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學者:“一帶一路”將使中馬實現雙贏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網站5月1日刊發馬來西亞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蘇瑪蒂·珀馬爾的文章《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強經濟聯繫實現互利》稱,馬來西亞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幫助其實現到2020年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家的經濟目標。要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經濟機遇,馬來西亞就應將其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好,並制訂國際層面和地區層面的計劃,以促成與中國共同實施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珀馬爾稱,中國將致力於一項長期戰略,以提高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並崛起為一個大國。這項政策的一個關鍵部分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中國希望通過該倡議滿足對更多、更好的基礎設施(例如,連接東南亞地區主要海港的運輸線路)的需求,並打造一個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高效陸上和空中交通網絡。

不能低估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重要性,因為它可以為希望吸引外國投資的國家提供商業和新的投資機會。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一份報告,2010年至2020年,亞洲基礎設施開發將需要大約8.2萬億美元(約合56.5萬億人民幣)的資金。

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是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的兩家主要金融機構。在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亞洲的經濟也在加速發展,這將轉化為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就業,同時也將增加建設基礎設施項目的機會。在這一點上,總部位於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能成為第三個為基礎設施開發(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基礎設施開發)提供資金的平臺。

珀馬爾稱,在地區層面,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其國際貿易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馬來西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並與中國進行合作基於幾方面的考慮。馬來西亞尊重兩國的和平共處以及雙方為加強經濟關係做出的努力。馬來西亞的地緣政治位置、作為重要中等國家的地位對加強兩國關係而言都是加分點。馬來西亞對“一帶一路”倡議持積極看法,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幫助其實現到2020年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家的經濟目標。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將出席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馬來西亞一貫支持能夠推動經濟增長的地區、次區域和全球政策。2015年,馬來西亞的總貿易額達到1.47萬億林吉特(約合2.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近90%的貿易經由馬來西亞港口進行海上運輸。

珀馬爾稱,馬來西亞擁有地處“一帶一路”沿線的戰略位置。要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經濟機遇,馬來西亞就應將其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好,並制訂國際層面和地區層面的計劃,以促成與中國共同實施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鑑於“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是替代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可行計劃,這一點就更加重要。馬來西亞應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領域,包括港口基礎設施、陸地與水上運輸通道、港口間合作,並提高海上物流信息技術能力。

目前,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港口合作基於一項港口聯盟協議,共涉及11箇中國港口和6個馬來西亞港口。中國渴望投資馬來西亞基礎設施項目有幾個原因:馬來西亞政治穩定、經濟增長前景樂觀、貿易競爭力排名靠前,擁有可以投資開發的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