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家評估中美貿易戰前景:中國有耐心更擅長打“消耗戰”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3日發表文章稱,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戰並非一場遊戲,勝利一般偏向有耐心、有戰略和有連貫性的一方。

有專家說,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戰屬於“消耗戰”的範疇,即兩個相對佔優勢的參與方頑強地固守著彼此互不相容的立場。

文章認為,貿易戰加劇的經濟衰退或惱羞成怒的政治基礎可能阻礙特朗普謀求第二任期的努力,對特朗普連任至關重要的各州農產品將成為重點目標。而隨著關稅戰爭擴大,特朗普面臨另一個危險的最後期限,也就是聖誕節。文章指出,由於已經沒有足夠的中國工業品可供打擊,美國加徵的關稅現在將重創電視、iPhone、兒童玩具,並更加直接地影響選民的其他進口消費品。

文章稱,隨著貿易戰久拖不決,美國正在加大努力對內進行補償,以便自己能夠在攤牌中承受住更多痛苦。

專家強調,與任何預測人類行為的模型一樣,博弈論也有其侷限性。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經濟學教授安迪·麥克倫南說:“我不認為特朗普是理性的行為者。”不可預測性可能是談判中的一個優勢。拉特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托馬斯·普呂薩說:“這可能會加強他的力量,也可能使他變成一個瘋子。誰知道他接下來會做什麼。”

麥克倫南說,勝利一般偏向有耐心、有戰略和有連貫性的一方,而特朗普往往情緒化、衝動,不追求連貫的目標。雪上加霜的還有他自己造成的傷害,包括特朗普政府內部在戰略上的分歧以及用人不當。

文章指出,就在特朗普政府與中國較量的同時,它也疏遠了自己的傳統盟友。普呂薩說:“特朗普把歐洲、日本和加拿大趕走了。這是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

專家說,北京採取了比較常規和謹慎的態度。

麥克倫南說:“在中國方面,當瓷器店裡出現一頭公牛時,最好不要揮舞紅旗。因此,他們保持相對平靜和耐心是合情合理的。”

巴利加說:“我猜測,特朗普最終會屈服,因為他有點退縮了而且政治影響越來越糟。他有一個最後期限。”

【延伸閱讀】英媒文章:中美貿易爭端衝擊新興市場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2日刊載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客座研究員洪川的文章稱,就在4月給全球經濟帶來一線希望後,5月提醒市場參與者,新興市場經濟體和股票容易受到世界貿易波動的衝擊。

文章稱,自本月初美中貿易戰升級以來,新興市場股市下跌超過8%。新興市場股權交易所交易基金經歷了兩次單週淨流出逾1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本網注),而在那之前是持續六週的淨流入。

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依靠繁榮的世界貿易來刺激經濟發展,它們向全球供應鏈出口大宗商品、低端製造業產品,以及中間產品。世界貿易放緩已給許多新興市場帶來了阻力:早在5月初關稅被提高前,世界貿易組織就曾預測,世界貿易增速今年將放緩至2.6%,而2017年這一增速曾達到4.6%。

文章介紹,在世界貿易放緩的背景下,美中貿易戰升級加劇了許多新興市場面臨的全球需求疲軟問題。

文章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正越來越多地蒙受貿易戰帶來的附帶損失。

戰略學家評估中美貿易戰前景:中國有耐心更擅長打“消耗戰”

在土耳其安卡拉,人們在貨幣兌換處交易。新華社/路透

(2019-05-24 14:18:39)

【延伸閱讀】外媒評述:美國升級貿易戰危及世界經濟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道外媒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警告說,美中貿易緊張關係加劇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會令“世界經濟處於危險境地”。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製造業也受到嚴重打擊。

經合組織警告“溢出效應”

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5月21日報道,經合組織21日將對未來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描述為“溫和但脆弱”,並警告說,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可能“進一步抑制全球範圍內強勁和可持續的中期增長”。

經合組織祕書長安赫爾·古里亞說:“世界經濟處於危險境地。除非貿易緊張關係緩和,否則其結果可能比我們面臨的主要局面還要糟糕得多。”

他在受訪時稱,美中貿易關係緊張的“溢出效應”正變得越來越明顯,而貿易緊張局勢加重的“不確定性是經濟增長的最大敵人”。

該組織21日發佈的一份新聞稿說:“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認為,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是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因素。報告強調,當前的貿易爭端週期正在損害製造業,破壞全球價值鏈,造成嚴重的不確定性,影響投資決定,並凸顯了進一步破壞的風險。”

另據英國《衛報》網站5月21日報道,西方最有影響力的經濟智庫已經警告美國總統特朗普,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將對美國經濟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破壞。

總部設在巴黎的經合組織21日發表了悲觀的全球經濟評估報告。經合組織說,世界經濟勢頭已經明顯減弱;隨著圍繞貿易的緊張局勢持續存在,增速將保持在較低水平。到2021年至2022年,美中貿易爭端激化很可能使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0.7%。

評估報告說,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關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可以量化為損失近6000億美元。

經合組織預測,今年全球GDP增速將從2018年的3.5%降至3.2%,到2020年將小幅回升至3.4%。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說,世界貿易流增速今年頭幾個月已經從2017年的5.5%下降到幾乎為零。她說:“貿易緊張關係破壞了我們在2017年看到的全球同步增長。正在發生的事情非常令人擔憂。”

布恩說:“我們陷於一個不確定局勢的時間越長,對經濟增長的拖累就越大。”

此外,據埃菲社5月21日報道,聯合國21日調低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預計2019年和2020年分別增長2.7%和2.9%。

報道稱,鑑於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和政治環境出現不確定因素,聯合國修改了今年1月對全球經濟作出的增長預測,當時的預期是2019年和2020年都將增長約3%。

聯合國強調,還存在諸多可能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的風險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此外,融資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也被包括在風險因素中。

全球經濟關係或需重組

彭博新聞社網站5月22日的文章稱,美中貿易爭端的影響不再只是侷限於這兩個國家。特朗普政府的最新舉措——限制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從美國供應商採購產品與服務——可能會迫使全世界各地許多企業重新考慮它們對經過中國的供應鏈的依賴,消費者也會重新考慮他們對中國手機的依賴。

文章稱,全世界這些企業和消費者越是努力使自己免受未來類似措施的影響,這場貿易衝突的全球性影響就越大,其最終重組全球經濟關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此外,還有美媒認為,如果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轉為持久戰的話,不僅兩國經濟受到拖累,全球經濟也有可能陷入衰退。

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近期表示,美中貿易談判長期僵局以及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將導致全球經濟步入衰退,而且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也有可能在一年內將美國利率調回到零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20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如果談判停滯,沒有達成協議,美國對剩餘的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那麼全球經濟將走向衰退”。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葛來儀認同這種看法。她說:“美中兩國經濟都會受到影響。如果這些關稅保持下去,更多的美國公司會搬出中國。某些供應鏈將斷裂。而美國農民可能不得不為他們的大豆去尋找新市場。但傷害將不侷限於美國和中國經濟,全球經濟都將放緩。”

此外,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還認為,人們可能低估了美中貿易爭端長期化可能對兩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的影響。

多國製造業遭池魚之殃

據德國《商報》網站5月21日報道,經合組織擔心全球化終結,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財富的巨大損失。擁有龐大工業的德國將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因為它“依賴全球價值鏈”。德國工業界正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煽動的貿易衝突的折磨。

經濟學家們說:“全球經濟疲軟給投資設備需求帶來壓力,導致德國出口訂單收入大幅下降。”合乎邏輯的結果是:他們因此預計德國出口增長將放緩。

另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5月21日報道,德國公司很難在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作出選擇。中美兩國對德國經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其中一個市場被隔絕或部分流通渠道被切斷,那麼不僅公司將會有大量商品滯銷,無數的生產鏈也將被打斷,結果是無法估量的連鎖反應。

又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2日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公佈對中國實施新一輪加徵關稅措施的計劃,日本製造業苦於應對。這次加徵關稅對象很多是日本企業擅長製造的產品。日本企業從中國生產基地向美國出口的產品總額每年達1萬億日元(約合626億元人民幣)。

松下公司數碼相機機身大部分是在福建廈門的工廠生產的。照相機業務銷售額約達600億日元規模,其中在美國的銷售額約佔兩成。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也會探討轉移生產,但如果因此增加的成本高於關稅額,那就沒有意義了。”

經營跑鞋等業務的亞瑟士體育用品公司為規避風險,自去年起將部分生產由中國轉移至越南。該公司在北美市場的銷售額約為751億日元。不過,部分從中國出廠的出口產品難以轉移到其他國家生產,該公司將與客戶和供應商就加徵關稅帶來的成本負擔問題進行磋商。

此外,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1日報道,根據初步統計數據,韓國5月的出口進一步萎縮,這反映了芯片製造商的持續低迷。目前美中貿易戰給這一技術行業帶來了不確定性。

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高度依賴面向中國的高科技電子元件(比如計算機芯片)銷售。

據韓國海關稱,5月前20天的半導體出口同比減少了33%,較上月同比減少約25%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2019-05-23 11:57:0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