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正為買房焦慮的你,假如一下子把獸爺、盧俊、丁建剛、孟祥遠、米公子(米宅)、六土、二小姐推到你面前諮詢,你是不是會感覺豁然開朗?

相信哥,當他們答覆——我不知道,你一定收穫滿滿。

上週末,地產自媒體《層樓》開“老友記”,一呼百應,很多全國地產頭部大V濟濟一堂。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本質上,地產媒體都是看多,但他們不是無腦吹。

比如一位大V就非常理性,他一直勸告粉絲,每年買房千萬不能超過10套。

很多V都是實戰派,而且已經向行業上游蛻變,並且走向海外。

一位V今年在柬埔寨拿下2000畝土地,正在做七通一平,把中國房地產福音,傳播到全世界。

我們言歸正傳。

這麼多V在一起,難免要對樓市未來走勢做出預測。

他們也的確給出比較一致的判斷——

我不知道。


01


喬幫主有句名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按字面理解,就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但本質上,透露的是你對未來一無所知。

樓市更是如此。

哪怕你是最堅定的必漲派,一切萬事俱備,依然要“等風來”。

因為是閉門會議,東家請大家不要公開大V原話,所以哥只能按照理解,把他們的核心意思表達出來,供大家參考。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比如對樓市走勢的判斷,無非就四個字——

勢城片房。

“勢”就是首先看基本面的貨幣寬鬆程度,然後選擇向上發展的“城市”,從城市中比較解讀各個“片區”發展前景,最後選擇最合適的“項目”。

所有追捧武漢樓市的觀點,說到底都逃不過以下5個維度——

貨幣增量

城市化進程(人口淨流入)

對土地財政依賴

經濟增速

老百姓投資標的荒

從這個幾個維度看,無論你怎麼看空,武漢樓市都是有價值的。

那現在問題來了,2011~2015年,武漢樓市5年不漲價的時代, 5大指標,不夠亮眼嗎?

2011年,M2增速雖然從接近30%的高點回落,但依然有15%的數據。

不缺大水漫灌吧?

武漢樓市進入冰封期。

相反武漢樓市最火熱的時期,M2已經降到10%以內。

城市化進程——武漢最近7年(2009~2015年)淨流入人口從2009年的74.45萬人增至2014年的206.49萬人,到2015年已突破230萬人。

那幾年,武漢樓市的至暗時刻,無論是城市化還是人口淨流入,數據都是槓槓的。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武漢房地產投資在GDP的比重,那幾年一直在接近30%的水平線。

經濟增速,中國整體GDP增速是在放緩。

老百姓投資荒?

雖然股市最近很瘋狂,但“買房最靠譜”這個理財觀念,已經說過10年不止。

那麼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同樣指標的2011~2015年,武漢房價可以5年不漲?

無法解釋這個疑問,現在拿這些指標證明武漢樓市的價值,邏輯都有BUG。


02


所以即便萬事具備,你依然要等風來。

而風,恰好是最不可捉摸的玄學。

這次兩會未再提“房住不炒”,輿論就有完全相反的兩種解讀。

1、 政策轉向,常識迴歸,房地產不能人為剔除金融屬性。

2、 政策不變,因為這是不能變的,所以沒必要每次強調。

所以你能解讀出什麼?

你唯一能確定的是,政策強壓已經見底。

但這就意味著轉向?未免有點強詞奪理。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正因為如此,大V對今年樓市的走勢判斷就是,不知道。

每一條你認為上漲確鑿的基本面,都能在全球範圍內找到反例。

比貨幣大水漫灌,沒人比得過日本,可日本樓市的表現呢?

說“資產永遠比現金”重要,瑞士法郎瞭解一下?

瑞士房產以美元計,40年上漲17倍,但瑞士法郎本身對美元的升值,卻達到44倍。

大V說事,小V說勢。

因為影響房價的因素實在是太多,最終是綜合疊加出現某一種局面。

殷躍建老師做過一次關於最近10年,武漢每出臺一個政策對樓市走勢的影響分析。

但這個分析的前提,是假設很多變量固定。

而事實上呢?這些變量不可能固定。

所以他得出的結論,只能從一個側面呈現政策的影響值,不代表出這個政策,一定會造成某一種局面。

關於樓市最靠譜的判斷,依然是細枝末節的觀測點。

越具象化、越從單一維度解析只解決你一個疑問,最終的答案才相對靠譜。

那些動不動從單一維度分析得出全面結論——“信號已顯,房價大漲在即”,你看看就好啦。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03


這麼多V,估計大家很想知道,他們對武漢樓市怎麼看?

答案是,不怎麼看。

相比於杭州、南京、上海、深圳,甚至成都西安重慶長沙鄭州這些網紅城市,武漢在所謂“炒房團”眼裡的存在感比較低。

最大的原因,國內幾個彪悍的炒房軍團,一直沒太關注武漢。

重慶作為房價最低的直轄市,很有賣點;

西安在新絲綢之路的地位,很有賣點;

深圳在粵港澳灣區的領頭位次,很有賣點;

杭州的G20、亞運會,很有賣點;

……

對比武漢,無論是長江經濟帶,還是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很多都是老生常談,不夠刺激。

其次,金融政策不友好。

炒房最關注的是現金流。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比如某炒房流派,總結下關鍵詞就是加槓桿、現金流。

所以他們對房產抵押融資額度、信用貸、貸款利率這些指標,都很在乎,甚至會超越對城市基本面的判斷。

武漢由於榮登“房貸利率上浮幅度全國第一”寶座,客觀上給炒房團設置防火牆。

最後一個原因——武漢房價低了。

這個原因貌似有點反常,哥多說幾句。

現在利潤率很高的生意,有哪些?

手機貼膜,賣煎餅、賣酸辣粉,利潤率可能高得驚人,也許比房地產開發還高。

那麼,李嘉誠、馬雲為什麼不殺進這個行業?

規模不經濟。

這種行業只能容納5萬級投入,無法容納5000萬千資本。

馬雲做手機貼膜,要佈局100萬個攤子。

假如一個貼膜攤子的利潤率是50%,100萬個攤子累計起來,利潤率絕對不是50%,巨大的管理成本和難度,量變直接導致質變。

對5000萬級的資本,一定要找容量足夠大的市場,哪怕10%的回報,盈利絕對值也很高。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投資房地產也是如此。

現在手持50萬現金,在武漢買房難度很高;手持5000萬現金,在武漢買房難度也不低。

你可能會說,江邊800萬豪宅,買10套啊,分分鐘消化。

投資豪宅你賣給誰啊?

800萬精裝房好賣,還是80萬毛坯房好賣?

投資客更傾向相對低總價標的,因為底層需求是流量市場,流動性最好,高端永遠曲高和寡。

那現在問題來了,5000萬全部用上槓杆,你起碼得在武漢看50個樓盤,找30個代持、做100份資料。

累死了,所以真正的炒房真是一場心力交瘁的歷程。

炒房團有所謂“大面積流”,某種程度是比較輕鬆的做法。

5000萬資金,用10套以內房產消化,勤奮一點還是可以做到。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有錢人,買商鋪買寫字樓,你笑他傻。

他其實很痛苦,他痛苦的根源就是錢太多。

商鋪之所以“財富收割機”,8萬一平的單價,300平鋪子,動不動2000多萬投進去。

富人只用看一個項目,閒錢全部用出去,還不是揮霍而是投資,內心無比充實。

他也知道4環小戶型投資收益更高啊,但買30套房,身體吃不消。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04


武漢一些客觀條件,可以擋住部分投資客,他的價值也不以投資客為標準去判斷。

前2年支撐武漢樓市的一大顯性因素是,

限價。

限價,真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經典的營銷手段。

因為限價,出現極其明顯的一二手倒掛,是個正常人,都想去白撿3000塊差價。

後來,限價慢慢鬆動,二手房長期掛高價無人問詢,也開始慢慢迴歸理性,武漢樓市“撿錢”效應大幅度衰退,市場狂熱氣氛降溫。

關於所謂“倒掛”,大V們有一個普遍觀點,哥認為很好。

——更大範圍城市視野的評判。

高鐵、城際鐵路成網,是當下中國城市格局很大的變數。

為什麼包括武漢在內的二線城市拼命搶人,因為本質上,高鐵會把所有城市,拉到同一個平臺去競爭性價比。

所謂虹吸效應,人口的增量放緩已經是大勢所趨,人口紅利變化為存量爭奪。

武漢搶人多,就意味著鄭州少,零和博弈。

至於樓市前景,全國頭部大V已給出精準判斷——我不知道

(圖源網絡:武漢)



過去所謂的房價城市輪動,還會不會繼續出現?

因為後知後覺+信息不對稱,總是深圳先動,然後上海北京,再然後二線城市,最後三四線市場。

當三四線市場房價上漲的時候,其實深圳已經又進入盤整週期。

這種類似的城市輪動效應,未來可能不再存在。

因為房地產調控的核心原則——因城施策。

因為城市對當地樓市有了相當強的“自治能力”,這意味著房價紅利,可能會逐步告別雨露均沾的傳統。

不僅在城市之間,甚至在城市板塊之間,都會走出截然不同的曲線。

當孝感、荊州的高價樓盤,已經和武漢三環部分項目價格持平。

要麼有人被高估,要麼有人被低估。

誰被高估,誰又被低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