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動力”的支撐作用不斷強化——“年中看經濟”系列報道之五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創新是第一動力。今年初,全省召開的科技工作會議上要求:“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戰略全局的核心位置。”

新的一年,我省圍繞創新型省份建設,堅持綠色技術創新方向,持續開展“百項創新攻堅”,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快構建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完備、資源配置高效、成果轉化順暢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半年來,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優化創新平臺佈局,加快成果轉移轉化,擴大科技交流合作,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不斷加速。

6月4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省級重大科技專項“三江源智慧生態畜牧業平臺建設”項目進行了綜合驗收,驗收的通過意味著我省建成具備生態畜牧業信息採集、分析、診斷,決策與指導等功能的智慧生態畜牧業全流程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形成了三江源地區目前最完整、最系統、最準確的智慧生態畜牧業數據。

上半年以來,我省圍繞三江源區退化草地生態系統修復及生態保護,積極申請中央預算資金資助3460萬元,先後組織實施多項生態項目,從基礎研究、技術突破、模式集成、生態監測、體制機制等方面開展全鏈條設計,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此外,青海省青藏科考服務和成果轉化中心掛牌成立,通過積極參與青藏科考工作,全面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並且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持續推進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創建力度。

歷時5年,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中心成為國際上光伏組件種類及系統運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不僅成為全省光伏領域重要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平臺,而且能夠有力推動中心建設和全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鹽湖化工領域,“青海鹽湖金屬鎂項目試車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驗收,完成了10萬噸金屬鎂生產線試生產關鍵工藝技術攻關,在國內首次進行了鎂錠鑄造R134a氣體保護技術的工業化應用研究;建成年產5000噸無水氯化鋰、 1000噸金屬鋰產業化示範線,填補了我省氯化鋰、金屬鋰產品空白,金屬鋰產能為全國第一。

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已建成年產5000噸鋰離子電池用電解銅箔生產線,年新增產值5.4億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依託工業互聯網示範平臺,積極建設“智慧鹽湖”,建設與工業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現代智能製造技術於一體的“鹽湖工業互聯網平臺專業子系統”,為實現提升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協同提供了技術支撐……

不僅如此,科技創新引領著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開展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交通、生態環保、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領域民生科技工程。

以“1020”生態農牧業重大科技支撐工程為重點,圍繞全省特色農牧業發展技術,安排資助經費5120萬元,實施重點科技項目34項,上半年初步建成“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科技創新模式,累計制(繁)種基地3.45萬畝,形成直接產值6977萬元,推廣示範農田22.9萬畝,形成產值7.31億元,帶動輻射區農民增收8759萬元。

同時,聚焦2019年脫貧攻堅“清零”目標,支持科技扶貧產業化項目19項,投資7453萬元,資助經費3980萬元。選派1000名“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對年度計劃脫貧的17縣170個行政村實現了全覆蓋。

6月27日,我省首家集技術開發、產品研發、中試實驗、成果轉化和產業服務為一體的“青藏高原生物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集成創新平臺”建成。平臺針對我省特色生物資源和中藏藥產業發展中技術薄弱、產品低端、成果轉化渠道不通等問題,精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科技支撐服務水平,有力推動了全省特色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中藏藥產業快速發展。

圍繞民生領域重點技術攻關和示範,開展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慢性腎病等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培育建設,探索建立數字化健康服務新模式,開展“互聯網+健康管理雲工程”“青海省基層社區及農牧區醫療健康保障一體化平臺示範建設”等系列科技惠民工程,建成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實體庫並通過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中期評估。不難看出,科技創新有力支撐高品質生活取得新成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