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工業革命後,鐵路交通開始發展,它成為運輸大宗貨物與人流的重要通道。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交通對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鎮體系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也有許多城市,或因鐵路崛起,或因鐵路復興。最近幾年,有一個很時髦的提法,叫“火車拉來的城市”。這個說法沒毛病,但要準確的使用這一概念,也不容易,有些城市就被誤讀

要搞清這個概念,首先得弄明白:什麼是“城市”,什麼叫“火車拉來”。——鄭說

一、什麼是城市?

在古漢語語境下,原本沒有“城市”(urban)的概念,“城”與“市”是分開的兩個詞。

“城”,本意是城邑四周的牆垣(city wall)。出於防禦的需要,在聚落四周用土(或木,或石)建起障礙性建築物,這是最初的城。《管子·度地》∶“內之為城,城外之為郭”。《古今注》∶“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市”,最初是指貨物交易的場所,即市場(market)。《說文》曰∶市者“買賣之所也”。

而近代以來,“城市”指的是一種行政建制(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system),同時也是社會、經濟、地理概念。

中國的“市制”,源於民初。1921年,《廣州市暫行條例》出臺,中國第一個城市型政區的誕生;1927年,上海市被設為特別市;隨後,國民政府又分別通過了《特別市組織法》與《市組織法》。

但中國城市的起源,顯然更久遠,由於研究的領域與角度不同,中外學者對此迄今尚無定論。

從文獻記載來看,“城邑”是中國早期的城市形態。夏商西周時期已經出現了為數眾多的“邑”或“都邑”。如《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說:“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清代學者金鍔曾對“城邑”做過詳細考證並闡述:“邑者,民之所聚也。”

也有學者提出,在中國的歷史上,城與市的關係經歷了以下演變階段:有城無市,城中有市,城區即市區,城在市中和有市無城。

從人類聚落形態的發展歷程來行,聚落體系由低級到高級依次可以分為“小自然村、村莊、市鎮、縣城、大中城市、大都市區、大都市帶”等。

而本文所討論的城市,主要指縣城以上(不包括)建制級別的聚落形態,這其中包括都邑、王城、郡治、府治、州治、地級市等類型,因歷代行政區劃的名稱不同。

二、什麼叫火車拉來?

火車拉來的城市,是說原來這個地方沒有城市,而修建鐵路在此設站,在火車站周邊的聚落(村、鎮),因火車帶來的人流與商貿,該地逐漸發展成近現代的城市。

但另一些,原本就有城市的地方,因鐵路修通建站,再起走上發展快車道的城市,不能叫火車拉來的城市,只能說是,因鐵路而復興的城市。

下文,舉例說明。

三、火車拉來城市的典型代表

哈爾濱

20世紀以前,在今哈爾濱市轄區的範圍,並沒有出現過城市的痕跡。而市轄區以外的阿城,曾經做過金代的都城——上京。

19世紀末,哈爾濱地區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7年8月,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東清鐵路(中東鐵路前身)開始施工。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1899年10月,秦家崗站(俄國人叫松花江站),建立。1903年7月24日,中東鐵路通車,秦家崗站正式改名為哈爾濱站。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這期間,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形成了近代城市的雛形。

很快,哈爾濱便發展成了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使哈爾濱成為了當時北滿的經濟中心,還被喻為“東方小巴黎”。

石家莊

石家莊村,因京漢、正太鐵路相繼在此設站,車站周圍逐漸聚集成城市,石家莊村也隨之變成了石門市(後改稱石家莊市)。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投資興建的盧漢(京漢鐵路)鐵路修到了石家莊,並在石家莊村設立了車站,因石家莊名氣不大,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叫振頭站。

1903年正太鐵路動工興建,為了減少費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振頭站。

石家莊站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從此才開始由鄉村向城市轉變,伴隨鐵路線的通車,一批近代工業相繼興辦,隨之,大批農村人口向石家莊集中。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1918年,京漢線的振頭站改名為“石家莊站”,從此京漢線石家莊站與正太線石家莊站兩站並存。

到了1925年,僅鐵路以西的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里,開始形成了小城鎮的雛形。同年,石家莊村被改為石家市。不久,石家莊村和休門村合併,更名為石門市。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1939年,正太鐵路改稱“石太乾線”,日本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將原先分設的兩個車站合併為一個車站,命名為“石家莊站”。

1947年12月26日,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

蚌埠

由於淮海物產豐富,在淮河流經安徽中北部地區,有個集鎮,叫蚌埠,隸屬於鳳陽,《尚書·禹貢》中記載:“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蚌埠“古乃採珠之地”,“埠”,停船的碼頭,靠近水的地方。

1908年,津浦鐵路(天津通往南京浦口)開工建設,並於1912年全線築成通車。它也是清廷借款建成最長的一條鐵路。

在津浦鐵路上,蚌埠地處南段浦口到徐州的中點,不管南北哪頭髮車,當晚只能到達蚌埠,火車均需在這裡加煤加水,旅客在這裡住宿休息。蚌埠就自然地形成了“宿站”。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王安憶的小說《蚌埠》,大量描寫了蚌埠街道、城市、集市的場景,尤其刻畫了車站與碼頭港口之間的兩站商業區的繁榮。火車的開通有效拉動了本地的就業,蚌埠火車站帶動了當時整個東區中下層市民的生活。

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設市,脫離鳳陽縣,直屬安徽省,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地區。1983年7月,懷遠縣、五河縣、固鎮縣由宿縣地區劃屬蚌埠市至今。

可以說,沒有津浦鐵路的興建,也就沒有這個“漁村古渡”的鉅變

四、被誤讀的鄭州

鄭州是上述三個城市那樣的發展歷程嗎?顯然不是。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鄭州市志》在《大事記》中的記載有“清光緒30年(1904年)3月,蘆漢鐵路鄭州車站建成”(63頁)。(注:是鄭州站,不是鄭縣站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那時,鄭州車站建在鄭州城的西門外,是先有的鄭州城,後有的鄭州站。而這座鄭州城,同時也是商代第一個都城——亳都的城址。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陳列於國家博物館的鄭州杜嶺一號方鼎,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早期最大青銅鼎

3600年前,商湯建立亳都,即今鄭州商城遺址,現存城牆最早就是亳都城牆。鄭州商城由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城組成,面積在25平方公里以上。遺址內,出土了杜嶺方鼎等青銅禮器200餘件,也出土過刻有文字的牛骨。

到底啥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不是!

鄭州商代青銅器窖藏坑發掘現場

西周滅商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建立管國,管國都城依商代城牆而建。管邑,在秦代隸屬於京縣,西漢改隸中牟縣。東漢以後,“管邑”之名逐漸為“管城”所代。

此後,“鄭州”八代為“州”,而鄭州的治所,除了短駐滎陽,絕大部分時間,均在管城。因此,管城,可被視為延續3600年的鄭州主城。

儘管不認同鄭州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這一提法,但筆者毫不否認,鐵路對鄭州近現代的城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1914年,隴海鐵路正式投入運營,鄭州站為隴海鐵路的樞紐站。也從此開始,鄭州成為中國鐵路最重要的“大十字”。

也正是鐵路帶來的巨大影響,讓鄭州擴展了城市邊界,增加了城市的商貿、工業與政治等屬性,為當代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儘管今日,鄭局武段、鄭局西段的光輝,很難再現。但在高鐵時代,“鄭米”的成型,或許能讓這座城市,再一次騰飛。

除了鄭州外,湖北武漢、江西九江、江蘇徐州,這些城市也都是因鐵路而復興的代表

但為什麼大家在分析城市發展類型上,喜歡把鄭州與石家莊歸為一類,也正是因為:

一方面,因戰爭與劫難,鄭州市區現存的地上古建築,寥剩無幾

另一方面,鄭州自身不重視宣傳,甚至一些本地官媒,一談城市發展,言必稱“鄭縣”的蛻變,讓人貽笑大方……

-END-


鄭子蒙:80後,生於鄭州唐子巷。學過政治學、做過媒體人,曾在共識網、大公網、央視等媒體任主編、主筆,回鄉定居後,在地產、製造、科技、餐飲等行業做過品牌與管理。現創立“鄭說”,關注城市文化與社會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