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作為我國經濟的前頭兵的沿海地區,高速的城市化,工業化以及人口大量集聚造成了沿海地區的土地資源嚴重匱乏,所以在我國沿海的各個城市都有圍海造陸的工程,這是一個獲得土地最為快捷和方便的方式之一(比起削山造地輕鬆不少)。但是圍海造陸是一個“燒錢”的工程,是一個生態環境工程,不能因為便利的獲取了土地而危害了國家的海洋生態安全。我們應該合理的規劃填海造陸,選取合理的海域地區來填海造陸,或者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來幫助我們“造陸”。

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那麼我國沿海究竟有哪些地區適合“圍海造陸”呢?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我國主要有三大“灣區”,分別是環渤海灣,杭州灣區(相當於長三角地區)和港珠澳灣區(相當於珠三角地區)。這三個灣區是我國目前最為發達的沿海地區,而渤海灣有以泥沙含量非常高的黃河,長三角地區有長江(其入海口的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珠三角地區雖然有珠江,但是珠江口較淺的海域和發達的經濟。所以這三個地區是目前我國最適合“圍海造陸”的地區。

環渤海地區

黃河號稱“一石水而六鬥泥”說明泥沙的含量很高。據資料統計,黃河每年從上游地區攜帶16億噸泥沙到下游,其中有四分之三(12億噸)的泥沙是通過河水進入渤海灣地區的,從1855年黃河改道北上從渤海灣入海以來,其附近的海岸線平均每年向海洋推進390米,目前整個黃河三角洲的面積已經超過6000平方公里,造陸的速度可見一斑。如果在未來我們在入海口修建堤壩引導黃河泥沙的堆積,黃河的造陸速度會更加的驚人,而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也會迎難而解。環渤海周圍的海域深度都只有十幾米,對於填海造陸來說工程量也不是很大,像天津的濱海新區的大部分土地都是通過填海而來,這對於經濟發展來說是十分的有利的。

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長三角地區

我們從長三角地區的衛星雲圖看,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近海海域的海水都是呈現出混沌的黃色,這說明在海水中的泥沙含量很高(特別是江蘇中北部到浙江南部這一地區)。這和長江這條河流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之前的黃河的奪淮入海在江蘇的中北部近海海域目前還有很多的沙島,鹽城等城市的大部分土地都是黃河泥沙淤積形成的)。長江口的崇明島是完全由長江的泥沙堆積出來的,目前每年還以5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在崇明島的前方海域還形成了許多個大型的沙島,這都是未來我們無需人工填海造陸都能利用的土地。而浙江號稱“七山一水二分田”,可利用的土地較少,但其入海的河流眾多,像錢塘江,甬江,甌江等,其入海口都形成了經濟發達大城市(分別是杭州,寧波,溫州)。我們可以利用河流在近海沉積的情況,適當的人工進行填海造陸,解決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問題。

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珠三角地區

珠三角地區的河流由於植被等關係,泥沙含量都較低,利用自然的條件來填海造陸這確實是個難題。但是珠三角地區的深圳,香港,澳門,珠海都是經濟十分發達的地區,土地的短缺嚴重製約了城市的正常發展,由於其毗鄰海洋,填海造陸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程。比如香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能往南發展。從填海造陸開始,已經填了近75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其本身的面積只有11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說近7%的土地都是填海而來。而澳門也是同樣的情況,其國際機場全部,氹仔和路環島的大部分都是圍海造陸而來,真是瘋狂。而位於大陸的深圳由於改革開放,土地的大量使用,其前海,後海地區的海域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圍海造陸。

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所以渤海灣和長三角地區的沿海地區是有一定的自然條件來支持圍海造陸的,而位於南部的珠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填海造陸是無奈之舉,只能向大海索取土地。這就是我國從自然角度和經濟角度來看最適宜“圍海造陸”的三大地區。

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我國最適合填海造陸的三大地區,從南到北分佈,都位於江河入海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