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喜上加喜》

2.作品對稱中打破平衡

郭梅花多采用依中心支點或中軸線對稱折剪的結構式樣,這是摺疊剪紙作品中獨具平衡美感的表達。

比如《綻放的心花》系列作品,“花開富貴”“蓮開吉祥”“菊開百歲”“梅開五福”均以山西民間抓鬮娃娃為中心點施折鏤剪,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心均向外,又花開朵朵,四散開來,使受眾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同樣,在《美麗山西》系列作品中,梅花采用一組同樣模板外形處理在對五臺山佛塔等建築造型的剪貼上,也選擇了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式樣。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喜上加喜》

2.作品對稱中打破平衡

郭梅花多采用依中心支點或中軸線對稱折剪的結構式樣,這是摺疊剪紙作品中獨具平衡美感的表達。

比如《綻放的心花》系列作品,“花開富貴”“蓮開吉祥”“菊開百歲”“梅開五福”均以山西民間抓鬮娃娃為中心點施折鏤剪,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心均向外,又花開朵朵,四散開來,使受眾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同樣,在《美麗山西》系列作品中,梅花采用一組同樣模板外形處理在對五臺山佛塔等建築造型的剪貼上,也選擇了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式樣。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山西五臺山

使佛塔在紅與黑的映襯下等量均衡,凸顯其平穩大氣、莊嚴神聖。然而,在佛像衣褶等處理上梅花打破了其一貫運用的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將佛活化,增添了其衣飾的裝飾感藝術效果。

繼而,在農耕四季系列作品中,她與同伴探索出了一條力求對稱與呼應的結構樣式,依然可以保持畫面左右、上下均勻的效果。

作品中虛實結合、氣韻流動、氣勢均衡。畫面中的男女構成了平衡的美感,農耕的動態與對稱呼應的結構式樣更為此係列作品增添了自由的生活氣息。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喜上加喜》

2.作品對稱中打破平衡

郭梅花多采用依中心支點或中軸線對稱折剪的結構式樣,這是摺疊剪紙作品中獨具平衡美感的表達。

比如《綻放的心花》系列作品,“花開富貴”“蓮開吉祥”“菊開百歲”“梅開五福”均以山西民間抓鬮娃娃為中心點施折鏤剪,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心均向外,又花開朵朵,四散開來,使受眾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同樣,在《美麗山西》系列作品中,梅花采用一組同樣模板外形處理在對五臺山佛塔等建築造型的剪貼上,也選擇了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式樣。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山西五臺山

使佛塔在紅與黑的映襯下等量均衡,凸顯其平穩大氣、莊嚴神聖。然而,在佛像衣褶等處理上梅花打破了其一貫運用的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將佛活化,增添了其衣飾的裝飾感藝術效果。

繼而,在農耕四季系列作品中,她與同伴探索出了一條力求對稱與呼應的結構樣式,依然可以保持畫面左右、上下均勻的效果。

作品中虛實結合、氣韻流動、氣勢均衡。畫面中的男女構成了平衡的美感,農耕的動態與對稱呼應的結構式樣更為此係列作品增添了自由的生活氣息。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龍城雙塔

3.民俗特色與吉祥寓意

梅花剪紙延續著中國傳統民間剪紙“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象徵表達,通過回形紋、方勝紋、吉祥紋、歡慶紋等不同紋樣、刀法,與蓮花、如意、乳房、柿子、飛魚、祥雲等傳統民間吉祥圖案符號,運用比喻、諧意、隱喻、聯想等寓意於剪紙的表達,向受眾傳達出生命繁衍、祈福納祥的願望。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喜上加喜》

2.作品對稱中打破平衡

郭梅花多采用依中心支點或中軸線對稱折剪的結構式樣,這是摺疊剪紙作品中獨具平衡美感的表達。

比如《綻放的心花》系列作品,“花開富貴”“蓮開吉祥”“菊開百歲”“梅開五福”均以山西民間抓鬮娃娃為中心點施折鏤剪,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心均向外,又花開朵朵,四散開來,使受眾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同樣,在《美麗山西》系列作品中,梅花采用一組同樣模板外形處理在對五臺山佛塔等建築造型的剪貼上,也選擇了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式樣。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山西五臺山

使佛塔在紅與黑的映襯下等量均衡,凸顯其平穩大氣、莊嚴神聖。然而,在佛像衣褶等處理上梅花打破了其一貫運用的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將佛活化,增添了其衣飾的裝飾感藝術效果。

繼而,在農耕四季系列作品中,她與同伴探索出了一條力求對稱與呼應的結構樣式,依然可以保持畫面左右、上下均勻的效果。

作品中虛實結合、氣韻流動、氣勢均衡。畫面中的男女構成了平衡的美感,農耕的動態與對稱呼應的結構式樣更為此係列作品增添了自由的生活氣息。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龍城雙塔

3.民俗特色與吉祥寓意

梅花剪紙延續著中國傳統民間剪紙“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象徵表達,通過回形紋、方勝紋、吉祥紋、歡慶紋等不同紋樣、刀法,與蓮花、如意、乳房、柿子、飛魚、祥雲等傳統民間吉祥圖案符號,運用比喻、諧意、隱喻、聯想等寓意於剪紙的表達,向受眾傳達出生命繁衍、祈福納祥的願望。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作品中既傳達出傳統民俗藝術中體現的家族血緣和祖先崇拜意識,也體現了巫術傳統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陰陽五行思想,它以生機勃勃的鮮活形象(龍、鳳等)表達著剪紙藝術家們看世界的方式。

比如在梅花剪紙中常出現的抓鬮娃娃形象,既符合北方廣泛流行的原生態民間形象,又在每幅剪紙作品中出現了相應的變體。

在《綻放的心花》中,春、夏、秋、冬各季花朵承載的抓鬮娃娃形象各異,配合各色花枝盛開在不同的花蕊裡,畫面飽含張力,民間傳統辟邪、招財、招魂、繁衍、祈福等吉祥寓意也富含其中。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喜上加喜》

2.作品對稱中打破平衡

郭梅花多采用依中心支點或中軸線對稱折剪的結構式樣,這是摺疊剪紙作品中獨具平衡美感的表達。

比如《綻放的心花》系列作品,“花開富貴”“蓮開吉祥”“菊開百歲”“梅開五福”均以山西民間抓鬮娃娃為中心點施折鏤剪,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心均向外,又花開朵朵,四散開來,使受眾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同樣,在《美麗山西》系列作品中,梅花采用一組同樣模板外形處理在對五臺山佛塔等建築造型的剪貼上,也選擇了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式樣。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山西五臺山

使佛塔在紅與黑的映襯下等量均衡,凸顯其平穩大氣、莊嚴神聖。然而,在佛像衣褶等處理上梅花打破了其一貫運用的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將佛活化,增添了其衣飾的裝飾感藝術效果。

繼而,在農耕四季系列作品中,她與同伴探索出了一條力求對稱與呼應的結構樣式,依然可以保持畫面左右、上下均勻的效果。

作品中虛實結合、氣韻流動、氣勢均衡。畫面中的男女構成了平衡的美感,農耕的動態與對稱呼應的結構式樣更為此係列作品增添了自由的生活氣息。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龍城雙塔

3.民俗特色與吉祥寓意

梅花剪紙延續著中國傳統民間剪紙“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象徵表達,通過回形紋、方勝紋、吉祥紋、歡慶紋等不同紋樣、刀法,與蓮花、如意、乳房、柿子、飛魚、祥雲等傳統民間吉祥圖案符號,運用比喻、諧意、隱喻、聯想等寓意於剪紙的表達,向受眾傳達出生命繁衍、祈福納祥的願望。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作品中既傳達出傳統民俗藝術中體現的家族血緣和祖先崇拜意識,也體現了巫術傳統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陰陽五行思想,它以生機勃勃的鮮活形象(龍、鳳等)表達著剪紙藝術家們看世界的方式。

比如在梅花剪紙中常出現的抓鬮娃娃形象,既符合北方廣泛流行的原生態民間形象,又在每幅剪紙作品中出現了相應的變體。

在《綻放的心花》中,春、夏、秋、冬各季花朵承載的抓鬮娃娃形象各異,配合各色花枝盛開在不同的花蕊裡,畫面飽含張力,民間傳統辟邪、招財、招魂、繁衍、祈福等吉祥寓意也富含其中。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綻放的心花》

又如《美麗山西》系列,配以統一的紋飾底圖,畫面由一支寶瓶底座支撐,象徵著平安四季、安樂康泰;左右兩側兩隻飽滿豐碩的乳房,寓意著生命繁衍、母愛神聖;乳房上伸出的兩隻修長而秀麗的蘭花手輕提著豐厚圓碩的柿子,代表著事事如意,百事大吉;底圖的上半部分則由向上生長的流動線條組成,或解為枝葉繁茂,或解為火焰熊熊,意指人與萬物生命永恆,蒸蒸日上,日夜不息。

這樣具有祈盼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子孫連綿、延年益壽等美好傳統民俗寓意的紋飾圖案烘托出應縣木塔、五臺山白塔、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文物古蹟的厚重與瑰麗,也詮釋出五千年地上文物看山西的文化內核。(完)

撰文:郭梅花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導語:中國民間剪紙多通過“口傳、耳聞、手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因而無法脫離群體的審美意識而獨立存在,所以中國多半剪紙藝術家們在創作中,也秉承了集群體共同審美意識為一體的傳統民俗剪紙符號畫紋樣和剪刻方式。

但也有剪紙藝人在繼承傳統單色的剪紙基礎上,以“黑、紅”對比、拼連,“紅、白、黑”重疊、套剪、粘貼為表現手段,獨創“紅•白•黑”的藝術方法,豐富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語彙,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領域,給人以全新的審美視覺感受——既蘊含著民間傳統元素,又結合了時代精神。這就是一種對稱,就像男女、陰陽。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紅、白、黑”作品


1. 把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在作品中

《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

在民間剪紙藝術家郭梅花的作品中,俯仰間即見天地,無論從《美麗山西》的背景,還是《黃土開花萬物生》中的黃天厚土,幾乎每幅作品都能讓人嗅到藝術家對土地的深情與熱愛。而在她的作品中最能體現的是富有生活氣息的人本身和人與人間的情感。

《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置於核心地位。

人之道“成萬物”將天“始萬物”與地“生萬物”內在相連,在色彩表達上用紅、白、黑象徵著人與天地之陰陽平衡,以各種形式的圖案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和崇拜。

郭梅花說,她在作品裡對生命意蘊的追求是“在剎那間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五臺山

在“紅•白•黑”的視覺衝擊下,我們看到了郭梅花多年來藝術研究的審美歷程。

人物、花鳥、神話等元素在誇張、細膩、生動、活潑的形態下透露出版畫獨特的刀味與木味,借鑑版畫的套色製版,她成功申請了剪貼、剪紙專利。

她的藝術觀最早是在版畫的傳統中建立的,卻在當代剪紙藝術領域大放異彩。版畫藝術練就了她把握黑白對比的造型能力,加之中國民間傳統剪紙中國紅的原色,造就了“黑•白•紅”特有的藝術語言。

在郭梅花看來,版畫學習期的嚴密構思、嚴謹創作步驟,也最適合以觀念創新為特徵的當代剪紙藝術。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木版畫

她將木刻版畫中“留黑”的手法、“陽刻陰刻”與豐滿密集、蕭疏簡淡等不同的風格嫁接到剪紙中來,但別於普通版畫,借鑑孝義剪紙造型與動漫表情,形成了梅花藝術的唯一性、獨創性與不可複製性,更開拓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獨特審美風貌。

在《一團和氣》系列作品中,她將不相關聯的文化原色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混搭和重組,使他們生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新的關係和狀態。

而在《良辰吉日》《喜上加喜》中,紅與黑更是凸顯了陰陽平衡,凸顯了現代剪紙創作的意象性,強調了對物象輪廓外在影像的塑造,抓住了眼中物象最富有動態情感的型,卡通民俗生肖造型在紅色熱烈奔放與黑色沉穩大氣間奔騰有序,張力無限。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喜上加喜》

2.作品對稱中打破平衡

郭梅花多采用依中心支點或中軸線對稱折剪的結構式樣,這是摺疊剪紙作品中獨具平衡美感的表達。

比如《綻放的心花》系列作品,“花開富貴”“蓮開吉祥”“菊開百歲”“梅開五福”均以山西民間抓鬮娃娃為中心點施折鏤剪,牡丹、夏荷、秋菊、冬梅花心均向外,又花開朵朵,四散開來,使受眾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同樣,在《美麗山西》系列作品中,梅花采用一組同樣模板外形處理在對五臺山佛塔等建築造型的剪貼上,也選擇了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式樣。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山西五臺山

使佛塔在紅與黑的映襯下等量均衡,凸顯其平穩大氣、莊嚴神聖。然而,在佛像衣褶等處理上梅花打破了其一貫運用的依中軸線均齊結構,將佛活化,增添了其衣飾的裝飾感藝術效果。

繼而,在農耕四季系列作品中,她與同伴探索出了一條力求對稱與呼應的結構樣式,依然可以保持畫面左右、上下均勻的效果。

作品中虛實結合、氣韻流動、氣勢均衡。畫面中的男女構成了平衡的美感,農耕的動態與對稱呼應的結構式樣更為此係列作品增添了自由的生活氣息。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美麗山西》之龍城雙塔

3.民俗特色與吉祥寓意

梅花剪紙延續著中國傳統民間剪紙“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美好象徵表達,通過回形紋、方勝紋、吉祥紋、歡慶紋等不同紋樣、刀法,與蓮花、如意、乳房、柿子、飛魚、祥雲等傳統民間吉祥圖案符號,運用比喻、諧意、隱喻、聯想等寓意於剪紙的表達,向受眾傳達出生命繁衍、祈福納祥的願望。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作品中既傳達出傳統民俗藝術中體現的家族血緣和祖先崇拜意識,也體現了巫術傳統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陰陽五行思想,它以生機勃勃的鮮活形象(龍、鳳等)表達著剪紙藝術家們看世界的方式。

比如在梅花剪紙中常出現的抓鬮娃娃形象,既符合北方廣泛流行的原生態民間形象,又在每幅剪紙作品中出現了相應的變體。

在《綻放的心花》中,春、夏、秋、冬各季花朵承載的抓鬮娃娃形象各異,配合各色花枝盛開在不同的花蕊裡,畫面飽含張力,民間傳統辟邪、招財、招魂、繁衍、祈福等吉祥寓意也富含其中。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綻放的心花》

又如《美麗山西》系列,配以統一的紋飾底圖,畫面由一支寶瓶底座支撐,象徵著平安四季、安樂康泰;左右兩側兩隻飽滿豐碩的乳房,寓意著生命繁衍、母愛神聖;乳房上伸出的兩隻修長而秀麗的蘭花手輕提著豐厚圓碩的柿子,代表著事事如意,百事大吉;底圖的上半部分則由向上生長的流動線條組成,或解為枝葉繁茂,或解為火焰熊熊,意指人與萬物生命永恆,蒸蒸日上,日夜不息。

這樣具有祈盼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子孫連綿、延年益壽等美好傳統民俗寓意的紋飾圖案烘托出應縣木塔、五臺山白塔、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文物古蹟的厚重與瑰麗,也詮釋出五千年地上文物看山西的文化內核。(完)

撰文:郭梅花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淺析民間剪紙中“紅·白·黑”的藝術手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