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暉:南寧軌道交通建設技術帶頭人

交通 邕江 通信 CCTV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10

從全面動工到全線投入試運營,南寧地鐵1號線僅用4年,這樣的建設速度在全國排在了前列。

讓人驚歎的不僅是“南寧速度”,還有“南寧質量”。南寧地鐵1號線東、西段分別於2016年5月29日和11月30日以具備國標規定的試運營基本條件通過評審驗收,實現了首條分段開通線路一年內2次以最高級別通過試運營基本條件評審,獲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肯定和稱讚。

作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專家委員會委員、南寧市特聘專家和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鐘暉帶領技術團隊在南寧地鐵建設中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保障了工程順利推進。

“南寧市民對於地鐵充滿期待與渴望,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和鼓勵,也是我們繼續前行的最大動力。”黃鐘暉說。

開篇:遇到一系列棘手難題

作為南寧市首條地鐵,1號線從開始建設到全面建設並不是很順利,前後耗時4年:2009年2月廣西大學試驗站開工,2010年7月建設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2012年底最終全面動工。

“一方面是因為之前沒有經驗,需要相關各方逐步學習、瞭解、探索;另一方面,在這一過程中必然伴隨不停的爭辯、不斷的磨合,從存在分歧到凝聚共識,確實消耗了很長時間。雖然之後看來,那段時間的充分準備為全面開工建設後各方的同心協力和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在當時,眼看著同時期的長沙、昆明等兄弟城市進度勢如破竹,心裡真的是焦急。”黃鐘暉說。

他們的壓力還延續到了施工過程中。由於地質構造、周圍環境、後期運營要求等原因,南寧首條地鐵的建設遇到了一系列棘手難題,有些即使從全國來看也是少見的。

“比如火車站—朝陽站區間四線交叉重疊隧道盾構施工。按照規劃設計,1號線和2號線在火車站站—朝陽廣場站區間交匯。為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出行,朝陽廣場站和火車站設計成連續兩站同站臺換乘,這就使得火車站—朝陽站區間出現四條隧道呈‘扭麻花’狀四次在朝陽橋交匯重疊。朝陽橋是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橋,且該區域隧頂最小覆土厚度僅為4.82m,業內專家指出‘盾構四線交叉重疊近距離多次穿越重大危險源全國罕見’。”黃鐘暉說。

所有這些壓力與難題,在黃鐘暉的帶領下,憑藉著拼搏創新的精神和對“地鐵夢”的執著,南寧地鐵建設者們一一克服,保證了廣西首條地鐵“又好又快”的開通,並且在這一過程中探索出了具有南寧特色的經驗,為今後的地鐵建設奠定了基礎。

建設: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1號線工程實施之難,為全線網之最。

“一方面,由於1號線沿邕江北岸敷設,大部分線路處於河流的沖積階地上,地面水系發達,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十分複雜。加之這是南寧首條地鐵,建設者們對工程水文地質情況的瞭解和處理經驗少。另一方面,1號線穿越繁華的老城中心,建築物密集且年代久遠,結構及基礎形式不僅薄弱而且對沉降的反應比較敏感,稍有不慎易造成開裂和坍塌。”黃鐘暉說。

一路走來,黃鐘暉帶領技術團隊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通過科學研究、專家論證、精心組織設計和施工,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高滲透富水圓礫地層土壓平衡盾構始發、掘進、接收施工;緊鄰密集建築物的朝陽站33m的超深基坑施工;火車站—朝陽站區間四線交叉重疊隧道盾構施工;白蒼嶺站—火車站區間盾構近距離下穿密集房屋群和火車股道及站房(最小距離2.5m),盾構在高滲透圓礫地層中下穿西明江、心圩江、南湖、竹排湧等水系;百花嶺—佛子嶺站區間大跨度暗挖隧道與盾構隧道近距離施工;高滲透富水圓礫地層的聯絡通道施工等。

2014年10月7日,南寧地鐵遭遇建設以來的最大挫折——七標魯班路站至動物園站區間發生坍塌事故。造成該事故的原因一是對富水圓礫地層複雜的水文地質狀況認識不透砌,二是工程管理的疏忽。

為此,南寧地鐵痛定思痛,優化了所有富水圓礫地層的施工工法,總結出了重大風險的“六專”管控制度:施工前編制專項技術方案和應急預案並組織專項評審論證,開展安全條件專項驗收,施工過程落實專項監測方案及安排專人全過程值班,確保風險可控。

在那之後的所有施工中,南寧地鐵都會嚴格落實重大風險源“六專”管理制度,重新走上建設快車道,保證了1號線的按時開通。

未來:信息化智能化的地鐵運營

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一直是產業內的痛點,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和高效、盈利的運營是城市軌道交通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信息化技術和傳統行業的結合,將給傳統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互聯網+’是當前信息化熱度最高的詞。智能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為互聯網+傳統行業提供了無限可能,如‘互聯網+地鐵建設’將大大提高建設的管控水平和建設效率;‘互聯網+地鐵運營’將大大提高運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的可靠性。”展望未來,黃鐘暉希望南寧地鐵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最重要的創新方向。

“人力成本在軌道交通運營成本中所佔的比例超過50%;同時,人的主觀性和情緒波動使其在工作中容易出錯。因此軌道交通智能化,將有效降低軌道交通的運營成本,提高運營的可靠性和效率。目前北京和上海已開始啟動軌道交通無人駕駛技術,這將是智能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黃鐘暉說。

為探索先進信息技術在地鐵中的應用,1號線PIS系統的車地無線通信網絡採用了當前業界最先進的802.11ac技術(使用5.8G頻段),車地之間的無線傳輸帶寬可達50Mbps,是目前國內軌道交通領域在線車輛與地面通信的最大數據帶寬。利用802.11ac技術,既保證了車載PIS系統視頻信息的清晰流暢直播,還能將所有在線列車的多路車載視頻監控圖像實時高清地上傳至控制中心大廳的CCTV監控平臺。

此項技術的應用也為今後面向乘客提供更多的新業務新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