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股市由估值修復階段 進入到價值博弈階段

昨天,兩市股指跳空高開,在高位維持至上午11點許,調整回落,各大股指以陰線報收。筆者認為,這一走勢反映了多空雙方的理性博弈,是對基本面現狀的理性反映,意味著股市已由“估值修復階段”進入到“價值博弈階段”。

目前,多數投資者對於後市的看法是樂觀的,主要理由是:經過3個月上漲後,中國股市仍具有相對估值優勢;資金面相對充裕;多項數據顯露轉好跡象;政策信號偏暖等。這些看法是對的。經過2018年的深幅調整,股市風險已得到比較充分的釋放。今年1月份以來,大盤觸底回升,至3月4日上證綜指突破3000點一線,總體上屬於估值修復性行情。隨著行情持續活躍,各路資金紛紛入市,由“修復性行情”轉入“價值博弈行情”是情理之中的事。

繼續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發揮好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和整體改革的支持作用,是既定方針。而要把資本市場生態建設好、維護好,就必須把市場預期放置到經濟大勢中去考量、去管理,緊緊依託基本面把握價值判斷趨勢。

按照中央關於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要求,我們既要充分估計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對我國的影響,增強憂患意識;又要保持戰略定力,發揮好我國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優勢,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對應的措施,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

冷靜來看,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地區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加,不確定性仍然較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份預計2019年增長率為3.5%,比2018年10月份報告的預測低了0.2個百分點。4月9日,IMF再度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3%,比1月份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2019年將以回落為主,其前期政策邊際效應遞減,穩定增長和(港股00001)收緊流動性成為兩難。美聯儲貨幣政策外溢效應明顯,全球流動性縮減。本就脆弱的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資產泡沫破滅、資本流入逆轉、債務負擔劇增等風險,不排除局部爆發金融危機。這些因素將增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需要主要經濟體協商合作加以應對。

毫無疑問,中國龐大規模且持續增長的市場,生產、消費、科技等升級的歷史進程,已是全球經濟不可替代的積極因素。並且,經過主動去槓桿,調低了自身經濟增長預期,中國更加夯實了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地位。4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舉行亞太區專場發佈會,預計亞太地區在2019年和2020年的經濟增速均為5.4%,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其中,中國的貢獻率超過30%。

在對中國經濟保持相對樂觀的同時,我們切不可忽略大環境的壓力。中美貿易談判已經證明了外部因素對內部經濟運行的影響,即使是心理影響也不可忽視。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繼續發酵,短期內難以風平浪靜。談判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解決不了全部問題。對於外部因素影響,既要努力減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充分加以估計,備好先手棋,下好先手棋。

就中國股市來說,走出底部、展現活力是必須的、必然的,但股市自身結構的改變仍需假以時日。要在保持市場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加強市場生態建設: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幅提升違法違規成本,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和能力,進一步完善交易制度,加強交易全程監管。要通過制度建設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設立科創板和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試點,作為引領性改革,對於增強投資者長期信心具有重大意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在推進科創板這一歷史進程中,尤其要積極務實引導市場預期,把市場預期放置到經濟大勢中去考量、去管理,營造緊緊圍繞上市公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