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難有手段,德國“苦日子”或將繼續'

"

近期德國經濟出現了諸多不利的跡象,德國聯邦統計局8月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第二季度季調後國內生產總值(GDP)終值為-0.1%,整體經濟進入負增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製造業數據和進出口數據是考察德國經濟的兩個重要維度。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德國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同比下降8%和4.4%,製造業PMI指數在2019年幾乎都處於50枯榮線下方,尤其最近兩個月甚至低於45。

筆者認為,德國經濟整體狀況不佳,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外部環境三個方面分析,德國經濟可以騰挪的空間有限,政府難有手段,德國的“苦日子”或將繼續。

一直以來,影響德國國內財政政策有兩個重要的法則,一是“債務剎車”,二是“黑零”。“債務剎車”僅賦予德國聯邦政府0.35%結構性赤字(佔GDP比例),以及完全禁止德國各地方州擁有結構性赤字,“黑零”是一項以收支平衡作為目標的財政政策。如果德國政府希望改變目前的財政政策框架,需要獲得聯邦議院和參議院三分之二的多數票通過才行。有了這兩項重要法則的制約,面對德國經濟的衰退局面,德國政府通過財政赤字的方式來提升經濟的可能性較低。本就立場偏向於保守的基民盟,要放棄財政平衡政策,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主要是美歐貿易戰和英國“脫歐”。美國是德國的最大單一市場,歐盟是德國商品最大出口地,美國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地。在今年的G7峰會上,美日達成貿易協定框架,而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係卻繼續緊張。美國目前既沒有取消對歐盟加徵的鋼鐵和鋁關稅,也沒有軟化加徵汽車關稅的態度。美歐之間還在數字稅和農產品市場方面紛爭不斷,短期之內幾乎難見雙方達成貿易協議的曙光。無論是現在的未達成,還是未來美歐雙方可能達成的貿易再平衡協議,總體方向都是逆全球化的,最受傷的無疑都會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

此外,德國經濟研究機構IW的報告指出,在歐洲大陸上,德國製造業密集地區所面臨的英國“脫歐”風險最為嚴重,他們有大約5%的GDP直接或間接依賴於與英國的貿易往來。自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德對英的出口逐年降低,2017年-2018年,德國對英出口降低了7%,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抑制了英國的整體經濟增長,對德國產品的需求有所降低。“脫歐”的不確定性還造成匯市恐慌,英鎊逐年貶值,歐元相對於英鎊長期處於升勢,造成了德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減弱。展望未來,無論英國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德國要麼面臨對英的無序貿易,要麼承擔出口關稅。這些對德國經濟而言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此外,歐洲央行對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較為悲觀,經濟將持續面臨下行壓力。歐洲央行已計劃向銀行注入新的借貸資金,以確保實體經濟具有較為充足的流動性,並考慮進一步降息到開啟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

歐洲央行此舉,對德國經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寬鬆政策也能讓歐元區國家雨露均沾,幫助歐元區國家經濟企穩,這對德國經濟也是一個好消息,歐元區整體環境的企穩有利於德國內部矛盾的緩和。

一般國家如果出現了經濟下滑,可以通過貨幣、政策等組合拳來刺激經濟。而現在德國的財政政策和其外部環境的改變都相對較為困難,唯一可行的方法似乎只有通過德國對歐洲央行的影響力,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抑制德國經濟下滑的趨勢。歐洲央行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將於9月12日舉行。此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央行已準備採取措施實現通脹增長目標,除降息外,還包括恢復債券購買等。只是,使用單一的貨幣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扭轉德國經濟,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