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馬股也“倒下”了,股市“見底”了嗎?

滬指 貴州茅臺 投資 洋河股份 滄瀾財經 2017-04-29

4月28日,滬指尾盤勉強翻紅。最終滬指收報3154.57點,漲0.08%。一不小心,收了“四連陽”。從盤面上看,熱點重回雄安板塊,支撐市場人氣,而前期漲幅過高的白酒、家電等板塊跌幅居前

先說兩點較為關鍵的——

其一,業績白馬股前期非常強勢,現在強勢股補跌,大概率表明當前市場所處位置並不是本輪調整的底部。

其二,早上剛巧發了一篇文章《散戶“擇天記”:31只業績白馬,連續三年盈利增長超30%》,在這篇文章裡面,我們寫到: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大漲之後,進入4月份後,這些白馬股逆勢強者恆強的核心邏輯可能並非穩定的業績預期,而是“避險”。弱市之下存量資金抱團取暖,在A股歷史上並不鮮見。

其實,騎白馬也有風險,騎馬的多,白馬少,過於集中的投資,也會帶來交易擁擠、股價虛高的現象發生。尤其是現在媒體大肆吹捧這些A股版“漂亮50”,過於一致的預期往往也醞釀著下一次風格轉換的開始。

很不幸,今天(4月28日)市場上的家電、白酒類的業績白馬集體下挫,例如水井坊、洋河股份雙雙跌停,華帝股份、海信科龍等家電股跌幅超過3%。

今天,白馬股也“倒下”了,股市“見底”了嗎?

這裡還是以白酒龍頭,價值投資標杆貴州茅臺為例吧。

我們注意到,當貴州茅臺一季報披露之後,機構集體看多、無一看空,給予全年500塊錢的目標價。

理論上看,茅臺貴嗎?不貴!

如果按照全年17塊錢的EPS來計算,按照現在420元的股價,茅臺的市盈率也只有25倍左右,機構給出23倍市盈率更低!25倍的市盈率高嗎?顯然不高!茅臺歷史上最高估值是在2007年,那個時候PE有100倍,現在25倍真心不高。更何況,現在整個A股的估值也只有20倍左右,和成長股動不動100倍的估值相比,還真不貴。

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

1、貴州茅臺公佈的2016年年報中,報告期內十大股東里有五名股東都減持了茅臺的股份。

2、基金對貴州茅臺持股佔比也在降低。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去年底共有477家基金共持有貴州茅臺3.59%的流通股,而2017年一季度該數據變為了393家和3.1%。

3、港資的交易情況方面,先在2017年一季度,港資通過滬港通渠道淨賣出了33.15億元貴州茅臺的股票。而進入二季度,從4月初至25日,港資通過滬港通渠道繼續淨賣出了1935萬元。

這說明,雖然分析師一致看好茅臺,機構和滬股通資金卻在出貨!

要知道,機構資金大都是精於分析,先知先覺的。而滬股通資金歷來被視為“聰明錢”。如果貴州茅臺真的要漲到500塊,這些資金為啥還要急著撤離?

根本原因不在於500塊錢目標價是否靠譜,而是眼下大家有一個的困惑:在題材炒作頻繁挨板子當下,消費白馬作為價值投資是可以的,但如果市場一氣之下“獸性大發”,把消費白馬直接炒成題材,那怎麼辦?即使是業績白馬,如果漲幅過大過快,一樣有技術回調的需求,一樣可被視為題材操作。

今天,白馬股也“倒下”了,股市“見底”了嗎?

這裡面肯定存在一個爆炒之下階段性估值過高的問題(畢竟全年500塊,分來下每個月平均漲10塊就不錯了,結果是幾天就被幹上420,短期肯定有泡沫!)。

看看雄安吧,各路資金完全有能力把本該是細水長流的千年大計,炒成一個短期虹吸效應巨大的爆炒題材!然後迫使既要“開綠燈”又要“維穩”的監管層出來降溫!

消費股近來的強勢,已經越來越和其“價值內涵”關係不大,而是在整個市場“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投資人為規避“強監管”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而“抱團取暖”的結果,甚至可以說,這是市場藉助“政策的有形之手”的結果!

也就是說,在市場這種抱團取暖的心態下,我們不排除近期消費股龍頭有泡沫化的趨勢,資金扎堆於這些白馬股,很可能透支其本該細水長流的估值水平!

如果還是不信,可以看看著名價值投資者,買方大佬邱國鷺先生是怎麼說的:

1、很多人都在說最近價值投資的春天來了,因為從5178點到現在的22個月,市場下跌了40%,但很多價值股漲了接近50%,這樣大的背離被認為體現了價值投資的力量。

2、其實,在過去12個月中,很多價值低估的錢其實已經被賺完了。

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號稱是價值投資者,覺得一定得買這些行業龍頭。這時候,我們就想反而退一步,做一點冷靜的思考。

4、有一批人覺得最近價值投資熱,他就買價值股,我認為這些人最終是掙不到錢的。

價值投資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估值不高也確實是買入理由,但很遺憾,以“價值投資”的名號來玩“題材炒作”,這種水土不服的做法終究難長久。或許機構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不湊這個隨時可能透支全年估值的熱鬧,才暫時迴避!

白馬股階段性的估值泡沫,就連一向看多,鼓勵買好股的李大霄也忍不住發聲了。換句話說,追高白馬股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今天,白馬股也“倒下”了,股市“見底”了嗎?

而對整體市場來說,這個位置是不是4月14日調整以來的底部,仍值得商榷,有“高手”指出——

1、大盤自從2月以來構建了一個跨度2個月的喇叭形,而且在4月19日以跳空低開的方式向下突破的,其殺傷力絕不止這100多點;

2、目前大盤的日、周均線都是空頭排列向下的,而且周MACD也是死叉向下,對比2015年12月底-去年1月底、去年4月中旬-5月底、8月中旬-9月底、12月初-今年1月的歷史走勢來看,要修復完畢通常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顯然目前的調整時間不足;

3、從消息面來看,嚴監管、去槓桿導致暴跌的外在因素尚未消除,市場還有潛在的做空力量。

因此,底部仍未探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