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作者 秦獲幸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東北大連海運學院的大學生步行到北京為開端,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熱潮興起,各地都設立了接待站,為過往的革命師生提供食宿方便。在大城市的大型接待站還有從農村抽調來的農民在食堂工作。


"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作者 秦獲幸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東北大連海運學院的大學生步行到北京為開端,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熱潮興起,各地都設立了接待站,為過往的革命師生提供食宿方便。在大城市的大型接待站還有從農村抽調來的農民在食堂工作。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在咱們華縣的老公路上經常有過往的師生串聯隊。到延安去,到北京去,到全國各地去,革命的激情在燃燒,華縣的少男少女初中學生也躍躍欲試,走出華縣,走出陝西!

在此以前曾有過各班推選赴京代表的活動,現在有了機會絕不能錯過。在華縣東部的蓮花寺初級中學,很自然的掀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初中生低年級為六八級同學。適學年令以五二年生者為主,六七年的年令為十五歲。熱血在沸騰,直接就行動。有一支七人組成的步行長征赴延安串聯隊成立了!他們在縣城定製了以上內容的紅旗。家裡沒有糧票的就把玉米晒乾,再在熱炕上炕幹,拿到糧站上換回糧票。

一切準備就緒,第一天集合出發從下廟的周家莊碼頭過渭河就在奓村安營下寨。出發之初,精神抖擻,豪氣萬丈,打著紅旗,揹著練了若干遍的揹包,唱著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邁著矯健的步伐,向著北方,向著心中的聖地延安前進!前進!第二天到達黨睦,第三天到罕井,第四天到白水縣城。

小小年紀的小將們終於感受到步行不同於散步。出門在外不是在家玩耍,乏困之後可以回家,鑽到自家的熱炕上美美睡上一覺。然而,現實讓他們屈服於雙腿。這明明是自已的腿,咋就不聽指揮了。大家一商量,乾脆搭汽車。意見是出奇的一致。

當他們捲起紅旗時,那步行兩個字竟然不爭氣的露了出來。旁邊圍觀的人不由得會心一笑,有人調侃說這步行咋成了車行!坐上了敞篷車,行走在高低不平,曲折蜿蜒的簡易公路上,身後揚塵土呼嘯著向陝北前進!汽車到了洛川,小將們下車又打起紅旗,步行了三天,終於勝利抵達心中的聖地寶塔山下。在延安,該去的地方都去了,錢不夠花的在接待站借了些,然後就打道回府。從延安坐免費敞篷車到銅川。再從銅川坐免費火車回到老家。壯舉終於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百萬支串聯隊就有百萬個不同的經歷。這一支長征隊就有另一番風釆。這是由六七級和六八級的十多位同學組成的長征隊。他們一路堅持步行到達延安的。在路上常有好心司機停下車要捎他們一程,都被可愛的小將們婉言謝絕,並聲明我們就是鍛鍊革命意志的,以實際行動踐行步行長征的諾言。

關於好心司機辦壞事的悲劇需傳言說是在新疆有一位卡車司機看到有兩個學生揹著揹包走得很精神,他就停下車讓孩子們坐上卡車箱裡。誰知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悲劇了,兩個少年不知不覺被凍僵了。

咱們這支頑強的長征隊一路上坡陡路滑,一不小心就摔倒栽跤。難能可貴的是有幾位十五六歲的女同學從不叫苦不叫累,和男同學一樣堅持到底!

在延安,他們住在延安地委。期間還有一支小插曲。那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幾位大學生向工作人員提出給他們每人發一件黃軍大衣。依當時的條件,工作人員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面對大學生的無理要求,咱們的初中生對他們嗤之以鼻,並寫了大字報聲明我們到延安來就是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繼承革命的優良傳統云云。革命激情言溢於表。


"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作者 秦獲幸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東北大連海運學院的大學生步行到北京為開端,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熱潮興起,各地都設立了接待站,為過往的革命師生提供食宿方便。在大城市的大型接待站還有從農村抽調來的農民在食堂工作。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在咱們華縣的老公路上經常有過往的師生串聯隊。到延安去,到北京去,到全國各地去,革命的激情在燃燒,華縣的少男少女初中學生也躍躍欲試,走出華縣,走出陝西!

在此以前曾有過各班推選赴京代表的活動,現在有了機會絕不能錯過。在華縣東部的蓮花寺初級中學,很自然的掀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初中生低年級為六八級同學。適學年令以五二年生者為主,六七年的年令為十五歲。熱血在沸騰,直接就行動。有一支七人組成的步行長征赴延安串聯隊成立了!他們在縣城定製了以上內容的紅旗。家裡沒有糧票的就把玉米晒乾,再在熱炕上炕幹,拿到糧站上換回糧票。

一切準備就緒,第一天集合出發從下廟的周家莊碼頭過渭河就在奓村安營下寨。出發之初,精神抖擻,豪氣萬丈,打著紅旗,揹著練了若干遍的揹包,唱著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邁著矯健的步伐,向著北方,向著心中的聖地延安前進!前進!第二天到達黨睦,第三天到罕井,第四天到白水縣城。

小小年紀的小將們終於感受到步行不同於散步。出門在外不是在家玩耍,乏困之後可以回家,鑽到自家的熱炕上美美睡上一覺。然而,現實讓他們屈服於雙腿。這明明是自已的腿,咋就不聽指揮了。大家一商量,乾脆搭汽車。意見是出奇的一致。

當他們捲起紅旗時,那步行兩個字竟然不爭氣的露了出來。旁邊圍觀的人不由得會心一笑,有人調侃說這步行咋成了車行!坐上了敞篷車,行走在高低不平,曲折蜿蜒的簡易公路上,身後揚塵土呼嘯著向陝北前進!汽車到了洛川,小將們下車又打起紅旗,步行了三天,終於勝利抵達心中的聖地寶塔山下。在延安,該去的地方都去了,錢不夠花的在接待站借了些,然後就打道回府。從延安坐免費敞篷車到銅川。再從銅川坐免費火車回到老家。壯舉終於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百萬支串聯隊就有百萬個不同的經歷。這一支長征隊就有另一番風釆。這是由六七級和六八級的十多位同學組成的長征隊。他們一路堅持步行到達延安的。在路上常有好心司機停下車要捎他們一程,都被可愛的小將們婉言謝絕,並聲明我們就是鍛鍊革命意志的,以實際行動踐行步行長征的諾言。

關於好心司機辦壞事的悲劇需傳言說是在新疆有一位卡車司機看到有兩個學生揹著揹包走得很精神,他就停下車讓孩子們坐上卡車箱裡。誰知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悲劇了,兩個少年不知不覺被凍僵了。

咱們這支頑強的長征隊一路上坡陡路滑,一不小心就摔倒栽跤。難能可貴的是有幾位十五六歲的女同學從不叫苦不叫累,和男同學一樣堅持到底!

在延安,他們住在延安地委。期間還有一支小插曲。那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幾位大學生向工作人員提出給他們每人發一件黃軍大衣。依當時的條件,工作人員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面對大學生的無理要求,咱們的初中生對他們嗤之以鼻,並寫了大字報聲明我們到延安來就是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繼承革命的優良傳統云云。革命激情言溢於表。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他們到延安時,得到了停止串聯的通知。當他們參觀完所有景點準備返回時,那幾位西安交大的大哥們鼓動或者慫恿他們反正出了門就應該到北京去。經不起鼓動他們就決定去北京,明知有風險,還要試一試去!他們一行坐汽車來到黃河渡口,過了黃河又坐車來到太原。在太原待了三天,有幾位同學想家心切和其它原因,提前回家。其它同學步行去了北京。

進京以後住在市委的大禮堂,千百人的通鋪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每頓的伙食交一毛錢,三兩糧票。在此期間有同學在接待站借錢,也有讓家裡匯錢的。僅在北京就逗留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他們有幸目睹了總理風采。

在串聯隊的同學中有一位段姓男生自始至終都寫日記。每天的行程落腳點都有詳細記錄。可惜二零零三年的大洪災把那些東西衝毀得蕩然無存。

在同學們出走的兩個月裡,一位同學的母親不幸去世。兒子歸來時已是陰陽兩隔,只能見到遺照。另一位同學是抱養的。其養父母對他寵愛有佳。兒子在外的日子裡,母親熬煎成疾。她總擔心十五六歲的娃沒出過門不知道咋過哩。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把偉大的母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當時不足十五歲,身單力薄,只能和幾個夥伴來到西安。先住在東一路小學,後住西北體育場。那空曠碩大的體育館裡有數千人的通鋪。人來人往,熱氣騰騰。儘管是寒冬卻感覺不到冷。體育館南門口的土地面上由於每晚都有千人次的小便,時間一長形成了一個大尿池。在西北工業大學的校園裡,我們見到了陝西文學界名人胡釆先生和其它幾位被押在敞篷車上游校。胡採先生瘦削憔悴。可憐了一代精英受此摧殘和侮辱,實乃民族的悲劇!在陝西省體育埸的廣埸上,我們那一天碰巧看到了西安召開批判劉瀾濤霍士廉大會。劉瀾濤白頭短髮,身穿銀灰色呢子大衣,霍士廉身穿黑色呢子大衣。臺下都是圍觀者,完全的看客,惟有主席臺上的主持人在努力表演。

在西安和平門外城牆上,只有西安交通大學的飛鳴鏑戰鬥隊的漫畫作品最為活躍和醒目。在西安的一家接待站我們還看到了從雲南過來的學生衣裳單薄,凍得瑟瑟發抖,請求接待站救助的情況。

後來我們來到咸陽,在一家紡織廠參觀製作捻子的車間。只見那寬好幾米的絮棉薄如蟬翼從一邊過來到另一邊就成了捻子。這製成的捻子轉著轉著在一個粗高的管子裡盤旋盤旋,直到管子裝滿。這情景讓一個農村少年看來就感覺是振撼!這和那在村裡手工搓捻子真是天地之差,也算是開闊了眼界。

據一位蓮花寺初級中學六七級一位申姓校友回憶,當他組織本校第一支長征隊時,有班花參加。那班花的男朋友因故不能去,就給申姓同學要求當一個眼線,監視同去的兩個男生不能和班花走得太近,否則……這位帥哥是六六級休學一年後復學的,年令大一歲,更是個強勢人物,沒有一個吃了豹子膽的和他爭鋒。儘管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但那男人嚴防他人奪美的心態也屬正常。這一對早戀的少男少女終成眷屬,已是後話。申同學回來如實彙報,帥哥滿心歡喜。


"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作者 秦獲幸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東北大連海運學院的大學生步行到北京為開端,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熱潮興起,各地都設立了接待站,為過往的革命師生提供食宿方便。在大城市的大型接待站還有從農村抽調來的農民在食堂工作。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在咱們華縣的老公路上經常有過往的師生串聯隊。到延安去,到北京去,到全國各地去,革命的激情在燃燒,華縣的少男少女初中學生也躍躍欲試,走出華縣,走出陝西!

在此以前曾有過各班推選赴京代表的活動,現在有了機會絕不能錯過。在華縣東部的蓮花寺初級中學,很自然的掀起了步行串聯的熱潮。初中生低年級為六八級同學。適學年令以五二年生者為主,六七年的年令為十五歲。熱血在沸騰,直接就行動。有一支七人組成的步行長征赴延安串聯隊成立了!他們在縣城定製了以上內容的紅旗。家裡沒有糧票的就把玉米晒乾,再在熱炕上炕幹,拿到糧站上換回糧票。

一切準備就緒,第一天集合出發從下廟的周家莊碼頭過渭河就在奓村安營下寨。出發之初,精神抖擻,豪氣萬丈,打著紅旗,揹著練了若干遍的揹包,唱著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邁著矯健的步伐,向著北方,向著心中的聖地延安前進!前進!第二天到達黨睦,第三天到罕井,第四天到白水縣城。

小小年紀的小將們終於感受到步行不同於散步。出門在外不是在家玩耍,乏困之後可以回家,鑽到自家的熱炕上美美睡上一覺。然而,現實讓他們屈服於雙腿。這明明是自已的腿,咋就不聽指揮了。大家一商量,乾脆搭汽車。意見是出奇的一致。

當他們捲起紅旗時,那步行兩個字竟然不爭氣的露了出來。旁邊圍觀的人不由得會心一笑,有人調侃說這步行咋成了車行!坐上了敞篷車,行走在高低不平,曲折蜿蜒的簡易公路上,身後揚塵土呼嘯著向陝北前進!汽車到了洛川,小將們下車又打起紅旗,步行了三天,終於勝利抵達心中的聖地寶塔山下。在延安,該去的地方都去了,錢不夠花的在接待站借了些,然後就打道回府。從延安坐免費敞篷車到銅川。再從銅川坐免費火車回到老家。壯舉終於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百萬支串聯隊就有百萬個不同的經歷。這一支長征隊就有另一番風釆。這是由六七級和六八級的十多位同學組成的長征隊。他們一路堅持步行到達延安的。在路上常有好心司機停下車要捎他們一程,都被可愛的小將們婉言謝絕,並聲明我們就是鍛鍊革命意志的,以實際行動踐行步行長征的諾言。

關於好心司機辦壞事的悲劇需傳言說是在新疆有一位卡車司機看到有兩個學生揹著揹包走得很精神,他就停下車讓孩子們坐上卡車箱裡。誰知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悲劇了,兩個少年不知不覺被凍僵了。

咱們這支頑強的長征隊一路上坡陡路滑,一不小心就摔倒栽跤。難能可貴的是有幾位十五六歲的女同學從不叫苦不叫累,和男同學一樣堅持到底!

在延安,他們住在延安地委。期間還有一支小插曲。那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幾位大學生向工作人員提出給他們每人發一件黃軍大衣。依當時的條件,工作人員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面對大學生的無理要求,咱們的初中生對他們嗤之以鼻,並寫了大字報聲明我們到延安來就是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繼承革命的優良傳統云云。革命激情言溢於表。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他們到延安時,得到了停止串聯的通知。當他們參觀完所有景點準備返回時,那幾位西安交大的大哥們鼓動或者慫恿他們反正出了門就應該到北京去。經不起鼓動他們就決定去北京,明知有風險,還要試一試去!他們一行坐汽車來到黃河渡口,過了黃河又坐車來到太原。在太原待了三天,有幾位同學想家心切和其它原因,提前回家。其它同學步行去了北京。

進京以後住在市委的大禮堂,千百人的通鋪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每頓的伙食交一毛錢,三兩糧票。在此期間有同學在接待站借錢,也有讓家裡匯錢的。僅在北京就逗留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他們有幸目睹了總理風采。

在串聯隊的同學中有一位段姓男生自始至終都寫日記。每天的行程落腳點都有詳細記錄。可惜二零零三年的大洪災把那些東西衝毀得蕩然無存。

在同學們出走的兩個月裡,一位同學的母親不幸去世。兒子歸來時已是陰陽兩隔,只能見到遺照。另一位同學是抱養的。其養父母對他寵愛有佳。兒子在外的日子裡,母親熬煎成疾。她總擔心十五六歲的娃沒出過門不知道咋過哩。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把偉大的母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當時不足十五歲,身單力薄,只能和幾個夥伴來到西安。先住在東一路小學,後住西北體育場。那空曠碩大的體育館裡有數千人的通鋪。人來人往,熱氣騰騰。儘管是寒冬卻感覺不到冷。體育館南門口的土地面上由於每晚都有千人次的小便,時間一長形成了一個大尿池。在西北工業大學的校園裡,我們見到了陝西文學界名人胡釆先生和其它幾位被押在敞篷車上游校。胡採先生瘦削憔悴。可憐了一代精英受此摧殘和侮辱,實乃民族的悲劇!在陝西省體育埸的廣埸上,我們那一天碰巧看到了西安召開批判劉瀾濤霍士廉大會。劉瀾濤白頭短髮,身穿銀灰色呢子大衣,霍士廉身穿黑色呢子大衣。臺下都是圍觀者,完全的看客,惟有主席臺上的主持人在努力表演。

在西安和平門外城牆上,只有西安交通大學的飛鳴鏑戰鬥隊的漫畫作品最為活躍和醒目。在西安的一家接待站我們還看到了從雲南過來的學生衣裳單薄,凍得瑟瑟發抖,請求接待站救助的情況。

後來我們來到咸陽,在一家紡織廠參觀製作捻子的車間。只見那寬好幾米的絮棉薄如蟬翼從一邊過來到另一邊就成了捻子。這製成的捻子轉著轉著在一個粗高的管子裡盤旋盤旋,直到管子裝滿。這情景讓一個農村少年看來就感覺是振撼!這和那在村裡手工搓捻子真是天地之差,也算是開闊了眼界。

據一位蓮花寺初級中學六七級一位申姓校友回憶,當他組織本校第一支長征隊時,有班花參加。那班花的男朋友因故不能去,就給申姓同學要求當一個眼線,監視同去的兩個男生不能和班花走得太近,否則……這位帥哥是六六級休學一年後復學的,年令大一歲,更是個強勢人物,沒有一個吃了豹子膽的和他爭鋒。儘管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但那男人嚴防他人奪美的心態也屬正常。這一對早戀的少男少女終成眷屬,已是後話。申同學回來如實彙報,帥哥滿心歡喜。


上世紀華縣學生串聯那些事兒


申同學自延安回來之後,又和幾個同學去了四川,在成都,重慶,大邑縣劉文彩的收租院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在參觀了收租院後,一位王姓同學在同學們排練的收租院一劇中扮演狗腿子。他參考收千租院裡的造型,很有創意的動作,把一個反面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得觀眾讚賞。

申同學他們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就是藉著東風暢遊全國!很可惜,一紙停止串聯的通知,接待站搖身一變成了勸阻站。不是歡迎你們,而是歡送大家。勸阻站只發返程票,按原藉證明統統返回老家。

至此,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大串聯落下了天大的帷幕。


圖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秦獲幸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