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呼吸道疾病 藥品 康復治療 王凱 健康 豫說健康 2018-11-30

吸氣、呼氣……

不斷重複,從容的生活,需要正常的呼吸

感受世間的喜怒哀樂,或緊張窒息,或氣喘吁吁……

生活、健康、情緒……顯然,皆與呼吸相關。

那麼,當凡人陷入呼吸的“絕境”中,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就在這裡給大家講一講不一樣的“人機合一”的故事——

對於正常人來說,呼吸、說話,輕鬆自然,再也正常不過。

可是對於年過七旬的張老太太來說,一切都太難了。

身體衰弱,多次拔管失敗

張老太太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多年。近來,她的身體逐漸衰弱,在家中靠藥物、家用呼吸機已經無法維持,只得在當地住院治療。

張老太太患病多年,身體消耗嚴重,營養匱乏,致使呼吸肌肌力衰弱,導致咳嗽咳痰無力,加上這次疾病突然發作,當地醫生只有進行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支持治療。

這雖然暫時緩解了病情,改善了症狀,但後來的多次拔管失敗,嚴重阻礙了後續康復治療。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這樣一來,恢復居家生活,就成了奢望。多方打聽,老人的孩子們探知,河南省人民醫院呼吸重症醫學科在“困難撤機拔管”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隨即便撥通了救助電話。

省醫呼吸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凱介紹說,目前老年人當中因慢阻肺、支氣管疾病等呼吸系統問題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很多,科室創建了“呼吸重症+呼吸亞重症+呼吸康復”三位一體化的救治模式,更好地救治患者,使其早日迴歸家庭。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呼吸內科醫生會面對越來越多此類患者,省醫呼吸重症團隊能夠充分運用各種手段,為患者爭取到康復的時間和機會。

王凱團隊在接診患者後,召集醫生、專科護理人員及呼吸治療師共同在床旁會診,商討患者病情。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呼吸治療師高勝浩對這個羸弱的老人印象頗深——機械通氣無法撤機拔掉氣管插管的她,意識清醒,但無法說話,卻總想盡力表達些什麼?經驗告訴他,這是對恢復正常充滿渴望。

醫生團隊分析病因、明確思路,調整藥物,呼吸治療師加強胸肺部物理治療、制定個體化康復鍛鍊策略……

入院4天,經治療團隊評估後,給予其撤機拔管。經口腔進入的氣管插管剛拔掉,老人就輕鬆自如多了。

但好景不長,由於自主咳嗽能力太差,無法清除氣道分泌物,呼吸肌耐力弱,無法較長時間承擔呼吸負荷,老人不得不再次接受插管機械通氣治療。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這一次,在醫護團隊充分討論後,由呼吸治療師給予應用神經調節輔助通氣(NAVA),EDi導管評估神經膈肌通路功能,發現膈肌電信號較弱,低於正常水平,是導致反覆失敗的主要因素,加上本身呼吸肌力量不足,可以判定患者撤機過程複雜,且週期長,綜合評估後,給予患者氣管切開治療。

專業判斷,“人機合一”見奇效

弄清楚了問題,就要有的放矢。醫生、護士、呼吸治療呈現“鐵三角”之勢,互相支持,呼吸治療師決定實施有創—無創機械通氣降級分步治療。

首先,用無創呼吸機代替有創呼吸機;其次,制定早期康復計劃,逐步讓老人開始進行鍼對性的上下肢鍛鍊、有氧運動等康復項目,帶著機器下床活動。

這樣治療了半個月,無創呼吸機成功撤機。老人身體狀況尚可,根據情況保留了人工氣道,確保能夠呼吸、排痰順暢。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人工氣道,是指將導管經上呼吸道置入氣管,呼吸交換的氣流從此處通過,不再通過口鼻。呼吸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程劍劍解釋,這引出來又一個問題,雖然患者順利撤機成功,但人工氣道的存在,患者依然無法說話。

為此,呼吸治療師評估後,為張老太太人工氣道處,安裝了說話神器——“語音閥”,經過耐心指導訓練後,老人終於可以說話了。

從最初說出簡短的字詞,到逐漸順暢交流……老人轉出呼吸重症監護病房時,已經可以自由行走、順暢溝通了。

程劍劍說,在幫助老人撤機、康復的過程中,呼吸治療師的作用非常關鍵。他們是從事呼吸治療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在醫生指導下,運用專業手段對心肺功能不全或異常患者給予評價、治療和指導。通俗地說,他們是以“人機合一”方式治療患者。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在對危重病人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在醫生的指導下,呼吸治療師要不斷調整好各種儀器,確保機器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將醫生的治療意見更好地貫徹實施。

每天早晨,呼吸治療師要跟著醫生共同查房,在床邊交接班,討論患者各項生命指標,根據醫生對指標的調整建議,將各項儀器設備及康復訓練方式納入統一管理,精細調控參數及訓練指標。

這樣的合作,才能讓人體重要臟器有一個休息、恢復的時間,幫助患者平穩恢復各項指標。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據瞭解,由於專職做呼吸治療,呼吸治療師可以與醫生、護士更好地協同作戰,充分發揮診療區域內各項儀器設備的作用,科學、規範地維護和操作呼吸機及各項儀器,對患者氣道管理、撤機方式、病情評估等更加精準,從而有效改進了醫療決策、縮短了疾病療程、改善了疾病預後,同時節約了醫療資源。

專業團隊,省內領先推廣適宜技術

其實,在呼吸內科大方向下,一個專業技能突出的群體——呼吸治療師正越來越顯示獨特價值。

就在今年9月1日剛剛召開的2018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15名呼吸治療師現場競技,省醫呼吸重症醫學科的呼吸治療師高勝浩獲得了二等獎。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目前,全國經過呼吸治療專業教育畢業後進入臨床工作的呼吸治療師,不足300人。省醫有12名呼吸治療師,均為90後年輕人,他們已經在各重症監護室指導患者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恢復順暢呼吸。

同時,通過互聯智慧診療平臺指導基層醫院,幫助為基層醫院培養人才。

是什麼讓重症患者的呼吸困難又變得從容?

自2014年引入呼吸治療師以來,省醫呼吸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的多項嘗試在全省引起反響:

在省內率先開展跨肺壓技術指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患者呼吸機參數設置;拍攝機械通氣霧化視頻、俯臥位通氣視頻,在全省推廣。在河南省衛生計生委向基層推廣的百項適宜技術中,呼吸治療相關技術佔6項。

讓患者從容地呼吸,這就是這個小群體的大作為!

(尹沅沅 / 文)(免責聲明:本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