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債還款的資金來源有哪些?'

"

部分讀者在問:地方政府借了那麼多債,以後拿什麼來還啊?其實政信債它就是屬於地方債中的一種,它的還本付息來源主要有如下方式。

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這一塊兒是大頭,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在選政信債時,它會先看區域,比如一個地方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至少也是10億起步,甚至20億起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少的,直接就不考慮,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這類舉債會非常困難。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裡面最穩定的就是稅收收入,還有部分非稅收項目,稅收是每年都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比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等。大家可以看看現在像杭州、深圳那些地方搶高學歷應屆畢業生有多狠,動不動就給本科生1萬+,碩士3萬,博士5萬以上的補貼。這些高學歷的人才一但搶到自己的區域後,這些人很有可能是高收入群體,有了高收入後就會每年都源源不斷繳納個稅,如果這些類的人才要買房的,還有房產稅,每年的吃喝拉撒都會給地方上的GDP做出貢獻。現在有種趨勢就是越富的地方越捨得財政補貼搶人、越窮的地方越摳門,越摳門的越搶不到高學歷人才,發展越困難,然後越窮。

二、政府性基金收入

這一塊兒收入主要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賣地收入,最大的一個來源項就是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就拿2016年來說,全國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為3.29萬億,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就佔到了2.67萬億,這一塊收入它不像稅收收入那麼穩定,所以參考的價值次之,今年可能賣地賣的多,明年就可能賣不了那麼多地。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很缺錢的時候,他就可以通過出讓儲備的土地換錢花。把一些儲備的地賣了後,地方上債務存量就能下來,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黃奇帆當年主政重慶時候的玩法,那叫玩的一個溜。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因為地方國有企業都是納入到地方政府的國有經營預算收入當中的,這一塊兒的收入主要還是來源於國有企業的利潤,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國企還是很給力的,為地方上增加了不少收入,如果自己地方上有個一兩家在全國都很知名的企業,那類地方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就不錯,比如四川宜賓的五糧液、貴州的茅臺,這些響噹噹的企業就能為當地增加不少收入。但如果不是國企的巨無霸企業,它發揮的作用更多就是為當地創造GDP,增加稅收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的來源主要還是來源於國有企業。所以這一塊就要看地方,差異性巨大。

四、滾動發債

這個手段其實是用的非常多的,甚至是美國的國債就是這個玩法,通過源源不斷的滾動發債,其實是每年只需要還利息不需要還本金。國內這個玩法也差不多,只不過這類玩法,每個地方都會有非常嚴格的財政預算,每年會嚴格控制各個地方的債務上限和債務餘額,保持一個合理的安全線。至於預算和債務如果制定和限制的,那類財務報表就是一大堆,大佛個人見過好幾個地方的這類報表,動不動就是過百張表。

滾動發債其實是大多數國家償還債務的主要資金來源方式,大哥不說二哥,大家的玩法都差不多。只不過每個的債務率高低不同罷了。你跟美國的債務率比起來,我們低的是太多了。

五、處置資產

地方政府手裡面其實往往擁有大量的優質資產,而且地方政府平臺一般資產負債率都很低,絕大多數資產負債率都在60%以下,不像一些民營企業動不動8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因為資產負債率很低後,如果真是資金非常緊張時,他們可以通過處理掉部分優質資產變現,處置後,現金流增加,債務減少,很多債就還上了,但畢竟是優質資產啊,這些優質資產如果掌握在自己手裡面,以後就是能源源不斷的產生現金流的大奶牛啊!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賣。因為絕大多數政府平臺資產負債率非常低,所以他們沒有破產的動機,一般破產都是指一些公司資產負債率過高後,已經資不抵債沒法繼續經營才會申請破產,只要淨資產率很充足,誰會去同意它破產啊,這估計也是截止到目前,還沒見過有一家政府平臺破產的先例,被合併重組的有,但破產的暫時還沒發生過。銀行都有過破產的先例,比如海南發展銀行,但政府融資平臺暫時還沒聽說過有破產的。

六、央行降息

這個我認為是一個大殺招,地方政信債其實是可以通過滾動續債不用還本金,實際上只需要還利息的,如果央行降息,社會融資成本變低後,實際上每年需要還的利息就會大量減少,利息大量減少後,還款的難度自然而然容易的多,也就是我們業內俗稱的印錢,如果真有一天,很多地方有快還不上地方債的趨勢時,估計上面就會開始大量印錢。

最後,我們們常說政信有信仰的,可以允許局部零星違約,但堅決不允許大面積違約,它之所以有信仰的根本原因就是,上頭可以通過債務債還、滾動發債、資產處置、上頭印錢等無數種方法讓它不違約,其實這些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就是他們說了算,信用是根本,只要信用在,信仰就會在。

"

部分讀者在問:地方政府借了那麼多債,以後拿什麼來還啊?其實政信債它就是屬於地方債中的一種,它的還本付息來源主要有如下方式。

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這一塊兒是大頭,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在選政信債時,它會先看區域,比如一個地方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至少也是10億起步,甚至20億起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少的,直接就不考慮,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這類舉債會非常困難。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裡面最穩定的就是稅收收入,還有部分非稅收項目,稅收是每年都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比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等。大家可以看看現在像杭州、深圳那些地方搶高學歷應屆畢業生有多狠,動不動就給本科生1萬+,碩士3萬,博士5萬以上的補貼。這些高學歷的人才一但搶到自己的區域後,這些人很有可能是高收入群體,有了高收入後就會每年都源源不斷繳納個稅,如果這些類的人才要買房的,還有房產稅,每年的吃喝拉撒都會給地方上的GDP做出貢獻。現在有種趨勢就是越富的地方越捨得財政補貼搶人、越窮的地方越摳門,越摳門的越搶不到高學歷人才,發展越困難,然後越窮。

二、政府性基金收入

這一塊兒收入主要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賣地收入,最大的一個來源項就是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就拿2016年來說,全國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為3.29萬億,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就佔到了2.67萬億,這一塊收入它不像稅收收入那麼穩定,所以參考的價值次之,今年可能賣地賣的多,明年就可能賣不了那麼多地。反之如果地方政府很缺錢的時候,他就可以通過出讓儲備的土地換錢花。把一些儲備的地賣了後,地方上債務存量就能下來,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黃奇帆當年主政重慶時候的玩法,那叫玩的一個溜。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因為地方國有企業都是納入到地方政府的國有經營預算收入當中的,這一塊兒的收入主要還是來源於國有企業的利潤,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國企還是很給力的,為地方上增加了不少收入,如果自己地方上有個一兩家在全國都很知名的企業,那類地方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就不錯,比如四川宜賓的五糧液、貴州的茅臺,這些響噹噹的企業就能為當地增加不少收入。但如果不是國企的巨無霸企業,它發揮的作用更多就是為當地創造GDP,增加稅收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的來源主要還是來源於國有企業。所以這一塊就要看地方,差異性巨大。

四、滾動發債

這個手段其實是用的非常多的,甚至是美國的國債就是這個玩法,通過源源不斷的滾動發債,其實是每年只需要還利息不需要還本金。國內這個玩法也差不多,只不過這類玩法,每個地方都會有非常嚴格的財政預算,每年會嚴格控制各個地方的債務上限和債務餘額,保持一個合理的安全線。至於預算和債務如果制定和限制的,那類財務報表就是一大堆,大佛個人見過好幾個地方的這類報表,動不動就是過百張表。

滾動發債其實是大多數國家償還債務的主要資金來源方式,大哥不說二哥,大家的玩法都差不多。只不過每個的債務率高低不同罷了。你跟美國的債務率比起來,我們低的是太多了。

五、處置資產

地方政府手裡面其實往往擁有大量的優質資產,而且地方政府平臺一般資產負債率都很低,絕大多數資產負債率都在60%以下,不像一些民營企業動不動8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因為資產負債率很低後,如果真是資金非常緊張時,他們可以通過處理掉部分優質資產變現,處置後,現金流增加,債務減少,很多債就還上了,但畢竟是優質資產啊,這些優質資產如果掌握在自己手裡面,以後就是能源源不斷的產生現金流的大奶牛啊!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賣。因為絕大多數政府平臺資產負債率非常低,所以他們沒有破產的動機,一般破產都是指一些公司資產負債率過高後,已經資不抵債沒法繼續經營才會申請破產,只要淨資產率很充足,誰會去同意它破產啊,這估計也是截止到目前,還沒見過有一家政府平臺破產的先例,被合併重組的有,但破產的暫時還沒發生過。銀行都有過破產的先例,比如海南發展銀行,但政府融資平臺暫時還沒聽說過有破產的。

六、央行降息

這個我認為是一個大殺招,地方政信債其實是可以通過滾動續債不用還本金,實際上只需要還利息的,如果央行降息,社會融資成本變低後,實際上每年需要還的利息就會大量減少,利息大量減少後,還款的難度自然而然容易的多,也就是我們業內俗稱的印錢,如果真有一天,很多地方有快還不上地方債的趨勢時,估計上面就會開始大量印錢。

最後,我們們常說政信有信仰的,可以允許局部零星違約,但堅決不允許大面積違約,它之所以有信仰的根本原因就是,上頭可以通過債務債還、滾動發債、資產處置、上頭印錢等無數種方法讓它不違約,其實這些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就是他們說了算,信用是根本,只要信用在,信仰就會在。

政信債還款的資金來源有哪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