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家庭教育 投資 基金 金融 媽咪讀呀 媽咪讀呀 2017-09-28

近期,網易發佈了國內首份《“新中產”人群理財分析報告》。報告指出,隨著居民財富的增加,新中產人群正在崛起,正逐步成長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的主流人群,也將成為具有高成長性和高拓展性的最具價值群體。

但是近年來,與“新中產”如影隨形的高頻詞是“焦慮”,而當“新中產”與“教育”疊加在一起時,這份焦慮味兒則更濃。

由於現階段,“新中產”人群仍然以80、90後為主體,所以在受訪的新中產人群中,有52.2%的人群處於家庭成長期(子女出生到完成大學教育),其中81.5%的人群目前只生育了一個子女,18.5%的人群已經生育了2個子女。在已婚已育的這部分新中產人群中,將子女教育經費視為家庭中最大開銷的人群佔比高達38.76%。

孩子已取代房子,成為新中產家庭的最大負擔。

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年入60萬竟撐不起孩子的教育

一篇《月入3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爆款文,瞬間引發了很多中產父母的教育焦慮。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最少20萬!”

9月開學伊始,王女士說道。她是一位新中產媽媽,年入60萬的外企女高管。

“養孩子最大的開銷是教育,在教育經費面前,其他吃喝拉撒費用都可以忽略不計。”坐在臺下的王女士感到心驚膽戰。

她邊聽邊盤算,自己的女兒剛上某國際小學一年級,如果走國際教育,支出只能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王女士內心焦慮,但別無選擇。

其實,這只是新中產家庭的一個縮影。

今年3月份,某數據分析公司發佈報告稱,中國有59.5%家庭的子女正在接受課外培訓班學習,91.1%的中產家長並不滿足於孩子的基本教育花銷。在過去一年裡,78.9%的中產階級家庭子女在課外教育上年消費達到10000元以上,超半數家庭在課外教育上年消費達20000元以上。

匯豐銀行2017年公佈的《教育的價值:登高望遠》全球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家庭平均花費在教育上的投資約佔50%,遠高於美國不到25%的投入水平。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支出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達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中國大陸42892美元位列第五。

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而隨著年輕一代不斷上升的購買力,預計投入在教育上的花銷還將進一步擴大。據預測,對於國內年齡在30歲以下的家庭,教育仍將佔據整體開支增長的12.5%。

在《教育的價值:登高望遠》全球調查報告中還顯示:61%的家長早早開始為子女教育制定計劃,53%的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就開始制定資金方面的決策。

近六成家長讓孩子接受自費教育(58%),大多數家長目前或曾經給孩子上私人補習(93%)。相比中國其他地區的家長,珠三角地區家長給孩子上私人補習的比例更高。

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為了讓孩子贏在“搶跑”線,新中產父母不惜做出個人犧牲,負擔起孩子的學費、課外補習、興趣班、遊學費,還得為孩子將來出國做準備。而且調查顯示,三分之一(33%)的家長已放棄“個人時間”和或放棄個人愛好;還有相同比例(33%)的家長大幅減少或完全停止了閒暇活動和休假;32%發展不同的社交圈;24%改變工作方式。

放棄自我,年入60萬,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教育焦慮”的底色——財富焦慮

新中產二代教育焦慮的背後,其實是財富焦慮在作祟。

一方面,新中產沒有富裕到可以自由配置優質資源,但他們對於優質教育的需求和富裕階層並沒有區別。同時對於自身財富也有很大不確定性及安全感缺失。

匯豐銀行的《教育的價值:登高望遠》報告中,55%的家長使用一般儲蓄、投資為子女提供額外的教育費用。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傳統理財儲蓄跑不贏通脹,股市動盪不安,房子漲幅變慢,野蠻致富時代落幕。

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新中產家庭的教育焦慮中,如何讓教育經費增值,成了最大的問題。

新中產怎樣才能擺脫財富焦慮?最大的根源就是要擺脫對職務性收入的依賴,努力尋找可靠的財富升值的新途徑,通過投資理財的方式來實現財富突破。但目前新中產人群的投資理財能力卻令人失望。

根據《吳曉波頻道2017新中產報告》的數據, 95.6%的人認為自己需要補充理財知識或藉助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是一個不合格的成績。明確地說,新中產不會理財!

所以,一個專業的理財機構是非常有必要的。專業機構的投資主要是專業工具、專業思維、專業組合,投資者其實非常期待可靠的、安全的、專業的機構為他們解決焦慮。

薛掌櫃基金組合服務 開啟教育焦慮“減壓閥”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託賓說過:“不要將你的雞蛋全都放在一隻籃子裡。”言外之意是投資理財需要進行資產配置,以便降低投資單一產品因波動而存在的風險。但資產配置不是各類理財產品的簡單拼湊,也不是同類產品中細分門類的輕易組合,需結合產品自身與市場行情進行動態調整配置,以此兼顧風險與收益。

基金組合服務就是源於資產配置這一理念,它產生於美國,距今有幾十年歷史,已成為美國中產的主流投資方式。基金組合服務通過分散投資,讓不同資產品種優勢互補,降低投資風險,以獲取更安全的中長期穩健收益。伴隨著大類資產配置可能出現輪動風險,投資者越來越意識到資產配置和規避風險的重要性。而基金組合服務恰好具有多策略科學配置、專業篩選、分散風險的特點,恰好能幫助投資者省心省力地理財。

2007年,中國也終於有了基金組合服務,薛掌櫃在基金組合領域深耕10年,5次迭代升級全新推出薛掌櫃第五代基金組合服務,將全球先進的資產配置理念與中國本土的資本市場相結合,在金融投資領域獨樹一幟。

薛掌櫃專家團隊通過對宏觀經濟週期的判斷,選出大類資產,再通過定性定量篩選,從4000餘隻基金中精選4-6只構建投資組合。同時全程由專家進行策略優化,為投資人全程打理資產。

除此之外,薛掌櫃的基金組合服務追求中長期穩健收益。薛掌櫃通過十年實戰研究和升級迭代,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1.3%,而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34%、4.82%。薛掌櫃第五代基金組合服務的 “不達超額收益,不收任何服務費”的模式也值得稱道,只有實際收益超出服務費起徵點,薛掌櫃才從超額收益部分收取20%作為服務費,服務費起徵點共三檔:7%、8%、9%(年化收益率)

新中產年入60萬,放棄自我,就能撐起孩子的教育嗎?

(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投資需謹慎)

新中產的“教育焦慮”或許是階層固化過程中別無選擇的產物,而在詭譎多變的時代,新中產家長能做的是把錢交給專業人士和機構打理,通過財富增值讓自己和孩子在教育這條路上走得更舒心淡然。

同時,也更希望市場上能多一些像薛掌櫃這樣的專業服務品牌,同心同力,幫助3億新中產破解財富焦慮,給予新中產們更多消費上的自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