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
"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廣饒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2017年12月,入選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20)。

一、歷史沿革

1、西漢於縣北境置巨定縣,屬齊郡。東漢縣廢。三國魏於故巨定城移置廣饒縣(西漢置,故治在今壽光市境),屬齊國。西晉因之。

2、南朝宋徙樂安郡、千乘縣治故巨定城。北魏因之。北齊省廣饒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徙千乘縣治今廣饒鎮,屬青州,後屬北海郡。

3、唐、宋屬青州,金改為樂安縣,屬益都府。元屬益都路。明、清屬青州府。

4、1914年改樂安縣為廣饒縣,屬膠東道。1925年屬淄青道,1928年道廢直屬省。1940年屬清河行政區。1941年析南部置廣南縣,析北部置廣北行政區(縣級),先後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區、清中專區。1945年廣南、廣北合併為廣饒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

5、1949年屬清河專區。1950年屬惠民專區,1958年屬淄博專區,1961年復屬惠民專區。1967年屬惠民地區。1982年屬東營市。

二、地名來歷

1914年,全國改定重複縣名,1914年因與江西省樂安縣重名,複稱廣饒縣。據《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在饒河之陽”,故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一說為取"海濱廣斥,饒於魚鹽"之吉祥義。

三、旅遊景點

"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廣饒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2017年12月,入選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20)。

一、歷史沿革

1、西漢於縣北境置巨定縣,屬齊郡。東漢縣廢。三國魏於故巨定城移置廣饒縣(西漢置,故治在今壽光市境),屬齊國。西晉因之。

2、南朝宋徙樂安郡、千乘縣治故巨定城。北魏因之。北齊省廣饒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徙千乘縣治今廣饒鎮,屬青州,後屬北海郡。

3、唐、宋屬青州,金改為樂安縣,屬益都府。元屬益都路。明、清屬青州府。

4、1914年改樂安縣為廣饒縣,屬膠東道。1925年屬淄青道,1928年道廢直屬省。1940年屬清河行政區。1941年析南部置廣南縣,析北部置廣北行政區(縣級),先後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區、清中專區。1945年廣南、廣北合併為廣饒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

5、1949年屬清河專區。1950年屬惠民專區,1958年屬淄博專區,1961年復屬惠民專區。1967年屬惠民地區。1982年屬東營市。

二、地名來歷

1914年,全國改定重複縣名,1914年因與江西省樂安縣重名,複稱廣饒縣。據《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在饒河之陽”,故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一說為取"海濱廣斥,饒於魚鹽"之吉祥義。

三、旅遊景點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1、紅色劉集。劉集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劉集人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人民。1925年春,這裡建立了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使用和保存了我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哺育了劉良才、劉子久、劉雨輝等一大批黨的好兒女。大王鎮旅遊資源豐富,建有3萬畝的織女河生態林場,建設了庫容600萬立方的將軍湖、飲馬湖,織女河與陽河相連、風水故道河與兩湖相接、備戰河與淄河相通。依託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張太恆上將紀念館、中共延集支部紀念館等多個紅色景點,大王鎮建立了佔地40000畝的國家AAAA級紅色劉集旅遊景區。是一處集教育、休閒、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廣饒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2017年12月,入選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20)。

一、歷史沿革

1、西漢於縣北境置巨定縣,屬齊郡。東漢縣廢。三國魏於故巨定城移置廣饒縣(西漢置,故治在今壽光市境),屬齊國。西晉因之。

2、南朝宋徙樂安郡、千乘縣治故巨定城。北魏因之。北齊省廣饒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徙千乘縣治今廣饒鎮,屬青州,後屬北海郡。

3、唐、宋屬青州,金改為樂安縣,屬益都府。元屬益都路。明、清屬青州府。

4、1914年改樂安縣為廣饒縣,屬膠東道。1925年屬淄青道,1928年道廢直屬省。1940年屬清河行政區。1941年析南部置廣南縣,析北部置廣北行政區(縣級),先後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區、清中專區。1945年廣南、廣北合併為廣饒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

5、1949年屬清河專區。1950年屬惠民專區,1958年屬淄博專區,1961年復屬惠民專區。1967年屬惠民地區。1982年屬東營市。

二、地名來歷

1914年,全國改定重複縣名,1914年因與江西省樂安縣重名,複稱廣饒縣。據《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在饒河之陽”,故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一說為取"海濱廣斥,饒於魚鹽"之吉祥義。

三、旅遊景點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1、紅色劉集。劉集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劉集人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人民。1925年春,這裡建立了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使用和保存了我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哺育了劉良才、劉子久、劉雨輝等一大批黨的好兒女。大王鎮旅遊資源豐富,建有3萬畝的織女河生態林場,建設了庫容600萬立方的將軍湖、飲馬湖,織女河與陽河相連、風水故道河與兩湖相接、備戰河與淄河相通。依託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張太恆上將紀念館、中共延集支部紀念館等多個紅色景點,大王鎮建立了佔地40000畝的國家AAAA級紅色劉集旅遊景區。是一處集教育、休閒、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2、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993年,原為廣饒縣博物館,館址位於廣饒縣城月河路東側、文化廣場北部。新館於2002年1月開工建設,2003年10月建成,總建築面積6812平方米,全框架結構,外觀莊重大方,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陳列總面積3500平方米。館內設史前文化、館藏精品文物、佛教造像、歷史名人、古字畫、民俗、地方革命史、呂劇起源與發展、現代地方成就展等九個專題。

"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廣饒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2017年12月,入選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20)。

一、歷史沿革

1、西漢於縣北境置巨定縣,屬齊郡。東漢縣廢。三國魏於故巨定城移置廣饒縣(西漢置,故治在今壽光市境),屬齊國。西晉因之。

2、南朝宋徙樂安郡、千乘縣治故巨定城。北魏因之。北齊省廣饒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徙千乘縣治今廣饒鎮,屬青州,後屬北海郡。

3、唐、宋屬青州,金改為樂安縣,屬益都府。元屬益都路。明、清屬青州府。

4、1914年改樂安縣為廣饒縣,屬膠東道。1925年屬淄青道,1928年道廢直屬省。1940年屬清河行政區。1941年析南部置廣南縣,析北部置廣北行政區(縣級),先後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區、清中專區。1945年廣南、廣北合併為廣饒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

5、1949年屬清河專區。1950年屬惠民專區,1958年屬淄博專區,1961年復屬惠民專區。1967年屬惠民地區。1982年屬東營市。

二、地名來歷

1914年,全國改定重複縣名,1914年因與江西省樂安縣重名,複稱廣饒縣。據《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在饒河之陽”,故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一說為取"海濱廣斥,饒於魚鹽"之吉祥義。

三、旅遊景點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1、紅色劉集。劉集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劉集人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人民。1925年春,這裡建立了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使用和保存了我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哺育了劉良才、劉子久、劉雨輝等一大批黨的好兒女。大王鎮旅遊資源豐富,建有3萬畝的織女河生態林場,建設了庫容600萬立方的將軍湖、飲馬湖,織女河與陽河相連、風水故道河與兩湖相接、備戰河與淄河相通。依託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張太恆上將紀念館、中共延集支部紀念館等多個紅色景點,大王鎮建立了佔地40000畝的國家AAAA級紅色劉集旅遊景區。是一處集教育、休閒、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2、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993年,原為廣饒縣博物館,館址位於廣饒縣城月河路東側、文化廣場北部。新館於2002年1月開工建設,2003年10月建成,總建築面積6812平方米,全框架結構,外觀莊重大方,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陳列總面積3500平方米。館內設史前文化、館藏精品文物、佛教造像、歷史名人、古字畫、民俗、地方革命史、呂劇起源與發展、現代地方成就展等九個專題。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3、孫武祠。位於山東省廣饒縣城西北,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該祠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關帝廟大殿為主體,內含4個融古代與現代建築風格為一體的仿宋式四合院。南宋大殿位於廣饒縣城西北隅,建於南宋建炎二年,為“關帝廟”。原廟址南北長130餘米,東西寬76米,有春秋閣、三義堂、戲樓及東西廂房等建築,現僅存大殿一座,系關帝廟主體部分。這座大殿保持了宋代建築特有的風格,系研究我國中古時期木構建築的珍貴資料。建國後此大殿維修過兩次,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廣饒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2017年12月,入選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位列20)。

一、歷史沿革

1、西漢於縣北境置巨定縣,屬齊郡。東漢縣廢。三國魏於故巨定城移置廣饒縣(西漢置,故治在今壽光市境),屬齊國。西晉因之。

2、南朝宋徙樂安郡、千乘縣治故巨定城。北魏因之。北齊省廣饒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徙千乘縣治今廣饒鎮,屬青州,後屬北海郡。

3、唐、宋屬青州,金改為樂安縣,屬益都府。元屬益都路。明、清屬青州府。

4、1914年改樂安縣為廣饒縣,屬膠東道。1925年屬淄青道,1928年道廢直屬省。1940年屬清河行政區。1941年析南部置廣南縣,析北部置廣北行政區(縣級),先後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區、清中專區。1945年廣南、廣北合併為廣饒縣,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區。

5、1949年屬清河專區。1950年屬惠民專區,1958年屬淄博專區,1961年復屬惠民專區。1967年屬惠民地區。1982年屬東營市。

二、地名來歷

1914年,全國改定重複縣名,1914年因與江西省樂安縣重名,複稱廣饒縣。據《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在饒河之陽”,故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一說為取"海濱廣斥,饒於魚鹽"之吉祥義。

三、旅遊景點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1、紅色劉集。劉集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劉集人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人民。1925年春,這裡建立了山東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使用和保存了我國首版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哺育了劉良才、劉子久、劉雨輝等一大批黨的好兒女。大王鎮旅遊資源豐富,建有3萬畝的織女河生態林場,建設了庫容600萬立方的將軍湖、飲馬湖,織女河與陽河相連、風水故道河與兩湖相接、備戰河與淄河相通。依託中共劉集支部舊址紀念館、《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張太恆上將紀念館、中共延集支部紀念館等多個紅色景點,大王鎮建立了佔地40000畝的國家AAAA級紅色劉集旅遊景區。是一處集教育、休閒、觀光、旅遊、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2、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993年,原為廣饒縣博物館,館址位於廣饒縣城月河路東側、文化廣場北部。新館於2002年1月開工建設,2003年10月建成,總建築面積6812平方米,全框架結構,外觀莊重大方,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陳列總面積3500平方米。館內設史前文化、館藏精品文物、佛教造像、歷史名人、古字畫、民俗、地方革命史、呂劇起源與發展、現代地方成就展等九個專題。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3、孫武祠。位於山東省廣饒縣城西北,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該祠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關帝廟大殿為主體,內含4個融古代與現代建築風格為一體的仿宋式四合院。南宋大殿位於廣饒縣城西北隅,建於南宋建炎二年,為“關帝廟”。原廟址南北長130餘米,東西寬76米,有春秋閣、三義堂、戲樓及東西廂房等建築,現僅存大殿一座,系關帝廟主體部分。這座大殿保持了宋代建築特有的風格,系研究我國中古時期木構建築的珍貴資料。建國後此大殿維修過兩次,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東營廣饒縣----古稱樂安,兵聖孫武故里

4、柏寢臺。位於廣饒縣城東北15公里的花官鄉桓臺村南,西距樂安故城4公里,南面約0.5公里處是小清河,往西3.5公里是東辛公路。柏寢臺,據《漢書》顏師古注,是“以柏木為寢室於臺之上也”,故而得名。柏寢臺系以人工土築而成。《史記?孝武本紀》載:“漢武帝有故銅器,問少君,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驗其刻,果齊桓公器。”據此可知,柏寢臺至遲建於齊桓公十年(前676),距今已有2600餘年的歷史。柏寢臺原稱路寢,是齊侯的行宮。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