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色沃土 築夢湖南

(一)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千年湖湘,人文薈萃,源遠流長。遠古時期中華人文始祖——炎帝、舜帝曾在此傳播中華道德古訓、培育中華倫理文明並最終安寢於此。理學鼻祖周敦頣、明清大思想家王夫之和有著“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之稱的啟蒙思想家魏源等眾多歷史思想文化名家出生於斯。湘楚大地,屈賈之鄉,麓山腳下,坐落著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更有北宋傑出思想家范仲淹名篇《岳陽樓記》在此備受推崇,聲名遠播,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根植湖湘沃土,濃烈的家國情懷,不但孕育了湖南人“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鮮明性格特徵和“忠誠、擔當、求是、圖強”的湖南精神,成為湖湘文化的精髓要義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成為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謀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過程中不懈奮鬥的精神寫照。

(二)革命火種,薪火相傳

三湘大地,人才輩出。從這裡走出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和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不乏共和國的締造者;造就了優秀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羅盛教、歐陽海等時代楷模;還有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官春雲、黃伯雲等一大批科技界和經濟建設領域的領軍人才……

民國初期,當中華民族正處在內憂外患的危急關頭,我黨早期優秀共產黨員湖南人楊度首先喊出了“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豪言壯語,極大鼓舞了湖南的愛國青年,同時這也把湖南人在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描寫得淋漓盡致。我們稍加梳理就不難發現,在近代中國早期的救亡圖存運動實踐過程中,先後有魏源、曾國藩、譚嗣同、黃興、宋教仁等一大批湖南的仁人志士走在了時代前列;而在為新中國成立和建設過程中作出重大貢獻的湖南人更是數不勝數,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三湘大地有著極其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與傳承。

早在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就在湘贛邊界以長沙為中心發起領導了那場震驚世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挺進井岡山,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11月,由毛澤東締造的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誕生,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毛澤東同志曾在炎陵縣中村鄉親自發動和領導了“插牌分田”運動,它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最早的一次土改嘗試,是實現耕者有其田的一次偉大實踐……

像以上發生在我們眼前這片紅色土地上的革命事件還有很多,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三湘大地上親手播撒下的革命火種一經點燃,立即形成星火燎原之勢,薪火相傳,熊熊燃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湖湘兒女積極投身宏偉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

(三)“斷腸銘志”彰顯出對黨的絕對忠誠

三湘大地同樣也是英雄輩出的地方,這其中曾湧現出:原紅軍三十四師師長、湖南長沙人陳樹湘因彈盡糧絕,傷重被俘,以“斷腸銘志”的英雄壯舉,實現了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有長沙人郭亮,曾被毛澤東主席讚揚為“有名的工人運動的組織者”,他以“提著腦袋幹革命,甘願為黨獻頭顱”的英雄氣概,犧牲時年僅27歲;還有置生死於度外,革命理想高於天,曾揮筆寫下著名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後,為革命慷慨赴死的衡陽人夏明翰等諸多革命先烈。據不完全統計,湖南全省參加紅軍的有40多萬人,已查明的革命烈士近20萬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黨和人民懷著無限忠誠。

在當時革命形勢極端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革命先輩們矢志不渝,始終追隨黨,追隨毛主席,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用生命譜寫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本色,為我們做出了光輝榜樣。我們要向陳樹湘等革命先烈學習,牢記入黨誓言,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對黨絕對忠誠,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四)“半床被子”蘊藏的紅色密碼

如今“半床被子”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廣為傳頌。那是1934年11月6日,中央和軍委縱隊及紅軍主力在轉移途中路過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位女紅軍借宿當地婦女徐解秀家中,第二天臨走時,為了感謝徐解秀,她們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送給她。徐解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湖湘土地上,曾留下了許多“半床被子”這樣的佳話,其中蘊藏著共產黨人精神與信仰的紅色密碼。

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刻指出:“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我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至今走過了98年不平凡的歷程,之所以能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靠的就是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以實際行動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自覺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急人民群眾之所急,想人民群眾之所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如何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在嚴格遵守《黨章》規定的同時,還必須與時俱進,通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只有不斷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自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才能跟得上新時代的步伐,在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五)“精準扶貧”方略的首倡地

事實證明,雖時過境遷,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鮮明的政治屬性絲毫不曾改變。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正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大力實施包括進一步強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行掃黑除惡專項整治和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在內的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無一不是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情。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著力解決長期以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早在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日理萬機中專程趕到湖南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實地考察,通過進村入戶訪民情,掌握第一手資料,總書記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為了徹底改變當地的貧困面貌,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在這裡他首次向外界提出和闡述了“精準扶貧”方略,明確要求扶貧工作要精準發力,精準施策,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一舉扭轉了以往扶貧開發領域裡存在的大水漫灌式效率不高的問題,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高效持久的“造血式”扶貧道路,湖南正穩步朝著率先實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向前推進。湖南經驗由此向全國推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湘江兩岸,伴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東風,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經過全省上下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到2018年底,我省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36425.8億元,躋身全國第8位,各方面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湖南正昂首邁入更加生機勃發的新時代。

(六)奮進新時代之築夢湖南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以時不我待的巨大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搶抓戰略機遇期,高屋建瓴,科學決策,對涉及國家治理體系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全方位力度空前的改革重塑,極大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建設,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內政外交建樹卓著。特別在涉及國計民生領域更是想方設法推行便民利民措施,大力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有效釋放改革紅利全民共享,這一期間也是老百姓普遍感到從中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縱觀習近平同志從政以來的歷程,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心繫人民,夙夜在公,殫精竭慮,體現了他一貫“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的真摯情懷,為全黨全國人民樹立了光輝典範,深受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為我們確定了中國改革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勾畫了全面建成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這極大激發起了中國人民積極投身實現中國夢的巨大熱情,匯聚起磅礴力量。為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我們一定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繼承和發揚好那深深紮根並浸潤在湖湘大地上流淌的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己任,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大限度提高全省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奮進新時代,築夢新湖南。從部隊轉業回到地方能有機會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機關車隊工作,成為一名政府機關的後勤服務保障人員,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身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時代的召喚,人民的期待,我只有加倍努力,立足後勤本職崗位,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全省行政中心的高效正常運轉提供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奮力投身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中來,助力湖南跨越式發展,爭當最美追夢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以優異成績向祖國母親70週年華誕獻禮!(陳勇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