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最美是江南 | 樂評

文 |楊偉傑

1920年,上海大同樂會成為了中國當代民族管絃樂發展的濫觴:近百年後的今年,承大同樂會之統的上海民族樂團,於4月27日晚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2019-2020演出季開幕音樂會“錦繡中華—最憶是江南”上,就以《春江花月夜》作為開場曲。無論民族管絃樂現在是如何百花齊放,樂團還是初心不忘,追本溯源,以這首大同樂會的代表作向國樂前輩先賢致敬。

師從孫裕德的樂團琵琶首席周韜,襲汪派之琴學,原為《潯陽夜月》的《春江》琵琶領奏部分,在他手上更是權威演釋。晶瑩剔透的音色,圓潤樸實的音質,均勻有力的輪指,在周韜穩如泰山的氣場下,一切都來得如此自然。這珠落玉盤的傳統,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春江是根,江南也是根。有根,就能開枝散葉;有傳承,當然也會有發展。《春江花月夜》之後,音樂會連續首演了四部新作品,作曲者與演奏者都是目前民樂界的年輕新力量。由駐團指揮彭菲指揮,分別由韓聞赫和孔志軒創作的《湖光》與《山色》,單從曲名就知道是姐妹篇,前者用了雙笛簫與樂隊,後者則是雙箏與樂隊。青年笛簫演奏家趙琦與陳昀穎二人配合無間,《白蛇傳》《鷓鴣飛》《幽蘭逢春》的曲調穿插在《湖光》之中而不著痕跡。孔志軒在《山色》中選用雙箏主奏也是很有想法的,古箏上的嶽山、琴碼有如黃山的山巒疊翠,由方瑜與張羽演奏兩箏模仿古琴聲音,更增添一分蒼勁。

下半場由駐團指揮姚申申執棒。劉暢的《園影》以蘇州園林為主題,顧懷燕的二胡與李勝男的琵琶貫穿四個段落。其中一段用上了江南絲竹《行街》,二胡與琵琶對奏,其後更與樂隊競奏,頗具特色。韓聞赫、孔志軒、劉暢三位作曲家當晚的作品都著重於寫景,所用的和聲使音樂極具畫面感。王雲飛的《江南》則以類似西方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的形式譜寫,雙笛、雙箏、二胡、琵琶六件在前三曲出現的樂器一起同臺,奏出濃濃江南絲竹風格的旋律。傳統的起承轉合,當代的速度變化,彷彿與上海這國際大都會同步。大軸曲同樣由王雲飛創作的《家園》更有“中國夢”之意涵。親切的旋律,經過不同聲部的疊加演奏後愈見豐滿,氣勢愈加雄偉,快板時像緊打板唱般的節奏。襯托著其上的大旋律,就是新時代中國的前進步伐,與加演的《我愛你,中國》互相呼應。

作為演出季開幕音樂會,上海民族樂團這次的音樂會設計是十分大膽,卻非常成功。他們以現代國樂的歷史為縱,長三角地域為橫,起用新人新作,造就了一場高雅藝術接地氣的演出,知名音樂學者王勇的主持更把這個縱與橫有機地連接起來。各首樂曲在民樂的根上發展,既有傳統底蘊,又有現代精神。讓筆者感動的是,樂團一直堅持提攜他們的青年指揮家、演奏家和上海以及全國各地有才華的青年作曲家,這次更輻射到長三角地區的民樂演奏人才。樂團與浙江、江蘇、安徽三地的音樂家協會合作,由他們選送人才與樂團合作。這個播種的舉措,讓新人新作能夠在不斷創作和演出的機會下茁壯成長,為民族音樂的未來構築最美的共同家園。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是為了聲樂藝術而追尋技術,還是為了技術追尋聲樂藝術?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為中國音樂帶來了什麼?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最憶最美是江南 | 樂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