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

“一兩陳皮一兩金”。700多年來,新會陳皮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並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這些年,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陷入”幾重困境:產品真假難辨、資源道地性保護不夠、地理標誌使用率不高、規模化生產造成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

“一兩陳皮一兩金”。700多年來,新會陳皮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並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這些年,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陷入”幾重困境:產品真假難辨、資源道地性保護不夠、地理標誌使用率不高、規模化生產造成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此前行業自治的宣告“破產”,促使當地把解決的目光投向了立法。江門從2016年開始探索制定《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是廣東首個嘗試針對單個地理標誌產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市。

對於擁有立法權僅有4年的江門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立法領域,如何平衡各種利益群體的訴求?怎樣解決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最近,這部法規的草案提請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初審,在勾起新會人的鄉愁和回憶之餘,也引發了當地對新會陳皮保護的思考與爭論。

無先例可循的立法嘗試

進入21世紀後,經過當地龍頭企業多年的市場培育,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逐漸為世人所知,陳皮產業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但與產業興盛同步來的是行業亂象叢生:種植規模小、質量標準不統一,以及用外地柑、外地皮冒充新會柑、新會陳皮等行為越來越多……

開始糾正這一亂象的嘗試萌發於行業自律。2002年,新會陳皮行業協會成立,成員從剛開始十幾家逐漸擴大到現有200多家。新會柑(陳皮)行業協會的創始會長區柏餘介紹說,對於一些企業以次充好的現象,協會曾經建立專家庫進行隨機抽查評定,並對嚴重違規的企業予以驅逐出會。

然而,這種行業出清的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亂象。由於缺乏執法依據,對於一些產業破壞性行為,行業主管部門也往往無可奈何。

"

“一兩陳皮一兩金”。700多年來,新會陳皮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並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這些年,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陷入”幾重困境:產品真假難辨、資源道地性保護不夠、地理標誌使用率不高、規模化生產造成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此前行業自治的宣告“破產”,促使當地把解決的目光投向了立法。江門從2016年開始探索制定《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是廣東首個嘗試針對單個地理標誌產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市。

對於擁有立法權僅有4年的江門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立法領域,如何平衡各種利益群體的訴求?怎樣解決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最近,這部法規的草案提請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初審,在勾起新會人的鄉愁和回憶之餘,也引發了當地對新會陳皮保護的思考與爭論。

無先例可循的立法嘗試

進入21世紀後,經過當地龍頭企業多年的市場培育,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逐漸為世人所知,陳皮產業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但與產業興盛同步來的是行業亂象叢生:種植規模小、質量標準不統一,以及用外地柑、外地皮冒充新會柑、新會陳皮等行為越來越多……

開始糾正這一亂象的嘗試萌發於行業自律。2002年,新會陳皮行業協會成立,成員從剛開始十幾家逐漸擴大到現有200多家。新會柑(陳皮)行業協會的創始會長區柏餘介紹說,對於一些企業以次充好的現象,協會曾經建立專家庫進行隨機抽查評定,並對嚴重違規的企業予以驅逐出會。

然而,這種行業出清的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亂象。由於缺乏執法依據,對於一些產業破壞性行為,行業主管部門也往往無可奈何。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這些年來,產業界和主管部門逐漸達成共識:要保證新會陳皮的質量和特色,單純依靠行業自治及行政手段難以解決相關問題,有必要創設法律手段加強對新會陳皮的保護,社會上陳皮保護立法的呼聲日漸增高。

2015年,立法法賦予設區市立法權,這為江門根據自身實際探索立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每次立法調研中,社會各界比較集中反映的訴求都是對新會陳皮進行立法保護。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研究後認為,立法保護新會陳皮的時機已經成熟。

具有特定產地、特有品種、特殊工藝……新會陳皮的獨特性導致在國家、省現行有效的法律中,並沒有專門性的法規,這意味著條例的起草沒有先例可循。

更為複雜的是陳皮的多種屬性,“它既是農產品,又是食品,還是藥品,所以針對不同屬性,相關的法規也不同。”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梳理髮現,與之相關的上位法竟有28部之多。

沒有專門法規可供參考,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上位法多,立法過程充滿暗礁。在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曹利看來,對於立法“新手”的江門而言,這相當於是一次未知的試練。

保護地邊界中的利益平衡

條例剛起草便遇到一個棘手問題:新會柑、皮的保護地如何劃定?

按照此次提交初審的條例草案規定,保護範圍為新會區目前的行政區域,即現有的11鎮1街。這一規定也符合200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對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認定。

但在條例初審中有意見認為,保護範圍是否有必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將歷史種植區域也納入?在曹利看來,這種爭議的根本在於,新會柑、皮到底是行政概念還是文化概念?

來自台山、開平、鶴山、江海、蓬江等毗鄰新會鎮(街)的陳皮業者認為,當地也有可觀的新會柑種植面積,質量並不比新會差,理應納入保護範圍。

"

“一兩陳皮一兩金”。700多年來,新會陳皮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並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這些年,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陷入”幾重困境:產品真假難辨、資源道地性保護不夠、地理標誌使用率不高、規模化生產造成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此前行業自治的宣告“破產”,促使當地把解決的目光投向了立法。江門從2016年開始探索制定《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是廣東首個嘗試針對單個地理標誌產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市。

對於擁有立法權僅有4年的江門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立法領域,如何平衡各種利益群體的訴求?怎樣解決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最近,這部法規的草案提請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初審,在勾起新會人的鄉愁和回憶之餘,也引發了當地對新會陳皮保護的思考與爭論。

無先例可循的立法嘗試

進入21世紀後,經過當地龍頭企業多年的市場培育,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逐漸為世人所知,陳皮產業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但與產業興盛同步來的是行業亂象叢生:種植規模小、質量標準不統一,以及用外地柑、外地皮冒充新會柑、新會陳皮等行為越來越多……

開始糾正這一亂象的嘗試萌發於行業自律。2002年,新會陳皮行業協會成立,成員從剛開始十幾家逐漸擴大到現有200多家。新會柑(陳皮)行業協會的創始會長區柏餘介紹說,對於一些企業以次充好的現象,協會曾經建立專家庫進行隨機抽查評定,並對嚴重違規的企業予以驅逐出會。

然而,這種行業出清的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亂象。由於缺乏執法依據,對於一些產業破壞性行為,行業主管部門也往往無可奈何。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這些年來,產業界和主管部門逐漸達成共識:要保證新會陳皮的質量和特色,單純依靠行業自治及行政手段難以解決相關問題,有必要創設法律手段加強對新會陳皮的保護,社會上陳皮保護立法的呼聲日漸增高。

2015年,立法法賦予設區市立法權,這為江門根據自身實際探索立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每次立法調研中,社會各界比較集中反映的訴求都是對新會陳皮進行立法保護。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研究後認為,立法保護新會陳皮的時機已經成熟。

具有特定產地、特有品種、特殊工藝……新會陳皮的獨特性導致在國家、省現行有效的法律中,並沒有專門性的法規,這意味著條例的起草沒有先例可循。

更為複雜的是陳皮的多種屬性,“它既是農產品,又是食品,還是藥品,所以針對不同屬性,相關的法規也不同。”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梳理髮現,與之相關的上位法竟有28部之多。

沒有專門法規可供參考,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上位法多,立法過程充滿暗礁。在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曹利看來,對於立法“新手”的江門而言,這相當於是一次未知的試練。

保護地邊界中的利益平衡

條例剛起草便遇到一個棘手問題:新會柑、皮的保護地如何劃定?

按照此次提交初審的條例草案規定,保護範圍為新會區目前的行政區域,即現有的11鎮1街。這一規定也符合200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對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認定。

但在條例初審中有意見認為,保護範圍是否有必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將歷史種植區域也納入?在曹利看來,這種爭議的根本在於,新會柑、皮到底是行政概念還是文化概念?

來自台山、開平、鶴山、江海、蓬江等毗鄰新會鎮(街)的陳皮業者認為,當地也有可觀的新會柑種植面積,質量並不比新會差,理應納入保護範圍。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但來自新會的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大多認為,新會柑的品質與土壤、氣候、水文等條件密切相關,具有極強的地域屬性,雖然是毗鄰地區,柑皮品質仍與新會有差距,並且保護範圍應與原國家質檢總局審批的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保持一致。

他們還擔心:保護範圍這個口子一旦開了,邊界在哪兒?是不是會收不住?如此一來就會失去了保護的意義。

對保護範圍的爭議,背後關乎的是不小的產業利益。

在業界,柑皮產品貼上“新會”的標誌,意味著更高的品質和更好的價格。而按照條例草案的規定,今後不在保護範圍內的企業,如擅自標示“新會”“新會柑”“新會陳皮”字樣,將被責令改正、沒收,甚至吊銷營業執照。

而這,又牽扯到如何定義正宗的新會陳皮。在最嚴格的業者看來,正宗的新會陳皮必須是“新會種源、新會種植、新會陳化”。但這樣的觀點也在面臨挑戰,區柏餘介紹說,現在有不少附近市的廠家大量購進新會柑,在當地進行陳化,卻依然打著新會陳皮的標誌。

在目前的條例草案裡,新會陳皮被要求在保護區域範圍內貯存陳化三年以上。對於這一限制條件,仍有不少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持保留意見:是否必須要在保護區域範圍內陳化?是否一定要陳化3年以上?

在曹利看來,解決這些爭議是今後法規完善優化中必須要做的功課,“立法就是要調解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最終達到共贏的結果。”

真假新會陳皮的破解法

對於處在充分競爭階段的大紅柑、陳皮市場而言,新會的陳皮業者期待,此次立法能從根本上剎住外地皮以次充好冒充“新會皮”的不良風氣。

近年來隨著新會陳皮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地方開始種植柑果,根據測算,新會目前種植面積10萬畝,而僅廣西就有50萬畝。

這導致在市場上,大量廉價的外地陳皮被包裝成新會陳皮售賣,甚至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宗的新會陳皮,便宜的都要100多塊錢一斤,假冒新會陳皮有的一斤只賣30多塊錢。”區柏餘介紹說。

但是,要找出“李鬼”並不容易。外地陳皮和新會陳皮的區別在哪?甚至連新會當地人都難以分辨。有人曾總結出“看、聞、摸、吃”的“四斷法”,但也只有資深從業者才能掌握。

"

“一兩陳皮一兩金”。700多年來,新會陳皮受到歷代醫家的推崇,並被譽為“廣東三寶”之首。這些年,新會陳皮產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陷入”幾重困境:產品真假難辨、資源道地性保護不夠、地理標誌使用率不高、規模化生產造成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此前行業自治的宣告“破產”,促使當地把解決的目光投向了立法。江門從2016年開始探索制定《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是廣東首個嘗試針對單個地理標誌產品進行立法保護的地市。

對於擁有立法權僅有4年的江門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立法領域,如何平衡各種利益群體的訴求?怎樣解決行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最近,這部法規的草案提請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初審,在勾起新會人的鄉愁和回憶之餘,也引發了當地對新會陳皮保護的思考與爭論。

無先例可循的立法嘗試

進入21世紀後,經過當地龍頭企業多年的市場培育,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逐漸為世人所知,陳皮產業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但與產業興盛同步來的是行業亂象叢生:種植規模小、質量標準不統一,以及用外地柑、外地皮冒充新會柑、新會陳皮等行為越來越多……

開始糾正這一亂象的嘗試萌發於行業自律。2002年,新會陳皮行業協會成立,成員從剛開始十幾家逐漸擴大到現有200多家。新會柑(陳皮)行業協會的創始會長區柏餘介紹說,對於一些企業以次充好的現象,協會曾經建立專家庫進行隨機抽查評定,並對嚴重違規的企業予以驅逐出會。

然而,這種行業出清的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亂象。由於缺乏執法依據,對於一些產業破壞性行為,行業主管部門也往往無可奈何。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這些年來,產業界和主管部門逐漸達成共識:要保證新會陳皮的質量和特色,單純依靠行業自治及行政手段難以解決相關問題,有必要創設法律手段加強對新會陳皮的保護,社會上陳皮保護立法的呼聲日漸增高。

2015年,立法法賦予設區市立法權,這為江門根據自身實際探索立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在每次立法調研中,社會各界比較集中反映的訴求都是對新會陳皮進行立法保護。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研究後認為,立法保護新會陳皮的時機已經成熟。

具有特定產地、特有品種、特殊工藝……新會陳皮的獨特性導致在國家、省現行有效的法律中,並沒有專門性的法規,這意味著條例的起草沒有先例可循。

更為複雜的是陳皮的多種屬性,“它既是農產品,又是食品,還是藥品,所以針對不同屬性,相關的法規也不同。”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梳理髮現,與之相關的上位法竟有28部之多。

沒有專門法規可供參考,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上位法多,立法過程充滿暗礁。在江門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曹利看來,對於立法“新手”的江門而言,這相當於是一次未知的試練。

保護地邊界中的利益平衡

條例剛起草便遇到一個棘手問題:新會柑、皮的保護地如何劃定?

按照此次提交初審的條例草案規定,保護範圍為新會區目前的行政區域,即現有的11鎮1街。這一規定也符合2006年原國家質檢總局對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認定。

但在條例初審中有意見認為,保護範圍是否有必要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將歷史種植區域也納入?在曹利看來,這種爭議的根本在於,新會柑、皮到底是行政概念還是文化概念?

來自台山、開平、鶴山、江海、蓬江等毗鄰新會鎮(街)的陳皮業者認為,當地也有可觀的新會柑種植面積,質量並不比新會差,理應納入保護範圍。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但來自新會的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大多認為,新會柑的品質與土壤、氣候、水文等條件密切相關,具有極強的地域屬性,雖然是毗鄰地區,柑皮品質仍與新會有差距,並且保護範圍應與原國家質檢總局審批的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保持一致。

他們還擔心:保護範圍這個口子一旦開了,邊界在哪兒?是不是會收不住?如此一來就會失去了保護的意義。

對保護範圍的爭議,背後關乎的是不小的產業利益。

在業界,柑皮產品貼上“新會”的標誌,意味著更高的品質和更好的價格。而按照條例草案的規定,今後不在保護範圍內的企業,如擅自標示“新會”“新會柑”“新會陳皮”字樣,將被責令改正、沒收,甚至吊銷營業執照。

而這,又牽扯到如何定義正宗的新會陳皮。在最嚴格的業者看來,正宗的新會陳皮必須是“新會種源、新會種植、新會陳化”。但這樣的觀點也在面臨挑戰,區柏餘介紹說,現在有不少附近市的廠家大量購進新會柑,在當地進行陳化,卻依然打著新會陳皮的標誌。

在目前的條例草案裡,新會陳皮被要求在保護區域範圍內貯存陳化三年以上。對於這一限制條件,仍有不少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持保留意見:是否必須要在保護區域範圍內陳化?是否一定要陳化3年以上?

在曹利看來,解決這些爭議是今後法規完善優化中必須要做的功課,“立法就是要調解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最終達到共贏的結果。”

真假新會陳皮的破解法

對於處在充分競爭階段的大紅柑、陳皮市場而言,新會的陳皮業者期待,此次立法能從根本上剎住外地皮以次充好冒充“新會皮”的不良風氣。

近年來隨著新會陳皮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地方開始種植柑果,根據測算,新會目前種植面積10萬畝,而僅廣西就有50萬畝。

這導致在市場上,大量廉價的外地陳皮被包裝成新會陳皮售賣,甚至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宗的新會陳皮,便宜的都要100多塊錢一斤,假冒新會陳皮有的一斤只賣30多塊錢。”區柏餘介紹說。

但是,要找出“李鬼”並不容易。外地陳皮和新會陳皮的區別在哪?甚至連新會當地人都難以分辨。有人曾總結出“看、聞、摸、吃”的“四斷法”,但也只有資深從業者才能掌握。

堪比黃金的新會陳皮遭遇困境?江門嘗試立法保護

而對其他地理標誌產品較為適用的化學檢驗法,對新會陳皮真偽的檢驗並不管用,“外地皮與新會皮,在化學成分檢驗上差不多,而且成本較高,無法成為打假的執法依據。”曹利表示,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靠譜的標準可能是選擇有新會陳皮國家地理標誌的產品。

然而,雖然早在2006年新會陳皮就已經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但目前在江門2000多家陳皮企業中,只有幾十家在使用該標誌。

如何真正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執法者有據可依?條例草案借鑑了當下寧夏枸杞、雲南普洱的保護方法,提出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對保護範圍區域的新會柑、皮種植生產,實行實名制賦碼、示牌和定點生產,基於地理信息和數據信息的大數據管理,建立起種植、採收、加工、倉儲、流通的全過程質量追溯制度。

“從新會柑種植、採摘到陳化、上市,都有案底可查,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溯源制度的可操作性更高,雖不能直接‘打假’,但可以驗明正身,可以說是‘曲線救國’。”曹利打比喻說,就像是判定親子關係,除了DNA直接鑑定外,通過出生證明、戶口簿、家庭關係表等一系列證明文件,構建起閉環的證據鏈,也可以間接證明。

【記者】王聰 駱驍驊

【作者】 王聰;駱驍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