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現象”呈現的背後——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高鐵新區融合發展系列報道之四

經濟 交通 金融 投資 齊魯網 2017-05-05
“兩區現象”呈現的背後——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高鐵新區融合發展系列報道之四

工程管理人員討論高鐵新區施工規劃。

“兩區現象”呈現的背後——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高鐵新區融合發展系列報道之四

銷售人員為購房者介紹高鐵新區樓盤概況。

□記者王國樑張中乾王玉畢鳳玲/文司剛/圖

時間是發展的空間,也是奮鬥者的刻度。

三個年頭,高鐵新區這片泰城西部的“處女地”,阡陌變通途,舊貌換新顏,彰顯泰城形象品位的精品新區初具規模,正成為一顆璀璨奪目的城市明珠。

兩月有餘,長期以來制約旅遊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拆遷難題,在其與高鐵新區融合發展後迅速破題,拆除各類建築面積近450萬平方米,騰空土地1.7萬畝,自此駛上了開發建設的快車道。

青山不墨千秋畫,是誰在這片青山綠水間描繪著壯美畫卷?綠水無弦萬古琴,是什麼精神彈奏出這動人心絃的樂章?

近期,一批又一批參觀考察者,湧入旅遊經濟開發區和高鐵新區(簡稱“兩區”),實地感受“兩區”發展的加速度,探究其中的緣由。

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和高鐵新區發生鉅變的事實,深深打動了每一個瞭解和熟悉這裡的人。7761平方公里的泰安大地上,“兩區現象”閃亮呈現,令人刮目相看!

“兩區現象”的背後,折射出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積極作為的擔當精神、苦幹實幹的拼搏精神、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以及以人為本的為民情懷。連日來的採訪,泰安日報社的記者們在討論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不畏艱難擔當有為

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

為順應泰安城市發展要求,進一步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高起點謀劃、大手筆佈局,確定在完善西部高鐵新區開發建設的基礎上,升級改造旅遊經濟開發區,南北融合形成5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宜居新城。面對這一艱鉅任務,“兩區”建設者們勇挑重擔,擔當實幹,奮發有為,迅速打響了強勢崛起的“三大戰役”。

——問題殲滅戰。針對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長期以來一直制約發展的拆遷難題,他們不畏艱難,不怕險阻,以不克難題誓不休的氣魄和膽識,提出了“大幹一百天,實現區內15個村、8000餘戶合法住宅、近1.6萬戶違建、約2萬畝土地徹底騰空”的工作目標,一頭扎進工作現場,夜以繼日的忙碌著。目前,已完成總工作量的91%;針對10多個招商項目遺留問題,按照一事一策的原則,逐一研究解決方案和治理措施,或限期完工、或終止合同、或收回土地房屋、或合作經營、或回購自建等多種處理措施,一些多年來進展較慢或擱置停滯的項目,都徹底進行了解決,不少項目重新啟動或有了突破性進展……

——生態保衛戰。堅持科學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統籌生態保護與開發建設,保護生態資源,鑄就生態品牌。按照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5A級景區標準進行規劃設計,依託得天獨厚的山水優勢,做好生態、文態、形態“三態融合”的水韻文章,將天平湖打造成“泰安的西湖”……

——項目攻堅戰。以“一年拉框架、三年成規模、五年成新城”為目標,堅持用經營企業的理念經營城市,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土地、資金難題,高鐵南片區路網、萬官大街、泮河大街西段、西外環路綜合改造、京滬高鐵泰安站出站口等交通樞紐工程,已完成投資14億元,使西部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西部新城區的發展框架正在搭起……

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兩區”工作人員敢於擔當,不迴避、不繞道、不退縮,敢啃硬骨頭,敢做敢為,敢打硬仗,研究解決辦法,逐一破解難題。

徵地拆遷是件難做的工作,做好群眾工作是關鍵。過去之所以難,就是不被群眾所理解所支持,原因在於沒有考慮好群眾的利益,相關政策沒有宣傳好。為了穩步推進拆遷工作,他們抽調機關黨員幹部包片包戶,走街串戶,登門拜訪,談利益、講政策、議安置、說未來,把思想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充分理解和積極響應。

“小辛莊村的情況有些複雜,宅基地有交了使用費的,也有未交使用費的。看到交費的能分到兩套回遷房,有些沒交費的心理就不平衡,集合起來討說法。”抽調到小辛莊村的包村幹部陳敏來介紹說。針對這種情況,他和同事們深入村裡先摸清情況,然後一戶戶不厭其煩地登門做工作。“工作一天下來,身體就像癱了似的,一動也不願動。”通過不懈努力,群眾心中的疙瘩逐漸解開了,小辛莊村創造了一天有380戶群眾簽訂搬遷協議的紀錄。

“做群眾工作,必須公平公正和有責任心。因為公平公正無私心,才能設身處地站在百姓角度考慮問題;因為負責任,才能把問題矛盾解決化解在拆遷之前,不留後遺症。”陳敏來深有感觸地說。

資金是開發建設的前提。面對鉅額的資金壓力,“兩區”工作人員不等不靠,擔當實幹,積極爭取各方支持。

“如何精準申請國家政策性項目資金,如何與銀行金融機構對接、談判……一系列的專業問題對於我們這些過去的‘門外漢’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也逼著每個人都要自學成才,成為專業的金融人。”主管融資工作的市高鐵新區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祥森介紹說。為了鍛造一支專業化融資團隊,他們組織融資人員加強了金融證券和資本運營知識等方面的學習,還建立了融資項目通報制度,嚴格考評,嚴格時限,倒逼自己,千方百計為新區建設籌措了大批資金。

苦幹實幹拼搏奉獻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實現兩區深度融合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每天,泰山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理玄緒勇忙完手頭工作,回到家中已是晚上10點。

“堰東社區回遷樓建設中,我一直忙活著工地上的事情,每天早上6點趕到工地,晚上很晚才回家,一般的回遷社區建設週期為兩年,而我們堰東社區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要完工等待驗收了,要讓搬遷群眾早日住上新家。”玄緒勇介紹說。

的確,盯在現場,靠在一線,撲下身子,埋頭苦幹。在“兩區”建設現場,又何止是玄緒勇一人這樣做。

“五加二、白加黑,沒有節假日,整天忙得團團轉。雖然上級沒有要求這樣工作,但我們作為高鐵新區建設的參與者,每個人都有隻爭朝夕的危機感、緊迫感、壓力感。”玄緒勇告訴記者,在加入到高鐵新區建設工作的三年時間裡,他負責參與了大大小小几百個建設項目,抓質量、抓安全、抓進度,每一個項目都在加班加點中度過。

的確,盯在現場,靠在一線,撲下身子,埋頭苦幹。

玄緒勇的工作狀態,是“兩區”建設者們苦幹實幹、拼搏奉獻的縮影。“玄緒勇”們的身影到處可見。

“說千道萬,唯有艱苦實幹,夢想才能變為現實。要落實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部新城發展的要求,關鍵靠撲下身子埋頭實幹。”泰安旅遊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高鐵新區建設發展中心主任楊榮和說。

在這種精神感召下,“兩區”建設者們無論是炎炎烈日,還是三九嚴寒,披星戴月,早出晚歸,走農家、去工地、到田間,忙得不可開交。負責鳳凰山林果地清點工作的人員,每天走路約兩萬多步,行程達15公里。儘管工作艱辛,但聽不到叫苦叫累。

“兩區”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能夠身先士卒,率先垂範,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盡職盡責,拼博奉獻,有這樣的精神狀態和精氣神,還有什麼樣的工作做不好呢?

搶抓機遇開拓創新

機遇蘊含精彩,創新成就偉業。一個地方的發展能不能實現跨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不能搶抓機遇,勇於開拓創新。

“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建設西部現代化宜居新城的重大決策,對我們來說,既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楊榮和說。

“兩區”緊緊抓住融合發展的大好機遇,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在融資上,高鐵新區努力打造投融資平臺,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投融資主體藉助財政信用、合理運用各種融資渠道,嚴控債務風險,降低財務成本,做到“借用管還”一體化平衡,特別是抓住我省統貸統還國家開發銀行棚改項目資金的難得機遇,打包了“高鐵棚改”項目,申請省裡專項優惠貸款支持,先後獲得國家開發銀行棚戶區改造貸款資金規模51億元,成為山東省融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其經驗。在“兩區”融合發展後,他們按照“立足大局、統籌考慮、科學調配、節約成本、滾動發展、綜合平衡”的基本思路,把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推廣運用到“兩區”的開發建設上,為“兩區”融合後的發展解決了資金難題。

在工作運行體制上,他們打破了單位間的壁壘,整合資源力量,突破重點工作,提出“兩個單位、兩套班子,統一領導、合署辦公”,打破原有領導分工,成立了徵地拆遷、規劃建設、財務融資三個工作部,根據能力特點,將幹部隊伍合理搭配到三條工作線上,其他同志全部作為大後勤為三條線服務。工作中協調配合、互相補臺,高效率、快節奏推進,避免了各自為政、推諉扯皮、效率低下,激發了工作活力,創造了合作共事、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招商引資上,“兩區”不斷創新招商方式,用以商招商“葡萄串效應”的創新思路,加速優質項目集聚,圍繞發展定位積極參與各類專題招商活動,洽談對接了麥德龍、迪卡儂、宜家、誠品書店、青島特銳德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吸引了綠地集團、新興集團、華新集團等知名企業相繼入駐。

“兩區”的創新思維不僅體現在大處,也著眼於細節。“不要小瞧建築工地上一個個指紋打卡機,他們在保障工程建設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呢。”玄緒勇介紹說。“兩區”創新設立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負責人考勤制度,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在中標後,其相關負責人要接受指紋採集、日常考勤,目的是避免違規分包、掛靠情況的發生。近三年,有20餘家施工、監理單位違反了這項規定,“兩區”與其解除了合作關係。

民本思維為民情懷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工作中,“兩區”建設者們深入基層群眾,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

記者瞭解到,許多村民既“盼拆遷”又“怕拆遷”。盼拆遷,是因為舊房危房大量存在,環境髒亂差,存在的安全隱患較多,好幾代人共同居住在一起。怕拆遷,是擔心補償政策不到位、安置不如意等。

“一定讓老百姓成為受益人,這是能否啟動徵遷的前提工作,也是決定性因素。”楊榮和說。一切要以人為本,多替老百姓考慮,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

“兩區”在拆遷安置中,始終堅持以群眾利益為重,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從政策措施的制定、具體拆遷的實施,到被拆遷群眾的安置,時時處處替群眾考慮、讓群眾滿意。在石蠟村玉石城拆遷過程中,為保障玉石經營業戶的利益,確保拆遷不影響正常經營和銷售,徵地拆遷工作部先行建設了臨時玉石城,滿足了經營商正常的加工和銷售需求。

“兩區”在開發建設中,無論是完善徵遷補償政策,還是建設安置小區,均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堅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把安置區建在新城的黃金地段,把最好的位置留給回遷群眾,是“兩區”拆遷安置的一大亮點。記者在高鐵南片區看到,已建好的多個安置小區位於主幹道附近的繁華地段,交通十分便捷,購物、文化、休閒等設施正在建設完善中。開元河生態綠色走廊以及按照4A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的泮河公園,讓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樂享棚改帶來的實惠。去年就已經住進新房的回遷居民賈紀安說:“這裡環境特別優美,孩子就在樓底下上幼兒園,接送很方便。老人和孩子也有了娛樂、休閒新去處,生活也更豐富多彩了。”

拆遷工作出現問題,大多是由於沒有把工作做細,政策落實標準不一致,群眾相互攀比,導致拆遷成本水漲船高。“兩區”堅持陽光拆遷,嚴格依法依規辦事,讓群眾參與拆遷全過程,做到拆遷所有事項都公開透明,堅持“一碗水端平,一個政策不變,一把尺子量到底”,確保每一戶村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是兩區和諧拆遷的又一“法寶”。

棚改啟動後,包村幹部在動員群眾搬遷的同時,也幫助解決了不少家庭糾紛、鄰里隔閡,拉近了幹群之間的距離。在小官莊的拆遷中,工作人員遇到多年關係不睦的霍某某母子,兩人為了家務事甚至上訴到法院,母親拒絕在回遷協議上簽字。這件事給拆遷工作帶來困難。工作人員瞭解這一情況後,多次上門與母子倆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經過不懈努力,終於使母子二人冰釋前嫌,重新相認,在百姓中成為一段佳話。

實踐證明,只要各級黨委、政府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再棘手的難題也能破解,再複雜的矛盾也能解決,再困難的事情也能辦好。

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兩區”建設者們將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再接再厲,一往無前,在秀美的山水長卷上書寫更加動人的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