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
"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總面積135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為厭次縣,治今惠民縣東北。西漢改為富平縣。東漢複名厭次。北齊省入陽信縣。

2、隋復置於北舊州城(今辛店鄉先棣州村),屬渤海郡。唐為棣州治。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移今惠民縣治,為棣州治。

3、明洪武初棣州、厭次縣並廢。六年(1373年)復州,改名樂安縣。宣德元年(1426年)改為武定州,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

4、 1913年廢府武定為惠民縣,屬岱北道(次年改為濟南道)。1925年屬武定道,1928年直屬省。1941年屬冀魯邊區第三專區。1945年析縣城及郊區置惠民市,市、縣均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6年析惠民、濟陽二縣各一部置楊忠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1948年惠民市併入惠民縣。

5、1949年惠民縣屬墾利專區。1950年惠民縣屬惠民專區。1958年濱縣裁入,屬淄博專區。1961年原濱縣析出復置,惠民縣仍屬惠民專區。1992年屬濱州地區,2000年濱州地區撤銷,屬濱州市。

二、地名來歷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取城南惠民溝為名。清咸豐《武定府志》:惠民溝“在惠民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窪渚,因鑿此溝導窪水入沙河。歲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

三、風景名勝

"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總面積135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為厭次縣,治今惠民縣東北。西漢改為富平縣。東漢複名厭次。北齊省入陽信縣。

2、隋復置於北舊州城(今辛店鄉先棣州村),屬渤海郡。唐為棣州治。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移今惠民縣治,為棣州治。

3、明洪武初棣州、厭次縣並廢。六年(1373年)復州,改名樂安縣。宣德元年(1426年)改為武定州,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

4、 1913年廢府武定為惠民縣,屬岱北道(次年改為濟南道)。1925年屬武定道,1928年直屬省。1941年屬冀魯邊區第三專區。1945年析縣城及郊區置惠民市,市、縣均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6年析惠民、濟陽二縣各一部置楊忠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1948年惠民市併入惠民縣。

5、1949年惠民縣屬墾利專區。1950年惠民縣屬惠民專區。1958年濱縣裁入,屬淄博專區。1961年原濱縣析出復置,惠民縣仍屬惠民專區。1992年屬濱州地區,2000年濱州地區撤銷,屬濱州市。

二、地名來歷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取城南惠民溝為名。清咸豐《武定府志》:惠民溝“在惠民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窪渚,因鑿此溝導窪水入沙河。歲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

三、風景名勝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1、孫子故園。位於孫子故里惠民縣城中心,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園林建築群。孫子故園前身為孫武祠,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孫子故園以原有古建築為基礎,利用現有地貌,採用傳統佈局手法設計,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博物館等。

"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總面積135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為厭次縣,治今惠民縣東北。西漢改為富平縣。東漢複名厭次。北齊省入陽信縣。

2、隋復置於北舊州城(今辛店鄉先棣州村),屬渤海郡。唐為棣州治。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移今惠民縣治,為棣州治。

3、明洪武初棣州、厭次縣並廢。六年(1373年)復州,改名樂安縣。宣德元年(1426年)改為武定州,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

4、 1913年廢府武定為惠民縣,屬岱北道(次年改為濟南道)。1925年屬武定道,1928年直屬省。1941年屬冀魯邊區第三專區。1945年析縣城及郊區置惠民市,市、縣均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6年析惠民、濟陽二縣各一部置楊忠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1948年惠民市併入惠民縣。

5、1949年惠民縣屬墾利專區。1950年惠民縣屬惠民專區。1958年濱縣裁入,屬淄博專區。1961年原濱縣析出復置,惠民縣仍屬惠民專區。1992年屬濱州地區,2000年濱州地區撤銷,屬濱州市。

二、地名來歷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取城南惠民溝為名。清咸豐《武定府志》:惠民溝“在惠民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窪渚,因鑿此溝導窪水入沙河。歲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

三、風景名勝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1、孫子故園。位於孫子故里惠民縣城中心,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園林建築群。孫子故園前身為孫武祠,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孫子故園以原有古建築為基礎,利用現有地貌,採用傳統佈局手法設計,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博物館等。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2、魏氏莊園。位於山東省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的魏集鎮,以其顯著的軍事建築特點而聞名中外。一九九六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還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我國北方唯一現存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地,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旅遊景點。

"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總面積135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為厭次縣,治今惠民縣東北。西漢改為富平縣。東漢複名厭次。北齊省入陽信縣。

2、隋復置於北舊州城(今辛店鄉先棣州村),屬渤海郡。唐為棣州治。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移今惠民縣治,為棣州治。

3、明洪武初棣州、厭次縣並廢。六年(1373年)復州,改名樂安縣。宣德元年(1426年)改為武定州,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

4、 1913年廢府武定為惠民縣,屬岱北道(次年改為濟南道)。1925年屬武定道,1928年直屬省。1941年屬冀魯邊區第三專區。1945年析縣城及郊區置惠民市,市、縣均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6年析惠民、濟陽二縣各一部置楊忠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1948年惠民市併入惠民縣。

5、1949年惠民縣屬墾利專區。1950年惠民縣屬惠民專區。1958年濱縣裁入,屬淄博專區。1961年原濱縣析出復置,惠民縣仍屬惠民專區。1992年屬濱州地區,2000年濱州地區撤銷,屬濱州市。

二、地名來歷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取城南惠民溝為名。清咸豐《武定府志》:惠民溝“在惠民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窪渚,因鑿此溝導窪水入沙河。歲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

三、風景名勝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1、孫子故園。位於孫子故里惠民縣城中心,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園林建築群。孫子故園前身為孫武祠,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孫子故園以原有古建築為基礎,利用現有地貌,採用傳統佈局手法設計,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博物館等。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2、魏氏莊園。位於山東省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的魏集鎮,以其顯著的軍事建築特點而聞名中外。一九九六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還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我國北方唯一現存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地,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旅遊景點。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3、孫子兵法城。位於惠民縣的西北隅,是孫子故里人民為了紀念偉大軍事家孫武而興建的華夏兵學第一聖殿。

"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惠民縣是山東省濱州市轄縣,總面積1357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先後被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中國繩網名城”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1、秦為厭次縣,治今惠民縣東北。西漢改為富平縣。東漢複名厭次。北齊省入陽信縣。

2、隋復置於北舊州城(今辛店鄉先棣州村),屬渤海郡。唐為棣州治。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移今惠民縣治,為棣州治。

3、明洪武初棣州、厭次縣並廢。六年(1373年)復州,改名樂安縣。宣德元年(1426年)改為武定州,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

4、 1913年廢府武定為惠民縣,屬岱北道(次年改為濟南道)。1925年屬武定道,1928年直屬省。1941年屬冀魯邊區第三專區。1945年析縣城及郊區置惠民市,市、縣均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6年析惠民、濟陽二縣各一部置楊忠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二專區。1948年惠民市併入惠民縣。

5、1949年惠民縣屬墾利專區。1950年惠民縣屬惠民專區。1958年濱縣裁入,屬淄博專區。1961年原濱縣析出復置,惠民縣仍屬惠民專區。1992年屬濱州地區,2000年濱州地區撤銷,屬濱州市。

二、地名來歷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武定直隸州;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州為府,置惠民縣為府治,取城南惠民溝為名。清咸豐《武定府志》:惠民溝“在惠民縣東南二十里,明景泰中徒駭河溢,北入黑窪渚,因鑿此溝導窪水入沙河。歲堙塞,嘉靖二十四年大水,僉事王煜再加疏浚,民甚賴之,因名惠民溝”。

三、風景名勝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1、孫子故園。位於孫子故里惠民縣城中心,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孫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園林建築群。孫子故園前身為孫武祠,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孫子故園以原有古建築為基礎,利用現有地貌,採用傳統佈局手法設計,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博物館等。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2、魏氏莊園。位於山東省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的魏集鎮,以其顯著的軍事建築特點而聞名中外。一九九六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還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也是我國北方唯一現存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地,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旅遊景點。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3、孫子兵法城。位於惠民縣的西北隅,是孫子故里人民為了紀念偉大軍事家孫武而興建的華夏兵學第一聖殿。

山東濱州惠民縣----古稱富平、樂安,武定,孫武故里

4、武定府衙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總面積85畝,以宋代的古城牆為依託,肇建於大中祥福八年(公元1015年),歷經宋、金、元、明、清五代,均為州府治所。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棣州為樂安州。永樂帝朱棣次子朱高煦叛亂被平定,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州衙府遷原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為府,領九縣一州。武定府署、漢王宮座落於惠民縣城北部,主要建築包括中路的大門、儀門、德政堂、退思堂、昌華堂、怡然堂,展示知府判案和明代漢王及家眷的後宮生活場景。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