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服務大上海 建設“北大門”

經濟 交通 長江 東方明珠 中國江蘇網 2017-04-25

風從海上來,韻自江中出。

萬里長江與浩瀚大海激情交匯,在長江三角洲孕育出兩顆璀璨明珠:“東方明珠”——上海,“江海明珠”——南通。數百年來,這兩顆明珠一顆鑲嵌在南岸,一顆遺落在江北,一直只能南北顧盼,隔江相望。

“南通要發揮好‘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獨特優勢,做好跨江融合、接軌上海這篇大文章,努力建設上海‘北大門’。”去年以來,無論是一次次親自追江趕海,還是盛會問策,省委主要領導都反覆為南通接軌上海把脈指向,要求借力上海,聚力發展,釋放作為江蘇發展“潛力股”的巨大能量,為全省實現“兩聚一高”新目標擔當大任。

省領導如此看好、看重南通借力上海發展的潛力和前景,給南通吹來春風,一股全面接軌上海、建設上海“北大門”的熱潮在南通驟然升溫。

繼一個個部門、一個個縣市對接活動的頻繁舉辦,4月26日-27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將在上海舉辦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全面對接大會。南通市委主要領導表示,今年將突出接軌上海,深化區域合作,推動上海“北大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讓“江海明珠”與“東方明珠”交相輝映。

站上“新風口”,“北大門”開門迎春風

一條大江,將南通與上海分隔在江南江北,卻割不斷兩地的緊密聯繫。

地域相連、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的南通與上海,合作發展歷史悠久。早在一個世紀前,著名實業家張謇就藉助上海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在南通辦紗廠、搞教育、推進“一城三鎮”建設。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南通提出“接軌上海、融入蘇南”戰略,而隨著蘇通大橋和崇啟大橋相繼建成、滬通鐵路長江大橋開工建設,南通真正融入了上海一小時都市圈,接受上海輻射帶動的效應日益凸顯。目前,兩地產業融合實現了“456”,即近40%的農副產品供給上海,50%的企業與上海合作,60%的貨物通過上海口岸,進滬建築企業施工產值350億元……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長三角城市群建設規劃提出將南通建設成為Ⅱ型大城市,並要求上海推進與南通等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加快推進滬蘇通跨江融合發展。”在這個大背景下,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符合國家戰略要求,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從上海規劃來看,上海城市2040總體規劃提出要建設上海“1+6”協同發展都市圈,明確將南通納入其90分鐘交通出行圈。在上海建設用地減量化、人口總量控減的當下,南通依託資源多、空間大的優勢,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大局,承擔上海城市疏解的非核心功能,符合上海城市發展趨勢和需求。

而江蘇省委主要領導給南通多次的“釜底添薪”,更是指明瞭南通由“潛力股”轉向“績優股”的華麗蛻變之道。

在不久前召開的省黨代會、全省兩會上,省委主要領導反覆強調,作為江蘇發展“潛力股”,南通要做好“跨江融合、接軌上海”這篇大文章,努力建設上海“北大門”。時隔1個多月後的3月20日至21日,在第三次來到南通調研時,再次談起這一重要話題,要求南通積極主動接軌上海,增創新的發展優勢,推進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建設,打造上海“北大門”。

從“北上海”到“上海北”,再到上海“北大門”,定位更高了,內涵更豐富了,責任也更大了。政策的引導,歷史的機遇,區位的優勢,百姓的希冀,領導的期盼……“北大門”春風浩颺,南通又站上了發展“新風口”。該市明確,今後重點按照行政推動常態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產業發展協同化、社會服務同城化、交通運輸便利化的原則,深化對接,深度融合,做好這篇“錦繡文章”,真正把“北大門”裝扮得更靚更美,打造更為廣闊的新空間、鑄就更為持久的新動力。

共建新舞臺,“配角”唱好“主角”大戲

“接軌上海,融入上海,南通要善於當好‘配角’, 學會以‘配角’身份唱好‘主角’大戲,在與上海這一龍頭共舞中贏得主動發展。” 南通市委主要負責人說,與上海產業融合,南通從跨區合作共建園區起步。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突破區域界限、實現互利共贏、促進融合發展的過程。

2008年初,啟東率先跨過長江天塹,更突破思想疆界,以“配角”身份牽手上海在啟東濱海工業園共建“上海外高橋集團(啟東)產業園”,由高度國際化的外高橋集團負責統一面向世界著名企業招商。目前,產業園累計投資近10億元,已吸引多家大型企業進駐。

如今,這個“園中園”已成為我省與上海首個跨區合作“試水樣本”。參照這一模式,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楊浦(海安)工業園、海門海寶金屬工業園等合作園區相繼誕生,南通與上海攜手共建了一個又一個新舞臺。如今,南通每個縣(市)都有與上海合作共建的園區,園區數達7家。其中,上海城投以最大股東身份與啟東合作,共同打造的佔地30多平方公里的江海產業園,已上升到滬蘇兩地戰略合作高度。

隨著對接服務上海工作的深入展開,滬通共建園區合作領域從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招引逐步向人才、科技、金融等多領域延伸。啟東市在加快推進江海產業園等5個滬啟合作共建園區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華東產業研究院、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啟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張江尚華啟東生物製藥科創中心等十大創新功能平臺的打造。通州錫通科技產業園,如今與上海未來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達成合作意向,在區內建設科創園承接未來島上海基地的“溢出”項目。如皋市在繼續辦優嘉定工業區如皋產業園的基礎上,又以高新區軟件園為載體,加強與上海市大數據產業基地對接,招引大數據重點企業落戶。

陽春3月,走進南通市北新城,但見花紅柳綠、碧水清清。這座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的生態新城,是一座血統純正的“上海城”。作為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園區的“升級版”,新城由上海市北高新集團負責品牌輸出、出資打造,按照“以人為本、綠色生態、現代都市”的理念,委託世界排名前三名的日本日建完成城市設計,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總部經濟等產業。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近200億元,集聚了上海雲院、杭州恆生電子等20多個產業項目,項目扎堆、品牌集聚的發展態勢初步顯現,一座產城融合、生態環保、宜商宜業的科技新城正在快速崛起,得到滬蘇兩地主要領導充分肯定,成為滬通合作典範園區。

在不斷提升原有平臺與上海各區、相關大企業合作水平的基礎上,對接服務上海的大平臺搭建也是緊鑼密鼓。位於南通新城區東部的新設立的南通中央創新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著力打造科創、文創、醫學、會展“四大中心”和教育配套板塊,承接上海轉移溢出的資本、產業、人才。目前,建設指揮部入駐運作,首批4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緊建設,全部建成後還將成為南通轉型升級的示範區、科技創新的試驗區……

跨區共建新舞臺,不僅吸引了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以及高等人才等加速向共建園區集聚,而且植入了全新的規劃、建設、管理、發展理念,帶動了南通園區開發建設的轉型升級。目前,南通與上海共建了7個合作園區,佔全市園區總數的六成。每年引進上海或通過上海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個左右,實際完成投資額200億元以上。

借力“新動能”,讓兩顆明珠交相輝映

站在轉型的“關口”、發展的“風口”,南通接軌服務上海好戲連臺。

去年末,南通機場與上海機場集團、浦東國際機場貨站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滬通空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在南通興東國際機場揭牌投運;

今年1月23日上午,南通市委主要領導在該市位於崇明島的兩塊“飛地”——海永鎮、啟隆鎮調研,強調要積極響應、主動呼應上海把崇明島建設成世界級生態島的決策部署,努力打造上海生態“北大門”。

2月,南通市、縣建立起對接服務上海工作協調委員會,19日海門市在上海舉行對接服務上海合作懇談會暨項目簽約儀式,集中籤約項目45個,總投資額180多億元;24日,啟東市在上海舉辦對接服務上海投資環境說明會,42個項目簽約,總投資361.2億元;3月30日,如皋在上海舉辦對接服務上海推介會,簽約項目82個,總投資220億元;

3月15日,南通市政府印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南通行動計劃(2017~2018年)》,從七方面明確了南通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在鐵路公路、軌道交通、航空等領域展開對接上海、構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行動,在長三角城市群建設中發揮重要生力軍作用;

3月19日,南通市委、市政府召開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會議,積極落實國家規劃賦予該市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戰略定位,加快建設與“經濟中心”相匹配的長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在城市設施、功能、形象等多方面全面對接大上海,打造上海“北大門”,提升區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影響力。

4月1日,來自上海、南京等地智庫專家匯聚“南通接軌上海社科界座談會”,為南通加快接軌上海,增創發展新優勢提供理論研究與智力支持;

4月26日至27日,南通還將在上海世博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和農展館,舉辦規模超前的對接服務上海大會+對接服務上海專家諮詢會、對接服務上海創新懇談會、旅遊推介會、農產品展示展銷暨農業項目推介會等1+4系列活動……

在對接服務上海中,兩地經濟合作實現了多贏。2004年落戶如皋開發區的上海“雙錢輪胎”,順利承接了中國全鋼載重輪胎的鼻祖工廠——集團所屬上海載重公司的產能以及規格品種的轉移,如今產能增加了五成。今年母公司還將在如皋投資繼續擴大產能,致力於打造世界級工廠。上柴動力產能擴張遇到資源瓶頸,轉向海安投資15億生產發動機零部件及承接各類機械鑄件的加工製造,嚐到當地產業高集聚度的甜頭後,又將上海兩條粗加工生產線搬遷到海安。武漢凌雲科技集團讓位奉賢區碧海金灘建設項目,在通州灣設立生產基地,將藉助江海聯運通道和深水海港走向世界,推動凌雲幕牆品牌走向國際化……

科技創新和與上海高水平合作,加快了南通新發展動能的形成。截至目前,南通已有5000多家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千億級產業6個,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到46%,“單打冠軍”已有110餘家,獲全國馳名商標40餘件,12家企業入圍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其中中天海纜、中興能源、神通閥門三家企業獲得工信部首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培育企業。

“建設上海‘北大門’,南通必須抓住上海打造大都市圈、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機遇,搭乘上海發展的‘便車’‘快車’,借力發展,借光生輝,借勢提升。”南通明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城市轉型、交通轉型,加快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宜居宜業富有魅力的花園城市,從而使“北大門”外在形象上與上海匹配,內在品質上向上海看齊,真正實現“江海明珠”與“東方明珠”交相輝映。

本版撰稿 陳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