時期:晉煤外運

隨著煤炭廣泛利用和煤炭採掘的發展,煤炭的運銷活動也逐步擴大。明清時期,不僅從事趕馱販運煤炭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許多城鎮都出現了煤店。在大同等地還出現了許多煤炭交易的中間人“炭牙”。

此時,山西煤炭已“車推舟載”,“日不絕於途”,運銷陝西、河南和內蒙古等地區。若一時供應不及時,這些地方的居民則“懸釜以待,民情惶急”。山西煤炭的生產運銷,已對比鄰省區人民的經濟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

曲折的近代化歷程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山西質地優良的煤炭資源引起了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垂涎,成為他們經濟侵略的目標。1905年,由於晚晴政府出賣山西利權給西方列強,激起了一場震撼國內外的長達三年之久的山西保礦運動。1908年,在山西各界賢達同心協力下,成立了“山西省商辦保晉礦務有限公司”,並贖回了礦權。從此,山西煤炭開採開始跨入了近代化生產。

此後,歷經國民黨統治、日本侵華和解放戰爭時期,在戰亂不斷的年代,山西煤炭產業一直時斷時續的緩慢發展著。

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一煤獨大”的產業困局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山西煤炭事業得到了恢復發展。1959年全省原煤總產量為4355萬噸,比1949年的267萬噸增長了163倍。

然而,山西煤炭產業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則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對煤炭需求量劇增,山西抓住機遇主動轉型,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建設中國煤炭能源基地,煤炭產業成為重點扶持產業。此後,煤炭產業一路高歌,在推動山西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山西經濟對煤炭的“依存度”,逐步走向了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產業困局。

文化山西:山西煤炭簡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時期

隨著煤炭“黃金十年”的結束,接踵而來的是塌方式腐敗和經濟上斷崖式下滑。使得山西省深刻地認識到,山西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轉型,而且到了不得不轉的關鍵時刻。同時,山西煤炭產業正面臨著煤炭產能過剩、經濟“去煤炭化”、嚴峻的環境形勢、來自清潔能源的競爭壓力等問題。

推動煤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為了將煤炭產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和“安全保障型”的“六型”轉變,走出一條“革命興煤”之路,實現煤炭產業由產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單一煤炭生產向煤炭綜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轉變,由粗放的煤炭開採向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安全高效開採轉變,由單純控制煤礦傷亡事故向全面性的保障職業安全轉變,由資源環境制約向生態環境友好型轉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