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家省屬國企的轉型之路

江蘇這家省屬國企的轉型之路

撰稿|渾水調研研究員 申不怵

成立於1996年的匯鴻集團,目前是江蘇最大的省屬外貿企業之一,主要成員企業數十家,涉及多個領域。

在最新公佈的2018年報中,匯鴻集團實現營收389.83億元,同比增加5.93%;實現歸母淨利潤12.02億元,同比增加63.08%。業績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這家江蘇省屬國有控股、中國500強企業也在積極謀變,在去年悄然開啟了一場跨越式的轉型,朝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邁進,致力於成為一家“產融結合、跨國經營”的現代供應鏈集成服務商。

介入新業務,培育新動能

2018年,在資本市場上,許久未有大動作的匯鴻集團幹了兩件大事:一是收購無錫天鵬部分股權;一是戰略投資東江環保。

作為無錫市政府“菜籃子”工程主要實施單位,無錫天鵬主要從事生豬屠宰、肉製品加工、鮮凍葷食品市場成交、食品配送等業務。

在當地,無錫天鵬逐漸構建成了以市場交易為引流渠道,生豬屠宰、肉製品加工等業務為一體的生態體系。

這樣的完整生態體系,正是匯鴻集團所看重的。通過資源嫁接,可以幫助其在原有的冷鏈、糧油等業務基礎上,逐漸形成貿易、倉儲、加工、展示、物流、供應鏈金融“六位一體”、線上線下相互促進,境內境外互聯互通的食品生鮮供應鏈。

而入股東江環保,則是匯鴻集團快速切入陌生領域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對國內固廢危廢龍頭上市企業——東江環保的戰略投資,匯鴻集團享有兩位董事席位和派駐財務總監,未來將以此為基礎,向各個環保細分領域,如土壤汙染防治、垃圾處理、資源利用等延伸。

重塑供應鏈,壓實基本面

匯鴻集團家大業大,除了上述的生鮮供應鏈和環保之外,匯鴻集團還從事再生資源、漿紙板材、紡織服裝等供應鏈業務,目標則是成為供應鏈領先企業。

上述業務雖然集中在了一家公司,但是均有相當的體量,單拎出來任何一個都是行業“巨頭”。巨頭慣有的缺點就是“大而不強”,而匯鴻集團正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在紡織服裝板塊,匯鴻集團不斷強化創新對發展的引領作用,全面加快主營業務的結構調整和提檔升級。各子公司聚焦研發設計,加快自主品牌建設,打磨出口核心競爭力,穩住了紡織出口的水平。

在再生資源板塊,匯鴻紙聯公司一手抓貨源體系的鞏固完善,一手抓下游客戶的服務提升,業務實現了穩中有升,穩固了國內廢紙回收銷售龍頭企業地位。

在紙漿板材板塊,紙漿方面通過對形勢的分析,採取謹慎策略,嚴控風險,主動管理庫存,縮減採購量,鞏固重點客戶,實現了紙漿全年進口翻番,整體規模繼續居全國前列;板材方面通過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為紐帶,實體企業為基礎,從原木進口、板材製造到成品傢俱的完成木材加工產業鏈。

四大供應鏈齊發之下,管理上也是有保有壓。報告期內,匯鴻集團全面開展層級壓減、殭屍企業處置、四類企業和三類參股投資清理工作。

本著“存量增量一起抓,加法減法一起做”的原則,完成了各主要子公司資金佔用與業務效益的排查工作,進一步明確了需要支持和鼓勵的優勢業務,有針對性地壓縮清退資金佔用大、流動能力差、潛在風險大、利潤回報低的低質低效業務。

盤活金融資產,保駕“跨越式轉型”

除了實體業務外,依託國有上市平臺,匯鴻集團還打造了投資與金融板塊,特別是金融板塊,對公司跨越式轉型提供了較強的助力。

過去,憑藉著本地優勢,匯鴻集團曾投資入股多家擬上市公司,部分公司上市後,匯鴻集團所持股份就變成了較為優質的資產。

報告期內,致力於“虛脫向實”的匯鴻集團,積極盤活存量金融資產,母公司及相關子公司確定並實施了二級市場的減持方案,並且獲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

一方面,在新的金融資產會計核算規則下,上述減持實現了對資產結構的調整,降低了政策新規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減持也為公司帶來了鉅額的現金,為公司重大項目的資本運作和其他實體業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企業轉型歷來是要經歷艱難險阻,對匯鴻集團這樣體量的“巨頭”就更是如此。穩定的投資收益,無疑會對其轉型提供最現實、最有力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匯鴻集團轉型仍不忘投資者,減持收益的相當一部分也被拿出來回報中小股東。根據公告,公司2018年擬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5元(含稅),共計派發3.70億元。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