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三、拜占庭帝國的內憂外患

自從拜占庭帝國一位強有力的皇帝——瓦西里二世(976-1025)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國勢就江河日下。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此嚴峻的時刻,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的亞歐草原來到了中亞,他們的軍事勢力強大,以武力控制了巴格達哈里發政權,並不斷在小亞細亞和黑海地區擴張,想要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除了外患,拜占庭帝國還面臨著內部的爭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皇室的一場內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他的弟弟阿歷克塞三世奪掉了皇位。伊薩克二世這傢伙情狀悽慘,他不僅沒了皇位,還被人刺瞎了雙眼,然後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不久之後,他的兒子阿歷克塞四世將他老爹救了出來,隨後父子兩人開始在歐洲各國遊歷,到處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鼓動西歐國家和教皇派兵幫他們爹倆重新登上皇位。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三、拜占庭帝國的內憂外患

自從拜占庭帝國一位強有力的皇帝——瓦西里二世(976-1025)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國勢就江河日下。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此嚴峻的時刻,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的亞歐草原來到了中亞,他們的軍事勢力強大,以武力控制了巴格達哈里發政權,並不斷在小亞細亞和黑海地區擴張,想要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除了外患,拜占庭帝國還面臨著內部的爭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皇室的一場內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他的弟弟阿歷克塞三世奪掉了皇位。伊薩克二世這傢伙情狀悽慘,他不僅沒了皇位,還被人刺瞎了雙眼,然後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不久之後,他的兒子阿歷克塞四世將他老爹救了出來,隨後父子兩人開始在歐洲各國遊歷,到處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鼓動西歐國家和教皇派兵幫他們爹倆重新登上皇位。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阿歷克塞皇子

正巧教皇英諾森三世也一直想要再次組織東征運動,因為早在1187年,薩拉丁率軍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屠殺基督徒,這件事是教皇心裡的痛。所以,這個時候,教皇英諾森三世面對眼前父子倆的請求,非常爽快地給了他們積極的答覆。於是,他們商量一番之後,推薦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作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首領,由他率領著從歐洲各地招募來的十字軍戰士,開始向拜占庭進發。

四、導火索:威尼斯利益受損,導致十字軍轉而進攻拜占庭帝國

由於十字軍需要威尼斯幫忙提供東征用的戰船,所以威尼斯在與十字軍簽訂了這份商業合同之後,舉國上下同心協力為按時完成合同而努力。但是在威尼斯人出色地完成徵集糧食、建造船隻、徵集水手等任務之後,沒想到卻遇到了十字軍無法按約支付酬金的情況。原本按協議將到達的33000人的十字軍,最後只有12000人零零散散地來到了出發地點,而且領軍的諸侯們也根本付不起3萬人的合同價格,參加這次東征的貴族們砸鍋賣鐵、東拼西湊才湊出51000馬克,距離威尼斯的要求還差一大截,威尼斯頓時陷入到了國家破產的邊緣。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三、拜占庭帝國的內憂外患

自從拜占庭帝國一位強有力的皇帝——瓦西里二世(976-1025)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國勢就江河日下。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此嚴峻的時刻,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的亞歐草原來到了中亞,他們的軍事勢力強大,以武力控制了巴格達哈里發政權,並不斷在小亞細亞和黑海地區擴張,想要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除了外患,拜占庭帝國還面臨著內部的爭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皇室的一場內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他的弟弟阿歷克塞三世奪掉了皇位。伊薩克二世這傢伙情狀悽慘,他不僅沒了皇位,還被人刺瞎了雙眼,然後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不久之後,他的兒子阿歷克塞四世將他老爹救了出來,隨後父子兩人開始在歐洲各國遊歷,到處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鼓動西歐國家和教皇派兵幫他們爹倆重新登上皇位。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阿歷克塞皇子

正巧教皇英諾森三世也一直想要再次組織東征運動,因為早在1187年,薩拉丁率軍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屠殺基督徒,這件事是教皇心裡的痛。所以,這個時候,教皇英諾森三世面對眼前父子倆的請求,非常爽快地給了他們積極的答覆。於是,他們商量一番之後,推薦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作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首領,由他率領著從歐洲各地招募來的十字軍戰士,開始向拜占庭進發。

四、導火索:威尼斯利益受損,導致十字軍轉而進攻拜占庭帝國

由於十字軍需要威尼斯幫忙提供東征用的戰船,所以威尼斯在與十字軍簽訂了這份商業合同之後,舉國上下同心協力為按時完成合同而努力。但是在威尼斯人出色地完成徵集糧食、建造船隻、徵集水手等任務之後,沒想到卻遇到了十字軍無法按約支付酬金的情況。原本按協議將到達的33000人的十字軍,最後只有12000人零零散散地來到了出發地點,而且領軍的諸侯們也根本付不起3萬人的合同價格,參加這次東征的貴族們砸鍋賣鐵、東拼西湊才湊出51000馬克,距離威尼斯的要求還差一大截,威尼斯頓時陷入到了國家破產的邊緣。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洗劫活動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經過和十字軍東征的領導交涉談判後,提出先行賒賬給十字軍,但是十字軍必須先攻打匈牙利的扎拉城,用攻城後掠奪的錢款來支付軍費的建議。於是,這場東征從此就開始變味了,偏離了原先聲稱要驅逐異教徒的軌道,屠刀指向了同為基督徒的拜占庭兄弟,這場信仰的聖戰轉變成了逐利的貪慾之旅。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三、拜占庭帝國的內憂外患

自從拜占庭帝國一位強有力的皇帝——瓦西里二世(976-1025)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國勢就江河日下。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此嚴峻的時刻,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的亞歐草原來到了中亞,他們的軍事勢力強大,以武力控制了巴格達哈里發政權,並不斷在小亞細亞和黑海地區擴張,想要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除了外患,拜占庭帝國還面臨著內部的爭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皇室的一場內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他的弟弟阿歷克塞三世奪掉了皇位。伊薩克二世這傢伙情狀悽慘,他不僅沒了皇位,還被人刺瞎了雙眼,然後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不久之後,他的兒子阿歷克塞四世將他老爹救了出來,隨後父子兩人開始在歐洲各國遊歷,到處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鼓動西歐國家和教皇派兵幫他們爹倆重新登上皇位。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阿歷克塞皇子

正巧教皇英諾森三世也一直想要再次組織東征運動,因為早在1187年,薩拉丁率軍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屠殺基督徒,這件事是教皇心裡的痛。所以,這個時候,教皇英諾森三世面對眼前父子倆的請求,非常爽快地給了他們積極的答覆。於是,他們商量一番之後,推薦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作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首領,由他率領著從歐洲各地招募來的十字軍戰士,開始向拜占庭進發。

四、導火索:威尼斯利益受損,導致十字軍轉而進攻拜占庭帝國

由於十字軍需要威尼斯幫忙提供東征用的戰船,所以威尼斯在與十字軍簽訂了這份商業合同之後,舉國上下同心協力為按時完成合同而努力。但是在威尼斯人出色地完成徵集糧食、建造船隻、徵集水手等任務之後,沒想到卻遇到了十字軍無法按約支付酬金的情況。原本按協議將到達的33000人的十字軍,最後只有12000人零零散散地來到了出發地點,而且領軍的諸侯們也根本付不起3萬人的合同價格,參加這次東征的貴族們砸鍋賣鐵、東拼西湊才湊出51000馬克,距離威尼斯的要求還差一大截,威尼斯頓時陷入到了國家破產的邊緣。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洗劫活動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經過和十字軍東征的領導交涉談判後,提出先行賒賬給十字軍,但是十字軍必須先攻打匈牙利的扎拉城,用攻城後掠奪的錢款來支付軍費的建議。於是,這場東征從此就開始變味了,偏離了原先聲稱要驅逐異教徒的軌道,屠刀指向了同為基督徒的拜占庭兄弟,這場信仰的聖戰轉變成了逐利的貪慾之旅。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

在成功洗劫了扎拉城之後,威尼斯無法停止了這場屠殺同胞的戰爭。由於威尼斯人在20年前曾在君士坦丁堡拉丁區,遭到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儘管此後雙方恢復了一定的貿易關係,但是彼此仇恨的種子已經深埋,所以總督丹多洛想要藉助此次十字軍的行動實現對拜占庭帝國的復仇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三、拜占庭帝國的內憂外患

自從拜占庭帝國一位強有力的皇帝——瓦西里二世(976-1025)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國勢就江河日下。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此嚴峻的時刻,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的亞歐草原來到了中亞,他們的軍事勢力強大,以武力控制了巴格達哈里發政權,並不斷在小亞細亞和黑海地區擴張,想要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除了外患,拜占庭帝國還面臨著內部的爭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皇室的一場內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他的弟弟阿歷克塞三世奪掉了皇位。伊薩克二世這傢伙情狀悽慘,他不僅沒了皇位,還被人刺瞎了雙眼,然後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不久之後,他的兒子阿歷克塞四世將他老爹救了出來,隨後父子兩人開始在歐洲各國遊歷,到處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鼓動西歐國家和教皇派兵幫他們爹倆重新登上皇位。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阿歷克塞皇子

正巧教皇英諾森三世也一直想要再次組織東征運動,因為早在1187年,薩拉丁率軍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屠殺基督徒,這件事是教皇心裡的痛。所以,這個時候,教皇英諾森三世面對眼前父子倆的請求,非常爽快地給了他們積極的答覆。於是,他們商量一番之後,推薦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作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首領,由他率領著從歐洲各地招募來的十字軍戰士,開始向拜占庭進發。

四、導火索:威尼斯利益受損,導致十字軍轉而進攻拜占庭帝國

由於十字軍需要威尼斯幫忙提供東征用的戰船,所以威尼斯在與十字軍簽訂了這份商業合同之後,舉國上下同心協力為按時完成合同而努力。但是在威尼斯人出色地完成徵集糧食、建造船隻、徵集水手等任務之後,沒想到卻遇到了十字軍無法按約支付酬金的情況。原本按協議將到達的33000人的十字軍,最後只有12000人零零散散地來到了出發地點,而且領軍的諸侯們也根本付不起3萬人的合同價格,參加這次東征的貴族們砸鍋賣鐵、東拼西湊才湊出51000馬克,距離威尼斯的要求還差一大截,威尼斯頓時陷入到了國家破產的邊緣。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洗劫活動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經過和十字軍東征的領導交涉談判後,提出先行賒賬給十字軍,但是十字軍必須先攻打匈牙利的扎拉城,用攻城後掠奪的錢款來支付軍費的建議。於是,這場東征從此就開始變味了,偏離了原先聲稱要驅逐異教徒的軌道,屠刀指向了同為基督徒的拜占庭兄弟,這場信仰的聖戰轉變成了逐利的貪慾之旅。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

在成功洗劫了扎拉城之後,威尼斯無法停止了這場屠殺同胞的戰爭。由於威尼斯人在20年前曾在君士坦丁堡拉丁區,遭到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儘管此後雙方恢復了一定的貿易關係,但是彼此仇恨的種子已經深埋,所以總督丹多洛想要藉助此次十字軍的行動實現對拜占庭帝國的復仇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1204年君士坦丁堡攻防戰

1204年4月,第四次十字軍攻克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失守之後的君士坦丁堡迎來了最黑暗的日子,熊熊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十字軍衝進了金碧輝煌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將這裡的一切搶走,連門把手都不放過,甚至將鑲有金銀珠寶的聖壇砸碎,為要得到珠寶,他們把聖母的銅像扔進熔爐鑄成錢幣。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皇家圖書館也被放火燒燬,大量珍貴的宗教遺物真跡被運到西歐。

"

歷時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是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戰爭。美國學者朱迪斯·M·本內特曾這樣評論道:“十字軍遠征聚合了當時的三大時代熱潮:宗教、戰爭和貪慾”。從1096年羅馬教皇發動了第一次運動開始,到1291年阿卡城陷落,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不斷顯露出失敗的苗頭,尤其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當十字軍們打著“為信仰而戰”的旗號,卻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帝國時,這場戰爭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伏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玄機,為什麼東西方教會間會產生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期間究竟發生什麼了?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一、羅馬帝國分裂,拉丁西歐與拜占庭帝國積有宿怨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政治行政中心向東方轉移到君士坦丁堡。位處西方的羅馬教會代表著傳統的教會力量, 而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政府則代表著世俗政權。東西方之間在政教關係、世俗權力與教皇權力之間產生了張力與矛盾

在公元八九世紀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的破壞聖像運動激化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導致羅馬教廷與法蘭克王國結成政治聯盟,東正教會陷於極端孤立之中,這加速了羅馬與拜占庭帝國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分裂之後,以羅馬教皇為首的西方天主教會,在整個中世紀始終想要成為基督教世界最高的精神首領,因此羅馬教皇在11至13世紀之,一直保持著對東方事務的高度關注,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統一”的局面。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二、十字軍東征恰逢西歐的擴張主義浪潮

西歐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了西歐社會存在擴張主義思想。如商人為了追逐利潤、國王為了鞏固王權,以及貴族專注攻城掠地,這使得天主教世界內部呈現一片巴爾幹式的混亂場面。再加上羅馬帝國遺留下來的軍事傳統,和蠻族社會武力習俗的遺存,都為西歐國家提供了一種擴張主義的內在驅動力。而十字軍正處西歐的這場早期擴張浪潮,十字軍東征也應運而生。

在這場戰爭中,教皇下令陸續成立了軍事修道團體——聖殿騎士團(1118年)﹑聖約翰騎士團(1120年)﹑條頓騎士團(12世紀末)。這些騎士團後來成為商業貿易和從事搶劫的主要力量,並沒有在信仰戰爭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三、拜占庭帝國的內憂外患

自從拜占庭帝國一位強有力的皇帝——瓦西里二世(976-1025)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的國勢就江河日下。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此嚴峻的時刻,塞爾柱突厥人從東方的亞歐草原來到了中亞,他們的軍事勢力強大,以武力控制了巴格達哈里發政權,並不斷在小亞細亞和黑海地區擴張,想要一舉拿下君士坦丁堡。

除了外患,拜占庭帝國還面臨著內部的爭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與拜占庭皇室的一場內亂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他的弟弟阿歷克塞三世奪掉了皇位。伊薩克二世這傢伙情狀悽慘,他不僅沒了皇位,還被人刺瞎了雙眼,然後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不久之後,他的兒子阿歷克塞四世將他老爹救了出來,隨後父子兩人開始在歐洲各國遊歷,到處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鼓動西歐國家和教皇派兵幫他們爹倆重新登上皇位。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阿歷克塞皇子

正巧教皇英諾森三世也一直想要再次組織東征運動,因為早在1187年,薩拉丁率軍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屠殺基督徒,這件事是教皇心裡的痛。所以,這個時候,教皇英諾森三世面對眼前父子倆的請求,非常爽快地給了他們積極的答覆。於是,他們商量一番之後,推薦法蘭西王國香檳伯爵——提奧波德三世作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首領,由他率領著從歐洲各地招募來的十字軍戰士,開始向拜占庭進發。

四、導火索:威尼斯利益受損,導致十字軍轉而進攻拜占庭帝國

由於十字軍需要威尼斯幫忙提供東征用的戰船,所以威尼斯在與十字軍簽訂了這份商業合同之後,舉國上下同心協力為按時完成合同而努力。但是在威尼斯人出色地完成徵集糧食、建造船隻、徵集水手等任務之後,沒想到卻遇到了十字軍無法按約支付酬金的情況。原本按協議將到達的33000人的十字軍,最後只有12000人零零散散地來到了出發地點,而且領軍的諸侯們也根本付不起3萬人的合同價格,參加這次東征的貴族們砸鍋賣鐵、東拼西湊才湊出51000馬克,距離威尼斯的要求還差一大截,威尼斯頓時陷入到了國家破產的邊緣。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洗劫活動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經過和十字軍東征的領導交涉談判後,提出先行賒賬給十字軍,但是十字軍必須先攻打匈牙利的扎拉城,用攻城後掠奪的錢款來支付軍費的建議。於是,這場東征從此就開始變味了,偏離了原先聲稱要驅逐異教徒的軌道,屠刀指向了同為基督徒的拜占庭兄弟,這場信仰的聖戰轉變成了逐利的貪慾之旅。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威尼斯總督丹多洛

在成功洗劫了扎拉城之後,威尼斯無法停止了這場屠殺同胞的戰爭。由於威尼斯人在20年前曾在君士坦丁堡拉丁區,遭到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儘管此後雙方恢復了一定的貿易關係,但是彼此仇恨的種子已經深埋,所以總督丹多洛想要藉助此次十字軍的行動實現對拜占庭帝國的復仇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1204年君士坦丁堡攻防戰

1204年4月,第四次十字軍攻克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失守之後的君士坦丁堡迎來了最黑暗的日子,熊熊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十字軍衝進了金碧輝煌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將這裡的一切搶走,連門把手都不放過,甚至將鑲有金銀珠寶的聖壇砸碎,為要得到珠寶,他們把聖母的銅像扔進熔爐鑄成錢幣。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皇家圖書館也被放火燒燬,大量珍貴的宗教遺物真跡被運到西歐。

為什麼十字軍會攻打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東羅馬帝國?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駟馬銅像

這次東征給君士坦丁堡帶來極大的破壞,幾乎扭轉了整個拜占庭帝國的國運,東羅馬帝國也被威尼斯和十字軍瓜分掉了,從此一蹶不振。雖然多年之後東羅馬重新復國,但大國地位已經煙消雲散,最後不得不成為了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業附庸和勢力範圍,而且這也為後來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消滅埋下了伏筆和禍因。拜占庭帝國從此徹底衰落了下去,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五、結語

這場原本以“討伐異教徒”為名義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最後卻以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占庭易主為結局,令人訝異不已。筆者試著從多個角度分析十字軍這樣做的原因其一,東西教會之間本身存在矛盾,關係緊張,雙方雖然都是屬於基督教國家,但卻貌合神離;其二,西歐國家存在著擴張主義思想,十字軍東征運動正是這一思想在當時時代的產物;其三,拜占庭帝國內有皇室爭權的紛爭,外有突厥人的虎視眈眈,不堪一擊;其四,十字軍未能履行與威尼斯人的商業約定,這是一大重要的導火索。

總的來看,十字軍東征是羅馬教皇號召發起的、以解放聖城耶路撒冷為目標的宗教戰爭,但人性中的弱點——貪慾、仇恨、詭詐使得信仰成為幌子,戰爭的屠刀揮向了同胞國家。

參考文獻

  • 陳志強:《拜占庭帝國史》,商務印書館,2003年。
  • 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吉林出版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
  • 羅傑·克勞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