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導讀:從中國內地第一部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棕櫚獎到現在已經過去26年。近幾年,對於中國受眾來說,戛納電影節多了幾分“煙火氣”,少了幾分藝術性、專業與電影精神。這種“煙火氣”某種程度上折現出中國電影市場的急功近利,某些個人和團體甚至將戛納電影節看作理所當然的商業鍍金渠道。其實,戛納電影節的專業與藝術性從未被商業化左右,追求電影藝術的中國電影人也從未停止追尋的腳步。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文 | 北鯽

柏林電影節上中國影片《地久天長》同時榮獲最佳男、女主角大獎的餘熱還未褪盡,戛納電影節已經悄然開跑。

對於熟悉戛納電影節的人來說,記憶可能還停留在《霸王別姬》《青紅》《小城二月》等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獲獎的影片上。對於不熟悉這一頂尖國際電影節的人來說,一提到紅毯上的“龍袍秀”“國旗服”“東北花棉襖”“走紅毯6分鐘”可能就會“豁然開朗”。

近幾年,對於中國受眾來說,戛納電影節上有名氣的中國電影少了,沒名氣的中國網紅多了,“煙火氣”濃了,藝術性、專業與電影精神淡了。但是,戛納電影節其實從來沒有變過,其一直秉持的專業與藝術性從未被商業化左右。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戛納電影節面面觀

要想了解中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歷史上的榮耀與輝煌,當下的暗淡與憂傷,就首先需要了解戛納電影節的歷史和地位與戛納電影節的獎項設置。

戛納電影節同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國際三大電影節。與奧斯卡注重商業性電影不同,戛納電影節更加註重電影本身,注重電影的藝術性與創新力。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在電影節的六個單元中,主競賽單元是電影節主要的環節,金棕櫚大獎就在主競賽單元頒發。

在獎項設置中,戛納電影節主要有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評委會獎/評審團獎,最佳導演、影帝、影后、編劇獎,短片金棕櫚獎等。其中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是僅次於“金棕櫚”的電影節第二高獎,相當於主競賽單元影片的“第二名”。

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電影

幾度沉浮,折戟沉沙

中國與戛納電影節可謂有著不解之緣。自1959年首部中國影片參加戛納電影節總棕櫚獎角逐至今,中國與戛納電影節的緣分已有60年的歷史。在過去六十年中,中國電影人在戛納電影節上的追求,使中國電影在國際舞臺上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據統計,自中國參加戛納電影節起,共獲得金棕櫚獎1次,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2次,評委會獎/評審團獎2次,最佳導演獎3次,最佳男演員獎2次,最佳女演員獎1次。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但不難看出,近5年中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像是進入了一個怪圈。除了2015年賈樟柯在導演雙週開幕式獲得“金馬車獎”以及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獲得最佳導演獎外,中國電影看起來近幾年非常難以“取悅”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2015後更是沒有獲得任何重要獎項。

從區域性來看,在衝擊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的亞洲電影陣營中,中國電影的退化更為明顯。

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自2010年後,中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表現幾近停滯。2011、2012、2014、2016、2017年都沒有中國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這著實讓人疑惑不解。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2016與2017年可謂是中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最暗淡的兩年,在當時沒有一部中國影片被戛納電影節官方所選中。在二度被戛納電影節拒之門外後,外媒發出了“中國電影再次受到冷落”的嘲諷。

2017年戛納電影節總監Thierry Fremaux接受外媒採訪時也坦言,中國過於追求商業化的電影與戛納電影節所追求的截然不同,但同時他也保留了對中國電影進入戛納電影節的期許,這為後來中國電影選入戛納電影節埋下了伏筆。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最終李睿珺所導演的《路過未來》被選入“一種關注”單元,但外媒普遍認為這只是戛納給世界票房第二大市場中國的一個“面子”。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戛納電影節外中國電影產業另一番景象

火熱的影視作品交易市場

現在的戛納電影節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展映與欣賞的範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化的影視產業交易平臺,來自中國的資本力量,從來不會缺席這樣的文化盛宴。

從2015年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主要活動中可以看出,市場上進行交易最多的是影視作品製作與發行。2016年有外國媒體開玩笑說,如果在電影市場上朝著參會人群扔一個網球,球最有可能砸中電影製作人,因為在近1.2萬官方註冊人群中,有近4000名電影製作人。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2015年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主要活動佔比與人員國別佔比

2016年,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吸引了11900註冊人員,其中中國註冊人數為494人,較2015年增長32%。

好萊塢報道,2017年有1.2萬人參加戛納電影節,其中官方註冊的中國人數多達600人,較2016年增長了21%。中國與其他亞洲市場佔據了戛納電影節新興業務交易的大部分份額。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雖然中國電影近幾年並未在戛納電影節取得輝煌成就,但國內的內容生產與發行商一點都沒有閒下來。中國的購買力和消費力接連創下新高,依然彰顯出中國影視市場資本先行的特點。

戛納電影節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有4000多部電影在電影市場進行交易,銷售額高達10億美元(8.9億歐元)。

在2017年的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微影時代從法國電影發行商Wild Bunch手中拿下9部影片中國區版權;華視網聚買下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犯罪片《美國製造》部分股權;博納影業宣佈斥資8000萬美元主投主控羅蘭·艾默裡奇導演的《中途島》;美國電影公司 Cinema Libre 和國內電視劇製作公司大唐輝煌傳媒簽訂合拍協議......

據好萊塢報道,2018年人們對全球電影產業的興趣降低,資本減少也影響了2018年戛納電影節,但中國卻逆勢而行,且表現出超強購買力。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好萊塢報道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2018年,路畫影視買下了戛納金棕櫚獲獎影片《小偷家族》和評審團獎獲獎影片《迦百農》的中國版權。海秀娛樂拿下開幕片《人盡皆知》版權,灃禾匯傳媒和芒果娛樂也聯合引進了閉幕影片《誰殺死了堂吉訶德》。此外,愛奇藝與美國獨立製片發行公司FilmNation簽約三年,優先獲得FilmNation製作或代理的影片在中國大陸獨家線上版權。

雖然中國在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上具體交易數額並未公佈也難以計算,但中國資本大局進軍戛納電影節,想通過購買具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並藉由知名電影節噱頭在蓬勃發展的國內影視市場分得一杯羹的勢頭愈發明顯。

電影節新徵程與電影產業更高追求

1. 迴歸於期待

在經過2016與2017年無緣戛納電影節的尷尬窘境後,2018年中國電影重新迴歸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國導演邱陽憑藉《小城二月》榮獲短片金棕櫚大獎的新聞著實讓中國電影人信心重燃。

2019年戛納電影節官方片單還未公佈,但外媒Screendaily對有望入選的影片進行了猜測。

刁亦男導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英文名:Wild Goose Lake,又譯作《野鵝湖》)是一大熱門。在2018年戛納電影節期間,除法國外,意大利的Movies Inspired也購買了電影的版權。

由婁燁導演的《蘭心大劇院》(Saturday Fiction)與張大磊的Stars Await Us也被視為入選戛納電影節的熱門影片。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2. 更高的追求

上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上,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提出要在2035年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並要求中國電影要努力爭取每年票房過億的影片超過100部。

王曉暉給出了這麼一組數據:2018年我國共生產各類影片1082部,全國全年票房609.76億元。2018年,全國城市電影院線觀影人次達17.16億,全國銀幕總數達60079塊,2018年新增銀幕達9303塊,平均每天增長近26塊銀幕。

2018年,美國電影在中國市場的票房大約28億美元,而中國電影在美國的票房僅有幾千萬美元。

數說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眾生相 | 獨家

由此可見,中國電影市場巨大,但是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卻遠遠落後。

資本先行的中國電影市場或許不是一件壞事。高效的資本利用可以幫助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升級,提升中國影視產業技術水平,縮短與世界頂尖影視製作公司,宣發團隊差距。

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日趨商業化的浮躁電影市場對電影藝術性與電影精神的消磨與踐踏。幾年前,戛納電影節以電影藝術與精神的名義將中國電影拒之門外不無道理。如何處理好電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關係,恐怕是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需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