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做“導師”,鼓勵學生上講臺做“老師”,怎麼樣?

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談文化論教育 2017-09-13

你來做“導師”,鼓勵學生上講臺做“老師”,怎麼樣?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模式,很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確保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而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必須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由“靜”變“動”,使課堂由“僵”變“活”。因此在“導師式”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展開,來達到預期效果,即:讓學生想講、讓學生敢講,讓學生能講,學生如何講,學生講的怎麼樣,學生講完怎麼辦等等。

點燃自信,讓學生想當老師,敢上講臺

教育其實並不僅僅是傳遞知識,而且要把學生內在的創造潛能給誘導出來,將學生的生命力和自身價值感給喚醒,點燃學生的自信。但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潛能,不能提供合適的機會呈現他們的特長,導致學生過於依賴老師,部分成績差的、課堂表現不積極的學生甚至缺少的是自信和勇氣。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必須要有意識,更要有能力採取適當的措施,去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潛能和內在的力量,喚醒學生的自信,喚醒學生的自我生命力、創造力和價值感,激發他們自我發展的信心。當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把學生請上去當老師的時候,才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記得當我在班級宣佈有學生自己來講課時,學生先是一臉驚愕,繼而都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但是就沒有學生主動擔當第一人。為了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找到學習一直比較踏實的某同學,跟他說明情況,他說:“真的啊,老師,我行嗎?”我知道,這個同學特別有激情,愛表現,又是班長,在班級很有威信,由他開頭,一定能打響。

獨立選題,精心備課,讓學生能講課

“導師式”課堂教學給學生膽氣和勇氣,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發現了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少數學生被老師逼著學的消極心理,減少學生心理的牴觸情緒,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備課過程,學生都表現的相當出色,完全超出了預期效果。學生在各自進行“備課” 時,主要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獨立選題,進行“備課” 。一般要求必須要在瞭解整個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就自己的認識,確定好自己認為的重點或者是重要的知識點。考慮到如何讓其他學生接受和認可,對教學中運用的教學課件等必備工具,由學生自己準備外,我給予全力支持。為了加強課堂的互動性,一般情況下,我要求學生必須緊扣教學內容,注重突出題目特色,設計出10個左右的問題在課堂上供教學使用。針對這些問題,我要求學生提出的問題,必須通過問我或者找資料等各種方式讓自己先會。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在課堂上要堅持全員參與,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要總是與那些“愛問愛動”的學生和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開展互動,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參與課堂的機會;教學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分類開展,可採取小組討論、講解,讓學生讀書、上黑板,讓學生上講臺演說、演示等多種形式,確保教學有成效。

你來做“導師”,鼓勵學生上講臺做“老師”,怎麼樣?“學生老師”上課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之後,學生教課開始了!課堂已完全屬於學生。學生老師的課講的是那麼有板有眼,象模象樣,臺下的同學,帶著無比興奮、好奇的心情和巨大的熱情去全力配合好學生老師的講課,一問一答,輕鬆流暢,有時對學生老師的問題,有意反問,善意搞笑,課堂氣氛和諧、詼諧、熱烈,其程度是我們教師上課所難以達到的。

學生補充

學生補充,是指在所有“學生老師”講完後,補充一些“學生老師”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或者是遺漏的問題。進行補充的學生,先是由老師來引導補充,如果問題比較難老師來補充;後來發展到“學生老師”講完課後,其他學生只要還有問題要問的或者是覺得自己編了個比較好的問題的,都可以直接舉手進行提問。

學生點評

學生點評,是對所有“學生老師”上課風格、上課的內容、提的問題的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價。這一般是先有成績好的學生來點評,時間長了,可以發展到全班學生,只要願意出來進行點評的都可以報名或者是直接上講臺進行點評。目的是對“學生老師”進行鼓勵和善意的建議,可以也訓練學生的綜合評價的能力和口才。

教師完善

一般情況下,“學生老師”和學生點評活動時間不超過35分鐘,留有10分鐘的時間,由老師來簡單小結、鼓勵和適當地補充,這要看具體課堂的教學情況,有時是提綱挈領地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有時是“畫龍點睛”擊中要點,有時是以知識與實際的靈活運用為主的活化知識等,視課堂的教學情況、教學的內容等來進行。

你來做“導師”,鼓勵學生上講臺做“老師”,怎麼樣?實踐證明,“導師式”課堂教學法有以下好處:

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為了完成指定的任務,往往要查資料、做試驗、動員同伴幫助,無形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為了完成實習任務,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聯想到更多的安全措施,來保障學習的順利進行,學生管學生的效果更好。

三、鍛鍊了學生表達能力。為了把問題講清楚,學生會反覆練習教學語言,這個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由於學生之間不存在“代溝”問題,語言溝通得更好,由學生來當教師,更懂得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因此,學生更易接受。

你來做“導師”,鼓勵學生上講臺做“老師”,怎麼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